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软饭又怎样,我可花时间陪你了!| 咨询师解惑36

文:吴立敏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编辑如欢

读者留言

 

我跟男朋友在一起半年多了。

 

他追我时,细心体贴,也很舍得为我花钱。

 

但我觉得都是花父母的钱,所以基本和他AA

 

可我们在一起一个月后,他开始变得斤斤计较。

 

我当他是吃醋,所以一直包容他,每次都是我付钱,也没说什么。

 

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他还变本加厉,让我给他买东西。

 

我受不了,提出分手。

 

出乎意料的是,他很冷静的跟我谈分手条件,要我把他花的钱还给他,还要我赔他精神损失费以及时间消耗费等乱七八糟的钱。

 

我觉得很离谱,不答应。

 

他就说要去告我,还要到我学校毁我名声。

 

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值班咨询师

@吴立敏

 

他同意分手,但有条件。

 

又是还钱,又是精神损失费,还威胁你。

 

不管是谁,分手遇到这样的人,都挺崩溃的。

 

你现在不知道怎么办,很正常,因为他的行为,确实会让人很有压力。

 

现在,我会陪你一起来看你正在经历的状况,想想解决办法。

 

01

有一种男人,把付出当诱饵

 

首先,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这个世界就是有一种人,他会先一个劲儿的付出,然后再投入的讨回。

 

这种人是怎么回事呢?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其中口欲期、肛欲期没有发展好的人,成年后往往会比较贪婪、自私。

 

恋爱中,他们会先付出,但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拿下对方。确立关系之后,他们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依赖了。

 

他们是把付出当成诱饵的。

 

你在信中谈到,男朋友追你时,又是细心体贴,又是大度花钱。可在一起后,他就变得斤斤计较,还变本加厉,让你给他买东西。

 

这些都在表明,你们确立关系,他诱惑成功后,就迅速退行到婴儿状态,想把自己完全交给你,让你来照料他。

 

 

02

“想分手,我不会让你好过”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分手谈钱,

 

是他在奋力诉说自己受到的伤害。

 

对有些成年人来说,分手就意味着失去依赖,他们会像婴儿断奶一样,产生出一种撕裂的被抛弃的心理反应,而这种伤害只有钱才可以安抚。

 

所以,当你提出分手时,他立刻启动了理智化、投射性指责、恐吓等一系列防御机制,表面上,他在冷静的和你要钱。

 

更深层次,可能是他觉得受伤了。

 

究其心理,在这段关系中,他没有把你们放在平等的恋爱位置 ,而是觉得你更强大,可以伤害到他。

 

第三种情况就是,有些男人,恋人要分手,就会产生报复心理,又是要分手费,又是要去学校毁你名声。

 

他的这些手段,无非就是想打击报复:“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痛快”。

 

03

任何情况,先保护好自己

 

如果你遇到这种吞噬感很强的男友,还是小心为妙。

 

怎么做呢?

 

a. 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感受鉴别力。

 

首先,想想男朋友平时和朋友、老师等人的相处细节,看看他是怎么跟人相处的。

 

另外,也可以去了解他之前的恋爱经历,他之前分手,有没有这样激烈过。

 

了解他这种情绪状态会持续多久,又是怎么消化的。

 

这样,你可以大致评估自己的安全状态。

 

b. 回顾你们的交往过程,分析关系走到这一步,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要慌,不能乱了阵脚,如果的确有自己没有处理好的,要做到内心有数。

 

有反思,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承认自己的不足,减缓对方的过度愤怒。

 

c. 最重要的,你要保护自己,比如寻求家人、老师,必要时也可以寻求法律帮助。

 

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义正言辞的告诉对方,你都有什么样的后盾,内心有底气,才不会真的被对方威胁到。

 

d.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对方实在强大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那么冷处理也是一种方法。

 

躲也是可以的,建议把联系方式都换掉,让他找不到你,用时间消耗掉对方的仇恨,等到安全时,再做打算。

 

姑娘,一定要记得,你值得健康的生活和恋爱。

 

任何时候,让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是永远没错的。

 

这个能力包括:评估一个人的危险程度,发动身边的资源,以及随机应变。

 

当然,也要记得,你拥有的资源除了亲人,朋友,法律,还有心理咨询师,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一直都在。

 

作者简介:吴立敏,央视《极速少年》特邀心理专家,壹心理咨询师入驻面试官,欧文亚隆存在团体咨询师,2018最具口碑心理咨询师TOP50。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排版:小鲸鱼  Bobby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