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体验焦虑的时候可以认知适应吗?

作者:安太一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仪脑(ID:psytech_xinyi)

本期文章出发点

“提笔”前,回头翻阅了一下,直到目前“理智与情感”纠缠之路系列的已经写了四期啦!从阅读量的逐渐递增来看,原来也是有不少人愿意点进来浏览一哈滴!坦白而言,本期推文一方面是个人系列推文的坚持写作,另一方面是作为读者关注的回应。于是,本期继续探讨焦虑之特质焦虑个体的认知冲突。

前几期推文呢,已经从学术的理论、实验上对焦虑作了较大篇幅的阐释。其实呢,说得直白一点,焦虑的产生是和未来或说未知相关的,毕竟未来期待的事情可能会落空。在不确定性中,在持续烦扰的事件纠缠之中,我们常常体验着焦虑。我们已经知道过度的焦虑情绪会对生活、工作、心身产生不良甚至损害的影响,基于此,理解特质焦虑认知控制不足的潜在神经机制对于理解高水平的特质焦虑为什么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01

研究背景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特质焦虑个体在面对威胁相关分心物时表现出认知控制的不足。但是没有威胁相关分心物出现时,特质焦虑是否也普遍存在认知控制的不足?以及其其不足的潜在神经机制是什么的问题?经多篇文献调研后,梳理并总结到目前有两种观点争论:

(1)Bishop(2009)认为特质焦虑于与注意控制机制卷入的减少相关联。

(2)该观点的前提是:只有当前任务不完全占用注意资源以及试验次间的注意控制存在变动时,才能观测到高特质焦虑个体注意控制卷入的减少。

(3)焦虑的注意控制理论(Berggren & Derakshan, 2013; Eysenck et al., 2007, 2011):高特质焦虑个体可能表现出增强的自上而下控制资源的卷入来补偿他们降低的加工效率,以便保持于与低特质焦虑个体相同水平的行为表现。

本文举出的实验研究旨在评估哪种观点能够解释高特质焦虑个体在动态冲突控制中的表现,进而确认高特质焦虑个体认知控制不足的本质。

认知控制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冲突的觉察与解决,而成功的冲突适应需要觉察冲突以及快速调整认知控制的水平来高效解决随后的冲突。冲突监控模型指的是,冲突适应的产生是因为先前试次中冲突的觉察增强了当前试次的认知控制,因此减少了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

02

方法说明

那如何在通过测量而得验证上述模型呢?在该实验研究中进行没有情绪刺激的经典Stroop任务,探查特质焦虑是否影响冲突适应的行为与ERP指标。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和冲突相关的两个ERP成分分别是N450和冲突慢电位(slow potential, SP)。溯源分析表明,前扣带回可能是N450成分的神经发生源。

1.实验被试选择高、低特质焦虑被试,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得出。

2.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对书写颜色进行反应,同时忽略色词的语义信息。整个过程记录EEG数据,采样频率设置为500Hz。

【解释】因为字的书写颜色与其语义信息存在一致或者不一致,与一致试次相比,被试在不一致试次上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Stroop效应。而冲突适应效应指的是,与一致试次后的干扰效应相比,不一致试次后的干扰效应显著减小的现象,被称为冲突适应效应。

冲突适应的产生是因为先前试次中冲突的觉察增强了当前试次的认知控制,因此减少了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那在Stroop任务则体现为,与一致试次后的不一致试次相比,被试在不一致试次后的不一致试次表现出更快、更准确的反应。与不一致试次后的一致试次相比,被试在一致试次后的一致试次表现出更快、更准确的反应。

在冲突适应中,背侧前扣带回监测到冲突并将冲突信号传递到背侧前额叶等注意控制相关的脑区,进而增强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的实施。因此,成功的冲突使用需要觉察冲突以及快速调整认知控制的水平来高效解决随后试次的冲突。

(经典Stroop实验材料)


03

结果显示

1. 行为结果

图示说明:高低特质焦虑被试在当前试次类型(一致,、不一致)和先前试次类型(一致。、不一致)的平均反应时(上)与错误率(下)。

2. ERP结果

图示说明:实验汇总所有被试在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的CPz和Pz上总平均图(左)与差异波对应的头皮分布(右)。

补充说明:实际在进行ERP数据分析时,一般后先做总平均图,找到激活明显的相关脑区,然后选择代表性电极点呈现。从该实验中呈现出的头皮地形图来看,激活区域明显的区域时中央顶区和顶区,最后选择CPz和Pz点呈现波形图。

接下来,呈现的高、低特质焦虑组在四种条件下不同脑区的N450和SP波形性图。

图示说明:高、低特质焦虑组在四种条件下中央顶区的N450和顶区的冲突SP总平均波形图。其中,cC:一致试次后的一致试次;iC:不一致试次后一致试次;iI:不一致试次后的不一致试次;cI:一致试次后的不一致试次。

分别对N450的中央顶区平均波幅和SP的顶区的平均波幅进行2(先前试次类型)×2(当前试次类型)×2组别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04

讨论与结论

该实验研究主要探讨高特质焦虑个体认知冲突的适应机制,采用经典Stroop任务并及ERP技术探查特质焦虑对认知冲突适应效应的行为和ERP指标的影响。

行为结果表明,高特质焦虑组在错误率上都表现出冲突适应效应。ERP结果表明,只有高特质焦虑组在N450波幅上表现出对冲突适应的敏感。然而,低特质焦虑组的在SP波幅上表现出敏感和冲突适应,但高特质焦虑组没有表现出这种模式。

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高特质焦虑个体于冲突后增强的冲突监控以及减少的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卷入相关联。该实验中,在高冲突之后,高特质焦虑个体的N450与冲突SP分别反映了其冲突觉察的过度激活以及带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调节上的缺陷。

 

高特质焦虑个体具有发觉反映冲突的能力,甚至是在动态的冲突加工中表现出增强的冲突监控,但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先前的不一致试次后快速卷入更多的认知资源来高效解决随后的冲突呢?

对此可能的原因是,高特质焦虑个体过强的加工冲突信息可能消耗了或者分配了用来自上而下的控制资源的参与,导致在随后试次中较差的认知控制表现。这与Pessoa(2009)提出的双竞争模型一致,该模型认为情绪和执行功能共享加工资源。担忧很容易发生在高特质焦虑个体上,并容易在冲突情境下被激发。

这就意味着,在先前的高冲突之后,高特质焦虑个体可能内隐调节先前冲突试次后的复兴反应来减少其负性状态,这种情绪调节可能是消耗了随后可以用于冲突解决的有限的加工资源。因此,高特质焦虑个体在先前冲突试次后不能卷入更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资源来高效解决随后的冲突。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高特质焦虑个体于与反应冲突后增强的冲突监控以及削弱的注意控制相关联。因此,该实验研究结果支持Bishop的观点,即高特质焦虑个体在认知控制中会表现出自上而下注意资源卷入的减少,而不是支持注意控制理论的预期。

(2)高特质焦虑个体会通过增加的自上而下资源的卷入来补偿自己降低的加工效率。因此,该研究扩张扩展了先前认知冲突使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特质焦虑差异对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有调节作用,揭示以后。这也启示我们,今后的认知冲突研究需要考虑个体特质焦虑对其的潜在影响。

05

些微启发

该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得出高特质焦虑个体反应冲突后增强的冲突监控和削弱的注意控制,即意味着高特质焦虑个体会通过增加自上而下的资源卷如来出补偿自己降低的加工效率。

其实,该研究结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上——高特质焦虑个体认知控制不足机制的揭示,在实际应用层面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甚至是指导意义。比如说,我们经由实验研究知道高特质焦虑个体可能存在这样一种加工机制,那么在理解精神病的一些机理时就有依据可以参考,以便于进一步指导临床与咨询。

从个人层面而言,当高特质焦虑个体知道自己这一心理加工机制的时候,便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可以觉察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寻得对应的治疗方法,不断调整、改善这种不良的加工模式。

参考文献
[1] Berggren, N., & Derakshan, N. (2013). Attentional control deficits in trait anxiety: why you see them and why you don’t. Biol Psychol, 92(3), 440-446.
[2] Eysenck, M. W., Derakshan, N., Santos, R., & Calvo, M. G. (2007). Anxiety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 Emotion, 7(2), 336-353.
[3]Eysenck, M. W., & Derakshan, N. (2011). New perspectives in 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0(7), 955-960.
[4] Bishop, S. J. (2009). Trait anxiety and impoverished prefrontal control of attention. Nat  Neurosci, 12(1), 92-98.
[5] Moser, J., Moran, T., Schroder, H., Donnellan, B., & Yeung, N. (201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error monitoring: a meta-analysis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7(466).
[6]Pacheco-Unguetti, A. P., Acosta, A., Marques, E., & Lupianez, J. (2011). Alterations of the attentional networks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s. J Anxiety Disord, 25(7), 888-895.
[7] Peschard, V., Gilboa-Schechtman, E., & Philippot, P. (2016). Selective attention to emotional prosody in social anxiety: a dichotic listening study. Cogn Emot, 1-8.
[8] Pessoa, L. . (2005). To what extent are emotional visual stimuli processed without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15( 2), 188-196.
[9] 齐森青. 特质焦虑影响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学).

作者:安太一
封面:大明湖畔千百万
编辑:蔡瑞
排版:橙汁儿
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仪脑(ID:psytech_xinyi),专业的心理与脑科学公益交流平台,免费为领域内从业人员发布资讯,提供直播技术服务,每周二晚20:00,专家与我们共话脑科学;关注我们,与我们一起连接每颗心与脑。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