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个村里的人可以一直保持年轻 | 长青村

文:范逸飞
来源: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ID:aginglab)

各位读者大家好,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台湾的“菩提长青村”,一家实验性的社区养老机构。

“菩提长青村”位于台湾南投,前身是“九二一”大地震后收容独居老人的临时居所,2000年正式对外开业长期经营,十余年间已收容独居老人几百人次。其“老,无老“和”老有所用“的经营理念,极具心理学意义(崔思婷,2012)。

01

“老有所用”与控制感

长青村一直奉行“老有所用”的理念,除去少量补贴,经费主要来自民间捐助和一系列休闲产业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休闲产业的主力正是居住在此的老人。

长青村要求入住的老人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而这些老人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制作幸运球,经营咖啡屋,手工制作的豆制品和面包也接受小额订单。此外,这里的三餐均由老人负责准备,食用的蔬菜由老人亲手种植。

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退休前的职业,选择学习一种手工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编织幸运球,缝纫和陶艺等。同时,老人自己做饭,可以自行决定每天吃什么,自主调节口味。这一切都提高了老人的参与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经典实验表明,提高控制感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实验中,同样是看电影和养盆栽,能自主决定何时观影,是否领取盆栽的老人,会比“被安排”的老人更加快乐,活跃和警觉(Hock, 2017)。


而我想,长青村赋予老人的控制感,或许会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因为它更加自然,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02 

用“半杯咖啡”消除老年刻板印象威胁

“半杯咖啡”是长青村的一大特色。

咖啡屋供应的咖啡由老人手工磨制,但由于老人容易手抖,磨好的一杯咖啡端到客人面前往往只剩半杯,“半杯咖啡”由此得名。

从“半杯咖啡”不难看出一种对老化的接纳和包容——在世界大多数地方,一个端不稳咖啡杯的老年服务生不会被雇佣,但长青村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客人也习惯了这里的文化,学会了享用这“半杯咖啡”,与叔叔阿姨闲话家常。可以说,老龄刻板印象的威胁由此得到了缓解。

刻板印象威胁指个体面对某种情境性风险会担心自己的行为证实其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而最担心的事情往往真的会发生。


老龄刻板印象是极为特殊的一类刻板印象,具有累积性(个体从儿时就接纳了这类刻板印象),共通性(每个人都终将老去)和连续性(老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的特点(潘文静,温芳芳,佐斌,2018)。日常生活中,老人被认为是行动不便的,与社会脱节的,这类刻板印象对退休后有意再就业的老人构成了障碍。老人自己也会担心自己“不中用”,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与此同时,“所有有关成功老年或乐观老年的定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价值判断”,这会对老人形成压力,因为并非所有老人都能达到社会期望的标准,也并非所有人的晚年生活都具备足够的保护性因素(Papalia, Olds & Feldman, 2013)。


而这半杯咖啡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传达了这样一种逻辑——人老了依然能做很多事情,并且做不好也没关系。

03

感恩是一种信仰


长青村触动我的另一点,是随处可见的“感恩”概念。

长青村有条“感恩走廊”;著名的“半杯咖啡”原名“感恩咖啡”;客人若是来访,还可以品尝到老人亲手制作的“感恩餐”。

写这一段时,我一直在思考感恩的对象是什么,是照料他们的义工吗?但相比于“养老“,这里的生活分明”自养“的成分更多些。那么,是伴侣和子女吗,是来访的年轻人和提供捐助的好心人吗?

后来我忽然意识到,这种感恩大概是泛化的,每一杯咖啡,每一顿饭菜,都既是感恩的对象也是表达感恩的方式。长青村名中带”菩提“二字,村内设有佛堂,本身为佛教信仰提供了空间。而感恩在这里,又何尝不是信仰般的存在,提醒人们感谢生命的每分每秒,从青春到暮年莫不如此。

04

“无老“的哲学——连续性


菩提长青村让我联想到老子笔下的理想世界。

而无老本身也体现了一种无为的哲学所谓“养老”更多时候是被动的,会不断提醒老人他们已然“老去”的事实,唤起有关老化的消极刻板印象。而这里的老人比起养老,更像在生活。

其实许多机能的衰退远比想象中开始得更早,比如曾有人戏称高考是记忆力的巅峰,比起一个割裂的阶段,所谓衰老更像一个过程的延续。这也符合有关养老的连续性观点,即人们需要保持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步入老年后所进行的活动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过往生活方式的连续性(Papalia, Olds & Feldman, 2013)。


生命的各个阶段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定义的,不变的唯有时间的流逝。“老”这个概念,或许本身就限制了个体“向前看“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老”是一种打破诸多界限的哲学。

愿菩提长青村的社区养老模式给我们的养老产业带来更多启示,愿生命,无老而长青。


– END –


参考文献:
1.      崔思婷, 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初探——台湾菩提长青村社区养老的启发, 科技向导, 2012(23).
2.      Roger.R.Hock,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3.      潘文静, 温芳芳, 佐斌, 老年刻板印象威胁及其研究操纵,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 (9): 1670–1679.
4.      Diane E. Papalia, Sally Wendkos Olds, Ruth Duskin Feldman, 发展心理学——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公众号简介: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ID:aginglab),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老年心理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在此我们将分享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广老年心理学相关的科普知识,并推介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
排版:小鲸鱼 婉仪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