女强人评价顾佳:都是被逼的,谁想那么独立啊 !

文:时差大叔
首发 | 心理0时差(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微信 ID:PsyTime)

《三十而已》一剧热播,身边的女生朋友很多在讨论独立,她们都很欣赏顾佳这个独立的女性角色,觉得她是完美的。

 

在家庭里,把丈夫儿子的生活都照顾妥当,解决家里的吃穿用住,尤其是顾佳的时间表堪称时间管理达人。

 

为了儿子,既能弯下腰给贵妇提鞋,也能在儿子被欺负时,站出来手撕贵妇。

 

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事业,私下里去和大客户谈合同,在丈夫有脾气时能耐心安抚,有公司女下属勾引丈夫还能轻而易举的化解。

 

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预告来看,当顾佳发现丈夫出轨后,毫不犹豫的离婚。

这样的一个女性角色,女生看了觉得欣赏羡慕,我想很多男人也抵不住顾佳如此的女性魅力。

 

而身边有个女强人朋友,却对顾佳有不同的评价,“都是被逼的,有谁真的想那么独立呀!”

 

顾佳背后的这份独立,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真正的独立,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01-

“顾佳” 式独立背后的代价?

十三岁的顾佳失去了母亲,她和父亲不知道怎么沟通,甚至在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跟爸爸说,假装像个没事人一样,在七月份忍着肚子的剧痛,骑车骑到一半吐得稀里哗啦。回家后,仍选择自己解决,而不是寻求父亲的帮助。

 

一路成长过来,她很少有依靠。她只有一条路,让自己变得强大与完美,她忍住了多少的泪水与酸楚,可没办法她只能坚强。

 

最终,无论双商还是能力,她都很强,成了别人眼中的完美女人。

 

而 Weinhould 认为情感的联接是健康分离获得独立的前提。父母会肯定孩子,在其有依赖需要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明白,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合理的,他们在感到开心、难过、迷茫、脆弱时,都有地方可去,有人依赖。[1]

 

顾佳打电话求客户,去酒局谈合同,被客户逼着喝白酒,被咸猪手骚扰、侮辱,却让司机别告诉老公 ; 在和闺蜜聊天时,永远是安慰别人的那个,而自己心中的难与苦从不与人倾诉。

 

她会为大局求助,却不会为自己诉苦。我想顾佳也会痛苦、难过、沮丧,而也许她的成长经历让她认为,没人能依靠,自己不能脆弱,无法让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我们在健康的情感联结中,感到被接纳,从而认可自身,所以我们才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感受是有价值的,从而也有能力从内心出发,真正为人生做决定。[1]

 

对于顾佳来说,也许她的独立与完美,并非是发自内心的选择,而是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时的无可奈何,只有变得更强更好,她才会感到安全与自我价值感。

 

在变得更强、更好的过程中,可能她把被爱、被温暖、情感上依赖他人的需求压抑了下去,只留下了独立与坚强的外壳。

 

我想有的时候,她也会感到孤独与无助吧,而她会默默将其消化,然后用强大独自去面对生活。

 

在大家羡慕顾佳独立完美女性的背后,大叔也希望提醒你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酸楚与代价。

 

-02-

什么是真正的独立?

大叔看到很多关于独立的文章与言论,似乎都在表达和赞同,独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能够对抗这个充满了危险与威胁的世界。

 

我好像能感受到,大家心中的不安以及对世界和他人的不信任。

 

在 《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 一书中,作者对一组年轻人实施了测试,涉及爱情、友情、和家庭关系方面的状况。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的心境、对未来的信念、对生活的满意度、遇到困难时向他人倾诉的愿望。[2]

 

研究结果表明,最快乐、对生活满意度最高、适应性最好的就是那些表现出适度依赖特点的人  —— 在亲密和自主之间达到平衡,自信同时也信任他人,能够敞开心扉表现自己脆弱的一面。

 

我们都面临着独立和依赖这对相反的需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又是真正的独立?

1.独立不等同于疏离

 

在提及独立时,可能我们更多想到的是靠自己,不依赖别人。确实,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大多时候都要依赖自己,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而生活中有部分人,可能把独立与疏离当成同一件事了。疏离的人觉得别人靠不住,也不值得信赖,他们相信一切都要靠自己。他们的人际关系都是肤浅的、公式化的,必须在他们的掌控之下。[2]

 

研究人员定义了障碍性疏离的四种表现形式:

 

a.退缩型疏离:羞怯模式

 

患有社交恐惧症,很难进行社交活动。通常会有为数不多看起来比较安全的朋友,除此之外,不跟任何人交流。

 

b.愤怒性疏离:挑衅模式

 

通过表现敌意来保持距离,幻想别人在暗算自己,有时会打人骂人。他们的敌意是一种防御,在潜意识里他们觉得悲伤和孤独,敌意有助于掩盖这些情绪。

 

c.自恋型疏离:自我中心模式

 

用想象出来的优越感作为避免跟他人接触的理由,通过表现得比别人更聪明、漂亮,来让他们觉得没必要花时间和别人交往。

 

d.肤浅的交往:勉强为之的模式

 

他们也许有很多朋友,而这些肤浅的社会关系通常是一些共同的任务或者共同的爱好。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深度。与这类人的关系通常在刚开始时特别愉快,但是过不了多久,情感也很难再深入下去。

大叔的一个女生朋友,和谈了 4 年的男朋友分手后,哭了 3 天。可当我们几个朋友安慰她时,她却用挤出来的笑容说 “没事!”。

 

她不愿在我们面前表达脆弱,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想继续维持和表现她强大的一面。

 

我很难说她不独立,可这份独立维持得是否过于艰辛呢?

 

独立可以是在缺乏安全感与信任的自我强大,来对抗这个世界,可我更希望它是一个人感到安全与信任后,对人生的主动选择与负责。

 

2.独立也可以依赖别人

 

大叔在知乎看到一个女强人这样的回答。

无论是女强人也好,男生也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接近别人、和别人建立深刻链接、有个人陪伴,有时可以依赖的需求。

 

大叔曾经也很难向别人表达内心的脆弱,不敢去依赖别人。直到在大学,我试着把内心的烦恼与不如意向朋友倾诉,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倾听与回应。

 

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表达情感需求、寻求依赖,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不仅感到舒服与畅快,并且和朋友的关系也变得更亲近了。

 

可能由于缺乏安全感和对外界的信任,我们中的一部分,很难真正的敞开心扉,亲近他人,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大叔理解其中的恐惧与不安,很难信任他人,可我希望你也能看到并承认内心想接近、依赖他人的需求,而非压抑它。

心理治疗师 Jonice 提供的 3 点建议,可能会帮你迈出接近他人、建立链接的第一步。[3]

 

a.从别人帮你和支持你的恐惧中,了解情绪背后的含义

 

比如当朋友、爱人问你 “怎么了” ,只会回答  “ 没事 ” 时,可以体会下不敢表达脆弱的恐惧,想一想恐惧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可能是害怕,关系进一步会伤害自己,或者是觉得自己的脆弱是不能被接受的 ……

 

b.知道那些关心你的人希望你依赖他们

 

他们想为你提供帮助,可能会因你不敢依赖导致的拒绝而沮丧,而他们事实上是可以被信任的。

 

c.开始冒险,尝试依赖别人

 

可以积极寻求帮助,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需求,尝试表达自己的脆弱。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充满了爱的滋养下,变得独立成熟。一部分人,缺乏相应的资源,只能逼迫着自己独立与强大,才能活下去。

 

而现在你很安全,可以展示自己的脆弱、依赖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了。没人愿意活得像个孤岛,在试图照亮别人的时候,也允许别人照亮自己的人生,不再活得那么辛苦。

 

愿你有强大独立的外壳,也愿你有一颗深信被爱、可以信任、柔软的心。

 

世界和我爱着你~

-END-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1]Weinhold, J. B., & Weinhold, B. K. (2008). The flight from intimacy: Healing your relationship of counter-dependency-the other side of co-dependency. New World Library.
[2]《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美] 罗伯特·F·伯恩斯坦、玛丽·A·朗古兰德
[3]Webb, J. (2017). The Curse of Counter-Dependence. Psych Central.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