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要过这一生,你是否愿意更快乐一些?

其实,我们的一生大致都是一样的。

吃饭、喝水、睡觉、上厕所……

把衣服穿脏了再洗干净,把地踏脏了再拖干净,把挣到的钱再花出去。

不过是有些人吃得更贵一点,穿得更品牌一些,花得钱也更多一些罢了。

钱,真的能带来快乐吗?

有的人面对满汉全席,也能挑出一堆毛病,然后抱怨一通。

有的人一份油盐拌饭,也能细细品味,吃出满满的幸福感来。

同样是做着类似的事情,一天又一天地重复,但是我们的人生又是如此不同。

有的人如此快乐幸福,而有的人却总是自怨自艾,焦躁不安。

“反正都要过这一生,你是否愿意过得更快乐一些?”

可能你会觉得,你这不是一句废话吗,谁不想呢?

那,既然想,你为什么不去做呢?

01

快乐的秘诀

——享受当下

周六的上午,

吃一块提神的点心,

再配上冰焙茶,

以此来犒劳工作到周五的自己,

双休日 我来了,

啊 真完美,

谢谢你 核桃曲奇,

谢谢你 130日元。

我个人认为,快乐最大的秘诀,就是“会享受”。

如果要说得高级一点,那就是能够拥有一种“正念”的生活态度,从对过去的反思悔恨,和对未来的担忧焦虑中暂时脱离出来,专注于当下,感受当下。

你并不需要专门去到海边、或者森林里、或者寺庙里去正念,就在日常的一份餐食、一杯茶、一阵微风、一朵小花、一支雪糕中。

把自己当做第一次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吧,就像第一次看见、感受和品尝它一样,去体验它带给你味蕾的悸动,带给你脸庞微凉的轻抚,带给你眼睛的一次洗礼……

“正念”,是可以练习的,推荐你可以从“正念吃葡萄干”开始练习,网上有很多音频引导语,在引导语下去练习怎么观察、触摸、闻、品尝、感受一颗小小的葡萄干,带给你的快乐。

在简单的正念饮食练习之后,你还可以试一试正念敷面膜、正念刷牙、正念沐浴、正念行走等等。

慢慢得你就拥有了“感受当下,享受生活”这项能力,找到能够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把负面情绪中的自己拎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更加平静从容地面对生活的鸡零狗碎。

02

只要生命在继续

改变就在不停地发生

快乐,绝对不是要消灭和拒绝不开心,如果一味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不接纳处于负面情绪的自己,那么“快乐”,只是你绑架自己的词语罢了。

李松蔚在他的文章里写到:

有两种对生病的看法:一种认为,生病就是不健康;另一种认为,生病是健康的一部分。

两种看法都不错。不过,我更喜欢后者。

并非只有没病一种状态才是健康,人的状态在波动,生病就是波动的一极,一个人多数时间活蹦乱跳,偶尔有些头疼脑热,就不健康么?也很健康。

精神上的疾病也是一样。

变化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外部遭遇了一个什么刺激也好,体内环境出现了紊乱也好,只要是正常人,精神就会因这些变化而变化。

难过,当然了,谁不会难过呢?

难过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一定程度的难过可以自己修复,程度严重了就要治疗,但归根结底需要时间。熬过这一阵就会好一点。

这是生命可贵的地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拘泥于一天一时的表现。

生病、不开心、消极抑郁、焦虑压抑、失败自卑、失去和离别……这些是都会存在的,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是我们怎么都不可能躲掉的。

今天很不好,但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们可以用新的姿态去迎接它。

面对失败,你可以在原地哭一哭、休息一会,躺够了就起来总结经验,继续前行。

只要还活着,只要生命还在继续,那么变化就在不停地发生着,未来充满着无限想象和惊喜。

03

你的人生

永远不止一个版本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不那么幸运,会经历更多的艰难痛苦,经历更多的生离死别。

我有一位朋友,在他3岁左右,母亲就癌症去世了,他都不记得母亲的模样。

父亲重新娶了老婆,继母对他非打即骂,别人小朋友都在玩,而他只有做不完的家务,父亲也沉迷赌博对他缺少关怀。

长大后结了婚,以为可以体验幸福的家庭,却又遭遇了妻子的出轨和背叛,婚姻破裂。

我另一位朋友,小时候他父母对他也是不太好,但是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好外婆,童年记忆里是外婆捧在手心里的宠爱。

他也学习优异,考到了品牌大学,并在一线城市立足。

在经历了一些分分合合的感情后,他用心理学治愈了自己,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现在不仅拥有舒适稳定的亲密关系,还因此“误打误撞”,找到了自己的第二职业——兼职心理咨询师。

可能你猜到了我想说的,那就是这都是同一个人。

并不是让你只关注好的一面,拒绝承认和面对坏的一面,而是你的人生,永远都不是只有一个版本。

在痛苦不堪的背后,是隐忍、磨砺和坚强;

在那悲伤黑暗的时光里,也总能找到一些让人温暖的烛光。

而你,愿意把你的人生,编写成一个什么样的剧本呢?

04

积极并非天生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拥有

说到快乐、积极,就不得不提到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这位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从童年起就是一个抑郁悲观的人,极少感受到快乐,遇到挫折首先就会想到最坏的结果,他也因抑郁吃过药物,接受过心理治疗。

让他从研究抑郁转变为专注于积极心理学的,是他5岁的女儿。

1998年,56岁的塞利格曼正在打理玫瑰园,5岁的女儿妮基在玩耍中,把玫瑰花籽扔到空中,塞利格曼对此非常生气,大声呵斥妮基。

妮基一言不发地慢慢走开,过了一会儿,回来郑重地说:

“爸爸,我得和你好好谈一谈。” 

“您可能还记得,从3岁到5岁,我一直是个爱哭的孩子,但是在我5岁生日的时候,我决定再也不哭了,我可以改掉爱哭的习惯,我觉得爸爸你也可以改改爱发脾气的习惯。”

女儿的一席话让塞利格曼感到震撼,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时间研究抑郁,让自己也变得阴郁、不耐烦和挑剔。

那如果他研究的是幸福而不是不幸,是成就而不是失败,是力量而不是疾病,是不是会对他、他的孩子,甚至对他的患者有完全不同的影响呢?

他开始反思,也许心理学可以减少对病理心理学的关注,相信人类积极心理的能力,培养自身的优势和美德,从人类内在的积极方向上去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帮助他们,激励他们。

他在自传中写道:

“积极的心理学召唤着我,就像燃烧的灌木召唤摩西一样。”

随着他对积极心理学的创立和研究推广,到了60岁,他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很幸福的人。

所以,并非存在“天生注定消极悲观抑郁”的人,5岁的小女孩,56岁的塞利格曼,他们都可以开始改变自己,让自己从爱哭、爱发脾气、悲观抑郁,变得更加积极一些。

面对“改变”这个词语,可能看起来就感觉很难,但是其实改变就在我们日常的一点一滴之中。

比如今天早上出门下雨没带伞,你可以觉得“老天爷针对你、自己怎么永远这么倒霉”,然后带着这种心情度过一天;

你也可以换一种想法“下雨是很常见的,下次出门前我得看看天气预报”,觉得这没什么;

或者带来了一些坏心情,然后在公司楼下买块自己喜欢吃的蛋糕,在蛋糕的甜蜜里,忘记下雨的不愉快,获得甜蜜的一天。

积极,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 如果你有一些伤痛自己无法消化疗愈,那么向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 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参加一些课程,去学习和获得积极的态度,比如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

  • 以及前面文章提到的,练习正念的生活态度,学会将自己从负面状态中抽离出来,专注享受生活的美好点滴;

      ……

只要你愿意过得更快乐一些,相信你可以变得更快乐,愿意主动去学习如何拥有积极的心态,那么你的人生,就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

原创:董芬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