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是给心灵最好的礼物

作者: 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来源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犯错者为人,谅错者为神。

                                                                                                                                                          ——Alexande

当我们经历了某件痛苦的事情,例如深受他人的伤害,如何走出这段痛苦往事、继续前进呢?来自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者研究了那些有意忘记不愉快过往的人,应如何原谅他人。该研究于2021年1月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期刊上。

“有意遗忘”是指主动压抑不愉快的经历,人们会采用有意遗忘的方式试图忘记不愉快的过往,可以减轻一定的负面情绪,而原谅被发现可以帮助减轻负面的情绪。当然,原谅并不是走出负面情绪的必要条件,也不是所有的受害者都愿意或者能够原谅他人。


有意遗忘和原谅的决定性、情感性的关系


原谅的方式,根据“做出原谅的决定”和“情感上原谅”的程度,可以分为两种——

决定性原谅(Decisional forgiveness)是做出原谅的决定,不寻求报复,甚至努力维持关系——但同时仍然怀有怨恨。

情感性原谅(Emotional forgiveness)则涉及摆脱对施害者的负面情绪,并以积极的情绪取而代之。


#1 假设性的冒犯行为


在最初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向参与者展示了这样的场景:就在他们即将与伴侣同居时,他们发现他们的伴侣有外遇。然后鼓励参与者忘记与这一假设的不愉快经历有关的细节(例如,描述有外遇伴侣的形容词列表)。

一些人还被指导通过情感性原谅(“希望施害者经历一些积极的或治愈的事情,并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在同情上”)或者决定性原谅(”把施害者想成一个行为恶劣的人,你已经决定不报复她/他,并以积极的方式对待他/她”)来帮助忘记这段经历的细节,其他人则没有要求进行原谅

研究者发现,与其他组相比,情感性原谅组的参与者对冒犯行为的细节(尽管不是中心的细节)表现出更大的遗忘。这些参与者还报告说他们在心理上对冒犯行为有更大的距离。


#2 真实的冒犯行为


之前的研究只是假设出了一种冒犯的行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涉及的是参与者真实经历的事件。在这项在线研究的最后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参与者首先被引导着详细写下他们生活中的经历的被他人深深冒犯或伤害的事情,这些事情仍然让他们感到愤怒或怨恨。接下来,他们对这一经历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分,包括他们对施害者的原谅程度。

7至11天后,这些参与者完成了第二个环节。这包括与之前研究中相同的三组原谅的干预(情感性原谅、决定性原谅、不原谅)。

研究结果表明,对这些参与者来说,情感上的原谅,而不是决定性的原谅,与更大程度地忘记最初的冒犯行为的细节(尽管同样不是中心细节)有关。它还与报告对犯罪者的宽恕感的转变有关。

总之,该研究首次探讨了情感性原谅和决定性原谅与有意遗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情感性原谅会导致心理距离的增加和解释水平的升高。此外,还发现有意遗忘与随后的宽恕相联系,这就开启了一个有趣的可能性,即有意遗忘的重复效应是否会产生更高水平的宽恕。通过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研究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帮助人们化解冲突、并促进冲突后的心理调整与和解。


参考文献
Noreen, S., & MacLeod, M. D. (2021). Moving on or deciding to let go? A pathwa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and decisional forgiveness and intentional forgett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47(2), 295–315. https://doi.org/10.1037/xlm0000948Emma Young. (2021, May 4). Here’s the best way to forgive and forget. Research Digest. Retrieved May 9, 2021 from https://digest.bps.org.uk/2021/05/04/heres-the-best-way-to-forgive-and-forget/

作者: 北师大自我研究组。来源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北京师范大学“自我研究组”公号,关注人格,社会与神经视角下的“心灵与自我”研究。
排版:小鲸鱼 郭锅锅锅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