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花掉一万块,不如陪孩子玩一整天 |《游戏天性》

作者:心是孤独的猎手
来源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欢迎来到乌比冈湖:解析智力


在《游戏天性》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乌比冈湖这个虚构的小镇,它是由加里森·凯勒杜撰的理想国,在这里,“所有女人都很健康美丽,所有男人都很帅气英俊,所有孩子都智商超群”。

 

正如这个隐喻所言,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怎么样算聪明呢?

 

具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或者说抽象思维能力的孩子可能被大众认为是聪明的孩子。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能够解决某个问题的话,那么TA可以被称为聪明,智商测验的结果就和考试结果一样,有类似于一本二本之类的录取分数线,过了某个线就是胜利。

 

这种理解也不算错,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智商测验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分数,它是将一个人的心智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10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测试出的智力年龄与TA所处的实际年龄群体中的智力平均值相同,那么这个人的智商就是100。

 

所以,70%的孩子智商处在中等水平,属于正常智力,只有15%的孩子智商高于117,还有15%的孩子智商低于83。

 

这种分布是人为设定好的,并且越高的分数越难拿到,而那些得分低于70分、被认为是智力迟钝的孩子,也可能结婚、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并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一般的智力测验需要回答问题,但很多家长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打小就聪明,那么我们有办法知道婴儿的智商吗?

凯斯西储大学的约瑟夫·费根教授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测验,观察婴儿会盯着图片上的一张脸看多久才转过头去。

 

接下来,他会给孩子看两张不同的图片,一张是孩子已经看过的旧面孔,另一张是陌生的新面孔。然后,他观察孩子看新面孔的时间是否会比看旧面孔的时间长。

 

婴儿注视旧面孔的时长是其心理处理速度的一项指标。也就是说,注视时间越短,说明孩子能够越快记起其特征

 

儿童更喜欢看新面孔,而不是旧面孔,这种对新奇事物的天生偏好是这一测定的基础,一般而言,婴儿在这种测验中的得分将与几年后的智商得分相近。

虽然用这种方法计算“婴儿智商分数”仍然存在争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测验中表现不佳的婴儿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智力发育严重迟缓的婴儿在这种测验中表现很差,母亲孕期饮酒过多的婴儿也是如此。

 


很多心急的父母会从孩子年幼时起,观察孩子的天赋,带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发掘孩子的潜能,但促进智力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却被忽视了,那就是玩耍。

怎么才算在玩?

玩耍是一个难以解释的概念。正如珍妮特·莫尤斯在《游戏的好处》一书中所说:“对游戏的概念进行探讨就好比试图抓住泡沫,因为每次我们灵光乍现的时候,它总是转瞬即逝,难以捉摸。”

 

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如缅因大学的凯瑟琳·加维教授和马里兰大学的肯尼斯·鲁宾教授,认为玩耍有五个要素。

 

第一,玩耍必须是愉悦享受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你躺在地上笑得前仰后合才是玩耍,但玩耍必须充满乐趣。

第二,玩耍没有任何外在目标。你不会在玩耍的时候说:“我现在玩耍,之后阅读能力就能提高。”玩耍是为了玩而玩,不具备任何功能,也不掺杂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第三,玩耍是自发、自愿的,玩耍者自主进行选择,你不能替孩子指定游戏。事实上,一项研究指出,当幼儿园老师给学生分配游戏活动时,学生会认为这是任务。然而其他时候,他们会把同样的活动称为玩耍

 

第四,玩耍者必须积极参与,一定是自己想玩游戏。如果玩耍者只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并没有积极参与游戏,这就不是玩耍。

 

第五,耍中包含一定的想象成分。幼儿玩的许多游戏中有一种抽象成分,一种脱离现实的元素。一个孩子假装倒出饮料,然后喝掉,这就是玩耍。

 

通过自由玩耍,孩子不仅能学会和其他孩子在活动中一起玩耍,还能学会自己创造活动,这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

 

玩耍的另一个核心功能是给孩子带来一种力量感。对于每时每刻都听命于大人的孩子来说,力量感不仅令人愉悦,而且鼓励他们自发学习。

自由玩耍,孩子可以练习自己当家做主——不受外界的影响。正是通过自由玩耍,孩子成为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主宰者,独立进行选择。

智力与玩耍

玩耍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概念,爱因斯坦一直知道玩耍的价值,他说:“……早在学会组织语言及运用任何与他人进行交流的符号之前,玩耍似乎就是基本的科学思考过程。”

 

但在这个推崇成就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孩子玩耍嬉戏就是浪费时间的谬见,那么什么才不算浪费时间呢?当然是学习了。

很多家长给孩子排上满满的日程,希望孩子通过各项任务来提高TA的智力,这几乎成了新的信条。

 

但实际上,玩耍是培养快乐、聪明儿童的关键


孩子每天都在探索物体和物质的世界,他们是小小科学家,不断测试物质的特性。

 

即使是婴儿也在做着各种小实验:“如果我松开拨浪鼓会发生什么?看!它掉到地上了。看!它又掉到地上了!每次都这样吗?我来看看。”

 

在出生头两年,他们一遇到新事物,就好像在问:“我能用这个做什么?”婴幼儿每天都在学习物体能做什么、物体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怎样让物体发挥他们想要的作用。

 

我们小时候也是通过玩耍积累基本常识的,现如今,我们对这些内容早已习以为常。我们对世界和其中变化的原因非常了解,但学龄前儿童则不然。


与孩子一起玩

孩子一个人玩耍或是和朋友一起玩耍或许都能玩得很好,但父母其实也是很重要的玩伴。

游戏过程中不乏“受教时刻”:如果幼儿在写字时混淆了字母,例如把字母“d”写成“b”,或是写错笔画顺序,甚至是在文字间混杂着涂鸦,当你告诉孩子“b”和“d”的区别时,这便是他的受教时刻。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挑战自我,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有引导的游戏(guided play)是学习的真正途径

我们如何发现这些受教时刻,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能力呢?如果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给他们分配故事中的角色,他们就能进行角色扮演。如此一来,他们会更加投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为读写做好准备。

理海大学的阿吉利基·尼科洛普洛教授提醒我们,在我们创造的故事里,我们自己不能过多占据主导地位。我们需要成为孩子的搭档,帮助他们学习语言;我们需要把他们熟悉的主题融入故事,把故事的创作权转交给他们。

如何把玩耍还给孩子


玩耍是孩子心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同样重要的是,玩耍还能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但是,是让孩子拥有更多的休息和自由玩耍时间,还是给他们报名最新的课程、运动或活动?不必完全放弃后者,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做游戏的倡导者

把家里作为玩耍的地方,让孩子尽情玩耍;围绕游戏安排活动日程,而不让其他活动挤占游戏时间;认识到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进步,为他们提供刺激发展的环境,以及为他们提供外部世界的重要知识。

2.提供游戏所需的资源。

摆弄物体这一简单的行为其实对孩子日后的智力发展极为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玩具和游戏素材能够激发孩子进行各种探索,孩子能从感兴趣的事物中学到更多。

 

玩具和游戏素材还是互动的关键:如果孩子都对玩具感兴趣,你很可能会看到孩子聚到一起,共同参与活动。

比起独自游戏,我们在合作游戏时互动交流更多、创造力更强、参与度更高,而这些都是学习的基础。

3.加入游戏

加入孩子的游戏也许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

 

我们也许会玩一两种棋类游戏,但是我们并不擅长融入孩子的世界。我们很容易感到无聊,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认同孩子所做的事情是重要的,那么我们会要么倾向于控制游戏,要么选择退出游戏。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就应该加入孩子的游戏,而不是抱有这种想法:“噢,好极了,她一个人在玩游戏。我现在干我自己的事情了。”

要想加入孩子的游戏,就需要让自己重新变成孩子,以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你是否记得,你小时候曾在水坑里跳来跳去,并引以为荣?是否记得曾扭开奥利奥饼干,舔掉中间的糖霜?再这样做一次吧,这绝对是值得的。

 

4.让孩子主导游戏

儿童主导型游戏可以激起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如果我们对游戏进行控制或是限制,将其变成任务,那么我们的孩子便会失去兴趣,我们也就因此失去了与他们分享想象世界的机会。

 

无论在家还是在教室,我们都必须努力在提供玩具和指导孩子玩耍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我们可能会发现,当孩子处于主导地位时,他们的表现超乎想象。铭记一句箴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5.鼓励孩子运用想象力

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驰骋的一个方法是,设置一个假装游戏的情景,让孩子自己补全故事。

 

例如,可以在孩子的领导下,和他一起扮演去外婆家的故事。也许你可以帮他开个头,用椅子代表车内的座椅,并鼓励他来开车载你。

 

沿途,你们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甚至还会担心天气,外面正在下雪。你还可以把雪花的样子描述成小星星、奶牛或是滚球——只要你喜欢,什么都可以。

 

假装游戏不仅在孩子看来很有意思,在成人眼中也是如此。

6.评估孩子的结构化活动

你不需要完全放弃孩子参与的所有结构化活动,比如课程,或是夏令营什么的,但是当你为孩子做选择时,尽量挑选那些看起来最有意思的活动

 

参观相关课程和活动,观察那里的孩子在做什么,这些是判断一个活动好坏的很好的标准:

孩子在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吗?孩子能够展现创造力吗?活动以孩子为中心吗?孩子参与假装游戏和社会性游戏了吗?活动氛围是否愉快?孩子的活动受到约束吗?活动井井有条是好事,但是太多的控制可不好。

同时,问问自己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请记住:娱乐第一,学习第二。我们在仔细审视自己选择的活动与目的之后,才能在实践中践行对孩子有益的事情。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在《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一书中,凯西、罗伯塔与迪亚娜回顾了40余年间有关儿童发展的科学研究,提出“玩耍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发现简单有趣的科学方法,让孩子在发展能力的同时获得快乐;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媒体的相关育儿报道;对养育更有信心,创造更平衡的家庭生活。读完本书,相信你会以一种全新又令人振奋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真正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你将更有信心地在教养下一代的路上向前迈进。

作者简介:心是孤独的猎手,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