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不会痛

文:璐璐头上有一朵喵
来源:奇迹杂货店 (ID:zahuodian019)

在看一个医疗剧的时候,有一条弹幕吸引了我的注意。当时的情节是,患者家属一时情急拿起凳子砸到了医生的脚,医生受伤住院,并需要复健。这条弹幕说的是:不就是一把凳子吗,伤得这么严重?


一把木面,金属底座的凳子,重重地砸到脚上,为什么观众觉得不应该受伤?排除这里的演技问题或许还有另外的解释。

小实验

我做了一个简略的问卷,设计了两个情境:


场景一:你驾驶的车不幸刹车失灵,现在正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行,你必须撞上什么来阻止车子,然而周围没有任何可以让车子停下的障碍物,眼看着你的车就要撞上前面的人了,一边是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孩,另一边是一个刚下班的医生,你选择了撞向医生。


场景二:你驾驶的车不幸刹车失灵,现在正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行,你必须撞上什么来阻止车子,然而周围没有任何可以让车子停下的障碍物,眼看着你的车就要撞上前面的人了,一边是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孩,另一边是一个刚下班的环卫工,你选择了撞向环卫工。


每个人只会看到其中一个场景。

看完场景之后,人们需要判断以下几个问题:


1,你在多大程度上对医生/环卫工表示愧疚?


2,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撞上医生/撞上环卫工)


3,医生/环卫工受到的伤有多严重?


这些题目都是1-9打分,数字越大表示程度越深/越正确。要注意的是,在两个场景中,除了职业,其他都是一样的,那么正常来讲,对于撞人选择的正确性,愧疚程度以及受伤程度应当是差不多的。那么实际结果呢?


撞上医生的愧疚感平均为7.31,略低于撞上环卫工的愧疚感7.77,不过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认为撞上医生的选择是正确的程度为4.5,认为撞上环卫工的选择是正确的程度是4.2,差异也不显著;在受伤程度上,人们认为医生受到的伤害是6.60,环卫工受到的伤害是7.42,差异达到了显著。


也就是在相同的车速下,撞上了医生和环卫工,人们认为医生们受到的伤害更轻一些。这可以用心智理论来解释。

心智理论


心智包括感受性和主体性两个维度,可以理解为感受性越强,越是敏感,脆弱,富有情感;主体性越强越是坚韧,铁面无情。这两个维度划分出四个象限,分别是高感受性高主体性,例如一个健康的成年人;高感受性低主体性,例如一个孩子;低感受性和高主体性,例如一个英雄人物;低感受性和低主体性,例如一具尸体。


曾经有研究者做过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要求被试将不同强度的电击分配给包括健康人,残疾人,特蕾莎修女,希特勒等在内的不同人物。电击强度从微弱到近乎致死。结果发现,被试将残酷的刑罚留给希特勒或者修女较多。


如果说希特勒还算是正义使然,为什么人们还选择特蕾莎修女,这个近乎圣人的慈善家呢?因为人们觉得特蕾莎修女的主体性很高,感受性很低,所以不怕痛!


行善成圣,当“人”的属性逐渐褪去的时候,人们越发地认为这是一个被钢筋铁骨包围的圣人,所以她不怕受到伤害,也就肆无忌惮地选择伤害她。

“天使”不会痛

医生被称为“天使”,治病救人是他们的天职。面对生命的消亡镇定自若,不能情感用事,是一个主体性很强的人群,于是同样的场景,医生的受伤更轻,因为我们觉得医生不是普通人,他们不痛。


对,他们不是普通人,甚至不是人,是“天使”。可是“天使们”却更想回归自己的人性身份。


在杨文医生遇害的消息下面有一条评论:请不要再叫我们“白衣天使”了,我们也是普通人,医生只是我们的工作。道出的,就是众多医生的心声:他们被放在神龛伤,近乎神,所以被剥夺了人的资格,被有些病患肆意伤害。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过医生应该保证治好病,救活人。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太高,高到忘记了医生也只是人而已,不能替代上帝的工作,更不能和阎王爷商量着生死簿。


“天使”的称呼过去是美誉,现在却成了压力,一声声“天使”的赞美,把他们的主体性推得更高。


有媒体报道医生为了做一台手术,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人们纷纷夸他有职业道德,却不考虑如果这个医生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又会如何伤心抱憾;在飞行途中,医生为病人吸尿,人们纷纷夸他医者仁心,而医生的妻子心里一直别扭。对这些超出他们职责行为越是表彰,越是把医生推得离普通人更远。


仔细想来,其实医生也只不过是职业而已,每个人面对石像说出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时候,也只是承诺一视同仁做好自己的本职,可从来没有说过放弃自己作为人的权利。

医生所做的有限,伤害医生,他们会痛,会受伤,更重要的是,伤害医生对病情一无所助。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璐璐,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奇迹杂货店(ID:zahuodian019)社会心理学真有趣~不超过10分钟获得新知,专注社会|心理学|情感|自我。

责任编辑:小鲸鱼 李梦梦桐桐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