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真实情况,并不可怕

作者:李增芬
来源:清庵(lizengfen-11)


常和好友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一次我们就聊到一个现象,当孩子想要的东西或者想做的事并非如我们所愿时,我们常用否定或者欺骗的方式蒙混过关,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意愿。

 

也许很多家长都这样做过。

 

孩子想吃一个蛋糕,可妈妈觉得价格有点贵,不愿意买。对孩子说,蛋糕不好吃,我们不买。孩子只得放弃吃蛋糕的心愿。但事实是,妈妈也没吃过那种蛋糕,味道怎样不可知。妈妈用否定的办法达到了不给孩子买蛋糕的目的。

 

一个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棒做武器,可以肆意的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攻击性,玩得正开心时,妈妈害怕孩子会伤害到自己和别的小朋友,强行制止了他,无果。


她又想了一个办法,对孩子说,你看,这个木棒上有虫,虫会咬到你。孩子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还是悻悻的把木棒丢掉了。


事实是,那根木棒没有虫,更不可能咬到他,妈妈用欺骗的方式达到了不让孩子玩木棒的目的,也在孩子心里加强了虫是很可怕的意象。

 

著名的儿童专家孙瑞雪说,告诉孩子你自己的真实情况。没有什么比告诉孩子真话更容易让孩子接纳的了。

 

当我的孩子2岁的时候,我常带着他出去散步,有时会走很长的路,对于小小年纪的他来说,不太容易。


走一会,他就想要抱,伸开双手等着我抱着他走。


这时,我会抱起他,然后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儿子,妈妈的手弯经常会疼,不能抱你太长时间,抱到前方有路灯的地方,你就自己下来走,好吗?


他会很乐意的点点头,开心的答应我。


事实上,我的手弯长时间用力之后晚上会疼痛,而且我的力气也无法支撑起全程抱着他走。


我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之后,每次他想要我抱的时候,都能得到回应,但也一定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他不会大哭大闹的和我讨价还价,也不会躺在地上打滚般的无理取闹。

 

他知道,妈妈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也知道,妈妈已经把真实情况告诉了自己,自己受到了尊重,也就很自然的接纳了这件事。

孩子需要的良好家庭环境,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很多父母会认为,爱孩子,就是要满足孩子内心所有的期望。他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即使家里经济捉襟见肘,也要全力满足,哪怕父母再辛苦再累,也不能辜负孩子。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带有一种愧疚感,以不合实际的方式为孩子建立了一座虚幻的王国,而孩子就是虚幻王国里的王子或公主,父母变成了仆人。然而,孩子被父母所营造出来的假象所蒙蔽双眼之后,和现实产生巨大的距离感,很难成为一致化的人,也很难去尊重和珍惜他们得来的一切。

 

曾经到一个家长家里了解孩子的情况,一进门就发现他们家的玩具占据了客厅的一大半,如垃圾一样堆积如山。家长向我抱怨说,你看我儿子,这么多玩具,他也不喜欢玩,每次一出门发现新玩具,他又强迫我们给他买回来。买回来之后就再也不玩。有时候,也不想给他买,可每次看到他伤心的样子,觉得无法拒绝他,就又妥协了。

 

我暗暗观察了一下,他们家的玩具都可以供好几十个孩子同时玩了。如果每天玩一件的话,也要花大半年的时间。而他们家收入情况也并非那么可观。父母也从来不和孩子谈家里的实际情况。

 

虽然孩子不了解家里的经济收入,也还未明确钱的概念。但父母的做法,无疑告诉了孩子,你要什么都是可以的,我们什么都能为你做到。

 

那么,如果有一天,孩子需要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是父母也要一并满足呢?

 

反观我自己,在原生家庭里,有过太长一段时间的贫穷。下雨天,别的同学有雨靴,我没有;别的同学有好看的书包,我没有。母亲会告诉我,家里只有多少收入,我们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买。


尽管当时会失落,但也会理解和接纳这件事。家里只有这样的条件,父母只有这种能力,如果要实现心愿,需要自己努力,这是我从小就明白的道理。

 

所以我懂得,孩子知道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糟。

 

如果孩子想买蛋糕,你直接告诉他:不能买,这超过了你的预算而不是否定蛋糕的美味。孩子会感觉到他的需求受到了尊重。

 

如果孩子想玩木棒,你直接告诉他:不可以玩,因为这根木棒很危险,会伤害到你,妈妈担心你的安全。孩子会感觉到妈妈很在乎他。

 

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你直接告诉他:妈妈爱你,但是今天不能买,因为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并且这个月已经买了五个玩具,超过了计划。孩子会渐渐体会到规则意识。

 

如果孩子在你工作的时候一直黏住你,你急切的想要摆脱,让他去找爷爷奶奶玩,但他不依不饶。这时,你尝试去体会孩子想要你陪伴的内心渴望,直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想妈妈,但是妈妈会工作两个小时,工作结束后,妈妈一定陪你。孩子会感觉到妈妈不是强行的推开自己、不要自己,只是工作而已。

 

幼小的孩子,有着敏感的小心灵。但凡有不太真实、欺骗的地方,他很容易察觉,并会给他带来混乱。要想孩子足够的信任我们,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不能人为的低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孩子需要的真实,是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接纳基础上。

 

台湾著名的漫画家朱德庸在演讲中说,他理解的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幸福,就是我们住的好房子、吃很好的食物、开很好的车,也穿很漂亮的衣服;另一种是看不见的幸福,就是他的祖父辈,他们过着简陋的生活,但带着一颗满足的心,他称为看不见的幸福。

 

如果家长要用尽全力去给孩子提供这种看不见的幸福,本无可厚非;只是如果少了这种看不见的幸福,只会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贪婪,内心匮乏。和幸福失之交臂。

 

归根结底,父母只有接纳自己的现状、能力、经济条件、现实环境、优劣势,接纳自己的真实情况,才能坦然的面对孩子。

 

即使住在小房子里,没有车,出门只坐公交和地铁,过着简单的生活,买不起高档的玩具,进不起豪华的餐厅,那又怎么样?

 

这必然不会影响到你爱孩子的能力。

 

开车送孩子上学和走路去上学的区别只是交通方式的不同。

 

用心和孩子沟通交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才是填满孩子内心空洞的良药。才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基础。

 

就像朱德庸先生所说,一颗满足的心带来的那种看不见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种真实。

 

接纳自己,真实以对,和孩子真切相拥。


【作者】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清庵(lizengfen-11)。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