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娶妻,到底是时代进步还是另有隐情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热点新闻,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徒弟水月在社交平台公布自己结婚了,新娘是女人,新郎也是女人,两个穿婚纱的女人举行了婚礼,还甜蜜的亲吻。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社会怎么了?女人也能结婚吗?符合常理吗?

看到之后,我不能说是好是坏,我只能远远的祝福,希望她们能一直快乐的生活!

01、是什么让女性赋予了男人的角色

男娶女嫁,自古以来的风俗,为什么很多女性扮演起了男人的角色?

看了李少红导演的《云重传》,里面溪美娟女扮男娶妻,一下让我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女性娶妻是为了反常规,而是身不由己。

里面云重女孩,妈妈怀她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里唯一的希望寄托她身上,爷爷是手艺传人,家族有传男不传女习俗,于是从云重出生的那一刻,被得知女孩,爷爷立即封锁消息,让报喜为家里诞生了一个男丁,她的命运就这样被安排为男孩。

直到她12岁那年,爷爷找了一个学徒,很有天分,她的生活里出现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她紧张,似乎觉得自己对男孩有不一样的感觉。

她受着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在别人眼中她就是一个男孩,他与这个男孩一起练手艺,有一天,她问男孩,你觉得我是女孩吗?男孩傻傻笑着说,你怎么能是女孩?

顿时她明白自己确实是一个男孩,她对男孩的爱慕就是奢望;

直到她长大有一天,爷爷病重,家族人说,家里子孙结婚冲喜可以让爷爷身体变好,于是她被安排娶了一个女人,智商跟4岁孩子一样。

那一夜她回到房间,看到睡着的女人,她躺旁边摸着女人的脸,觉得这个女人比她更苦;她决定担负起这个家,为了母亲和智障的妻子,还有她病怏怏的爷爷。

看到这里我很心痛,为什么女孩一出生就要被这样的命运安排!被家庭塑造成另一个人。

所以女性承担男人角色,甚至结婚的,后面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理由,让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理解和包容。

但也希望扮演男人的女人们,学会突破自己,不要被困难束缚住原有的女人内心。

02、女性成为男人角色本质是什么?

从心理学解释,这种女孩被扮演男孩,也是被物化的一种,用穿着打扮从小掩饰女孩的特性,从外表来塑造成男孩,渐渐的从肢体语言以及表达上塑造成男孩形象;

什么是被物化,就是把自己看成了一种物品,硬生生的跟自我解离,不考虑个人内在感受,用外表装扮满足别人,而不从精神上的指标(道德,性格)要求自己

就如一些男扮女,表演获取粉丝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用外在形象反串吸引眼球,获得利益,也是一种被物化的表现;

03、为什么女性要去承担男人角色

说起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前两天同事讨论的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女同性恋也这么多,她说身边有个女性朋友被男人伤害,最后就对男人无兴趣,渐渐与女人为伴;

听到这里,在看到上面云重的命运,无不让我们叹息,这个社会总是有这么多自私的人,无形当中伤害着一些女人,有些是家人,有些是自己最爱的人。

女人身不由己承担男人角色原因,我归纳一下几种:

1、天生性取向影响

虽然没有完全的科学论证,但不排除有这样的生理情况;

2、家庭养育方式影响

上面故事:云重就是一个典型,被当成男孩养,继承手艺,家庭改变了她的命运,身不由己;

3,生活困苦承担起男人影响

把自己硬生生活成看女汉子,男人婆;

4、被男人伤害变成女人的拯救者

这种女人走不出被伤害的阴影,扮演男生当起了女人的保护伞;

5、没有合适异性相伴,找同性来寄托感情

刚开始倾诉心肠,可是一步步受着心理和生理需求影响,变得有身体接触,继而形影不离。

以上都是不容易的女人,受着各种非议,内心的煎熬无人能懂,都是活在非自我的牢笼里,被束缚着内心,愿我们用善良的眼光看待,也希望这些女人别把自己活的那么累,用全力解救自己;

生活遇到困难总会有方法解决,释放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恢复女性的特质。

04、怎么避免女性变成男人角色

1、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让自己女性该有的特性去发挥

如:温柔,细心,善良、柔情,穿着女性化得体;

2、让自己别那么要强,活成别人中的男人

有些需要男人来干的,超出了自己承受,要学会求助;

3、突破家庭被物化的重围,不要被种种限制失去了自我

学会适应社会,遇人不幸,要学会走出来,不要沉寂在里面,而悔恨一切;

4、要保持自我清醒,不要被各种习俗风气影响,要保持好女人该有的本色


无论社会风气怎么变,女人该有自己应有的模样,不要模仿与效仿,学会正确的对待情感;

5、家庭有女孩的学会正确的教养;

别让自己的枷锁,而扼杀了女孩的天性;

6、作为男人要找女朋友的,别轻易伤害身边的无辜少女,让她们走入情感误区;

有爱大胆可以说,但不要到处留情,而伤害一些无辜少女的心;

总之,女人不易,女娶妻真的有发生,那也是个人家庭以及生活的一种方式,让我们每个人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并且学会理解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原创:小麦琳琳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