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道理是结婚后才明白的

以下这些道理往往是结婚以后才明白的,但如果你结婚前知道就太好了!


1. 结婚前要睁大眼睛。


仔细分辨,最起码要让自己远离心理变态者、有严重不良嗜好者、妈宝男(女)、伏弟魔、渣男、海王。

2.结婚以后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婚姻里不要纠缠对和错,因为婚姻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也没有完美的人,理解忍耐包容虽然都是陈词滥调,但也都是前人用血泪总结的金玉良言。

3.放弃对“爱情永恒”的美好幻想。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被婚姻埋葬的只是爱情当中激情的成分,亲密和承诺却是要用婚姻去夯实的。用时光打磨,让爱情慢慢变成亲情。结婚以后女生偶尔可以撒娇耍脾气,要明白你这么做只是想给生活加点料,所以不要做的过分,要把握好度,因为没有人会一辈子把你捧在手心里,婚姻的本质是合作。

 4.不要尝试购买“幸福的”婚姻或靠婚姻致富。

我们都想要昂贵的东西,但事实是,真正令我们幸福的事物却是买不来的,比如爱,欢笑。你可以靠结婚致富,但如果你付不出对价,其它的可能会打折,最终这些财富可能既给不了你幸福,也给不了你长久。

5.决定要生孩子这事儿要千万慎重,一定要等到两个人磨合好了,起码在决定生孩子的时候是认准要和这个人过一辈子的。

不光是不建议未婚先孕,在结婚以后也不要随随便便怀孕,先磨合一段试试,觉得两个人真的合适再生孩子。

生孩子之前,两个人合不合得来、能不能过下去是两个人的事,有了孩子再去离婚很麻烦,为了孩子凑合还是为了自我寻求解脱,你会发现那是一道两难选择题。

孩子是一个新生命,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用经过他同意,但还是要尽最大的善意和责任。

6.不要试图用孩子来栓住婚姻。

孩子是婚姻家庭的纽带,有了孩子婚姻关系就会相对稳固,但孩子并不是用来栓住婚姻的工具。如果结了婚生了孩子,发现婚姻很糟糕,不要说你是为了孩子才凑合过下去。

记住婚姻是你们两个人的事,不要让孩子背这个锅,夫妻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冷战的家庭,孩子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时候有两个选择,努力调整改善婚姻关系或者离婚。

7.性和谐很重要。

性生活是夫妻关系的润滑剂和消炎针,如果能够床头打架床尾和,还不失为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夫妻之间的一次剧烈亲密能够化解积累许久的不良情绪。

8.努力保持和提升你在婚姻中的价值。

当你在婚姻里丝毫不被需要时,你随时可能被抛弃。

所谓价值,是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

9.天下没有不用心力维持就能自动完美和谐的夫妻。

不要认为结了婚就进了幸福的保险箱,其实婚姻才是人生最大的一个坑,我们需要用力挖土搬砖,才能把它打造成一座温馨漂亮的房子。

10.不要轻易说离婚。

无论你们结婚前多么相爱,灵魂多么高度契合,结婚以后他还是会刷新你的认知,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TA跟结婚前判若两人,很多事情上你们想法差异很大,你们简直是来自两个星球的。不是他变了,是结婚前两个人都带着美颜滤镜看对方,尽力展示的也都是自己美的一面,不跟谁一起过过日子就不知道谁真正是啥样人,跟谁结婚都是这样。

这个时候你们不要动不动就说“我终于认清你了,咱们离婚吧”这样的话,你们需要的是学习夫妻相处之道,学会沟通,一起磨合,一起成长,不成长你离了再找也是在重复老路。

11.找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结婚比较靠谱。

心智成熟意味着,他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懂得更好的理解和包容。

心智成熟意味着,他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有多元化的思维,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随时处理婚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婚姻本就该是成熟人之间的游戏。

12.你也不一定要竭尽全力维护婚姻,特别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状况。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总想要婚姻过得好,另一个人却无所谓,你再用力也很难。

但你又不想离婚,因为离婚以后也难保会遇到好一些的。这时候,退一步看看海阔天空。不妨放弃自己的用力过猛,很多事情你不担心了,才会有人担心。你放弃标准了,或许就都放松下来了,原来的矛盾就不存在了,状况反而会好一点。

即便婚姻关系不那么好,人生也不只有婚姻才值得,还有事业、读书、健身、旅行等等,婚姻不那么如愿的人生,也可以是幸福的。

了解更多婚姻的真相,提高心智水平,增长爱的能力,你可以加入壹心理鲸选会员。为你量身打造的学习计划如下:

***婚前心理学习计划

***完善婚姻观成长学习

***爱的能力成长练习


什么是“鲸选”?

壹心理app出品「鲸选」学习产品

全新的生活帮手、心理学学习工具

2w分钟音频,2k+文稿,组合到200+主题计划中,随意更换学习

你生活中的「实用心理百科」

↓点击下方链接,开启学习吧↓ 

http://book.ikudp15.top/platform/522/C8E86C40A34FE58AA84B0B07B4C751F5/yxl

作者:红雨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