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笔记| 光与尘


1.


你是否觉得人心应该是一尘不染的?就像自己无论几岁都应该像个婴儿,良心没有一丝负担,一丝罪衍,也不该有悔恨和内疚?

否则自己就是肮脏的,就是一个应该被销毁的瑕疵品?

「尘埃」,真的是一种有罪的东西吗?

如果我们染上尘埃,就像染上某种罪吗?

这个说法看似很武断,但武断又如何呢?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武断,设想我们是某种人,设想我们会背叛他,设想我们会如何的糟糕和软弱。

这些设想,都没有既定的意义,因为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发现,当我们越是想要将尘埃拍落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沾染的尘埃如此之多,沾粘在身上各处。

多数时候,我们看不见这些尘埃。需要光线亮度和角度恰当,我们才能看见。在一道光中,看见无数尘埃在漂浮着,像是极为细小的水母在空气中游泳。

光和尘埃,就像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却通过彼此的交会,带给人们一种感官上的全新认识。

某些风光摄影师还会特别追逐这种光线,光线通过云层,角度和悬浮颗粒配合的恰到好处,形成所谓的「耶稣光」。

平常看似透明的空气,原来不是透明的,原来不是空无一物。所谓空气,是在尘埃的夹缝之间;尘埃,又在空气的夹缝之间,彼此互为表里。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感觉何尝不是如此,「感觉」是看不见的,无形无相,但我们却无法否认感觉的存在。

然而,我们可能会怀疑,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

这里又延伸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正确?」

2.


感觉正确,表示我们对某人或某物的感觉,和我们当下认为引起我们感觉的原因是一致的。

反之,不正确就是我们经过验证,发现我们的感觉和我们以为引起我们感觉的原因不一。

比如你以为班上一位同学,他看见你总是在笑,于是你感觉他好像喜欢自己,接着你开始一天天观察他,你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你越来越觉得他喜欢你。

接着你开始责怪他不够主动,内心催促他早点跟你告白,好取得你的同意。

结果就在情人节前一天,你看见他牵着另外一个女孩的手。你才发现一切都是你的想象。

这个结局并不意味着你的感觉是错误的,即使你的感觉建立在想象和误判上,有过的感觉还是实实在在的。

你的错误是判断的错误,而不是感觉的错误。

感觉没有所谓错误,只有「有」或「没有」。

如果你对一个人没有爱,你却欺骗自己,说自己爱他。即使你说千遍爱他,说到你自己彷佛都要信了,在你真正涌现出爱他的感觉之前,没有的感觉依旧荒芜一片。

在爱情的世界,我们要问的不是正不正确,比如「我该喜欢他吗?」

你喜欢上了,那就是喜欢;你没有喜欢的感觉,那就是不喜欢。

有些人会说,「我对这个人不喜欢,也不讨厌。」这句话其实就是说,「我对这个人没有感觉。」

从爱情的世界过渡到我们自身,有时我们对自己没有感觉。

可是所谓的没有感觉,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

3.


咨询中,那些说没有感觉的人,其实他们有感觉,就像空气中一直飘着尘埃,但如果没有用光以一个特地的角度去照,导致看不见尘埃。

看不到,就说没有。这可能不正确,并且不正确不等于没有。

我遇见那些说自己没有感觉的,往往在他们这么说之前,他们都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往往他们说自己没有感觉的同时,也在痛苦着。

只是他们把痛苦和生活的其他时刻隔离了,就像把自己的眼睛蒙上。

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去面对一个看似没有希望治愈的疾病。

那么当有人来到咨询师面前,寻求帮助,他是希望咨询师提供什么呢?让咨询师把光调整好,好让来谈者看见笼罩在他外围的尘埃吗?

如果只是如此,我想还不够。

还要让来谈者看见,笼罩在尘埃中的,不只是他。咨询师也在这片尘埃之中,实际上所有人都在尘埃中,只是有人看见,有人看不见;有人决定使劲去看,有人选择视而不见。

尘埃的重量,对一个没有感觉的人来说是巨大的。这才是他隔离感觉的原因,隔离的目的,是因为他已经走在崩溃的边缘,即使是一小点尘埃,都可能把他往火山口里推。

沐浴在光里,和沐浴在尘埃里,决定两者差异的不是光,也不是尘埃,而是我们。

我们用感官去接收光和尘埃,或者我们用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它们。

有个词语叫「和光同尘」,这个词阐释的是一个存在的真相。有光的地方就有尘埃,有尘埃的地方就有光。

所以我们有可能在爱情中,寻找永恒的真爱吗?我们有可能在奋斗事业的过程中,永远不犯错吗?我们有可能在任何关系中,得到完全的接纳,永远不产生冲突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和光同尘就是这个道理。光和尘、苦与乐、真实与谎言、生与死……都是一体的,不可能分开。

有时我们以为分开了,也不过就是我们当下选了某种角度,以至于忽略了同在的半身。

也许尘埃就是我们自身,光也是我们自身。

合在一起,我们才完整。

4.


有人说:「人生的道路由无数选择构成。」是这样吗?

我们不是在被迫选择什么,而是我们原本就必须负担两种不同的力量。我猜想,这就是人类有两个肩膀的原因,扛着两者前进。

我们在罪衍中,看见人类最特殊的价值。就像深邃的黑色瞳孔,反而是捕捉光的利器。

我们看见黑暗,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然后我们才知道良心可以做为点亮黑暗的明灯。

光与尘都是无可避免的宿命,夹在当中,犹豫不决的状态,倒像是一种冷漠,一种空虚的哑剧。

可切莫忘了,哑剧没有台词、没有声音,但哑剧充满内容,在静悄悄的肢体滑动间表达出千言万语。

空虚也是如此,空虚包含千言万语,尽管对耳朵来说,空虚是安静的,但对我们感受空虚的心来说,空虚是一本万言书。

照这么说,咨询就是在静谧的光影间,飘散的尘埃之间,进行一场无言的共读会。

如果我们沉浸在我们阅读的文本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会不自觉的流泪。

流泪不好吗?

流泪是软弱的表现吗?

流泪是光,还是尘?是希望,还是绝望?是万言书的序言,还是终章?

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是对的。

你说看见光,你是对的;你说看见尘,你是对的。

可我们要寻找的人生答案,跟对不对无关,跟真与假也无关。

那跟什么有关?

如果你真的很想知道,我想你得退几步,退到你感觉退无可退,从那里重新展开。

文:高浩容  (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等书;现居上海,专职咨询与写作)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