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PUA之术,你中了几招?

今天呢,啊宅来和大家谈论一下原生家庭的问题。

原生家庭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从心理上追溯到原生家庭的这种做法源自于精神分析学派,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弗洛伊德(老爷子)。

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弗洛伊德

简而言之,就好比地底有一道小小的裂缝,但刚开始人们无人察觉,于是并没有人人为地去修补这道裂缝。于是乎这道裂缝扩散地越来越大,很多加诸于这道裂缝上的力,哪怕只是一点点,都无形中加速了这道裂缝的生长。

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裂缝变成一个大坑,露出它狰狞的面目,开始吞掉裂缝上修建的房屋和走过的行人。

我们大多数人能够在成年之后树立起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比如失恋、挫折。当我们能够回归我们本真的自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原生家庭的影响就会变得少一些。

但实际上,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并且总有那么一会让我们感到羞耻,惊叹自己:你怎么仍然是个这样的人!

不可否认成年人的世界非常复杂也很累,但,存在于原生家庭里的那些无形中的PUA,却刚好让无数人踩了坑。

以下,原生家庭中父母的PUA之术,即使是无心,也希望家长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

有多少父母真的把孩子当“人”?

父母得到新生命的时候无一例外应该都是喜悦的。他们可能会举着软软糯糯的小可爱亲亲抱抱,看着他们开心地笑,就会觉得自己也很欣喜。

今年疫情期间如胶似漆的新婚夫妇不少,有养娃计划的也很多。我问过几个朋友为何要现在选择生育,他们给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就觉得挺好玩的。

当然,在温暖和煦的阳光里,明亮的玻璃反射下,粉粉嫩嫩的小脚丫和软糯的小声音,是可以融化成年人所有的劳累和疲倦。但是人的本能就是,对于一切娇憨的小生命都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怜爱。

而且作为母亲,我们会因为创造出这样的小可爱而感到欣喜。这时候我们会很有成就感。

于是在很多年后父母仍然会记得这个小可爱是怎样的萌化人心,而且父母的印象有一部分就固着在了当时那种——“真是个惹人怜爱的小东西呢”的印象里。

这种固着感深刻到,在几年以后忽然发现这个小家伙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总是给我们添麻烦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会生出一种心烦的感触。——是因为眼前这个小家伙发生了变化吗?

不,是你的掌控欲失去了满足。

某个朋友曾经一度跟我抱怨:

我妈进我的门从来不敲门,即使我说我在忙她也会当做没听见一样走进来。

我在家住的时候我的东西她一直乱动,还说“我给你收拾收拾有什么不好?”

心理学家统计,5岁时是最适合分房睡的年龄。父母可以从孩子3岁后慢慢尝试和孩子分房睡,5-6岁完全退出孩子的卧室。

但是现实里,又有多少父母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呢?有多少父母真正尊重了孩子享有个人空间的权利,又有多少父母本着“我觉得孩子一个人的时候一定会不停玩耍而耽误学习,所以我需要时刻监督他”的思想,肆意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

想想看,PUA之术里有一条,就是“不把对方看作是真正的独立生命个体,而看成是自己的附庸”,是不是也和这样的情况非常相似?

我们不能因为家庭里有“亲情”作为挡箭牌,就肆无顾忌地肆意妄为。

裸体一旦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

道德一旦沦为虚伪,便是最下流的。

02

外部世界无法控制,就去控制孩子?

身为成年人,我们生活里有太多需要烦心的事情。

三年不见房价又涨了,涨了比老家的韭菜还快。

韭菜还没来得及割呢,公司裁员将我光荣放养。

放养也就算了,老婆嫌弃我地中海秃头。

也就孩子还省心点。

大多数父母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的事:

“我”脱掉沾满灰尘和尘埃的外套,抖一抖袖子上积满的灰尘,风尘仆仆走进家门口。迎接我的是我心爱的小公主,她今天非常听话地做完了她的作业,弹钢琴也非常棒,让我在被外界毒打之后,感受到了一丝春天的温暖。

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充满恶意了,每个人都在寻找能给自己安全感的避风港湾。成年人的生活总是带着假面,喜怒不形于色,在外对老板点头哈腰,对客户谄媚奉承,也就是回到家能享受一下和煦的暖风。

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错,就怕我们享受着享受着孩子的温柔,就把他们的听话当成了一种“理所应当”。

不听话,不好好学习,让你去东边你非要去西边,让你收拾屋子你非要打游戏。

从理性的角度上分析分析,其实孩子“喜欢打游戏”“喜欢吃糖”“喜欢玩泥巴”是天性使然,但通过家人的一些言辞,而变成了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

长大以后,如果子女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家长多数会跳出来表示反对:

你能不能听话点!你让我不省心!

我是因为爱你才会提醒你!这条路不适合你!

好了,和PUA的相似之处就来了:因为我爱你,你也爱我,所以你要听我的话。

你不听我的话,就是不孝顺,就是特立独行,就是不顾我的反对做事。

但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如果他们真的选择了想走的那条路,就一定会发生父母所想的那种后果吗?

未必吧。

当父母从孩子身上索取的安全感过多时,就形成了依赖,所谓的“舍不得”,只是还想继续让孩子为自己的安全感买单,仅此而已。


03

所谓言语艺术?

有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听过这样的话:

你这么笨,以后要怎么一个人生活?

知不知道我们是为你好,除了我们还有谁会关心你?

你这么胖,也就是我们会容忍你而已,别人还会像我们一样吗?

“语言暴力”的话题似乎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成为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但也仅仅就是“知道”而已。

大多数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做不到。

在这里讲个小插曲,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煤气灯效应”

在希区柯克的一部电影《煤气灯》里,丈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给妻子进行“洗脑”。每次煤气灯闪烁时,丈夫就坚定这盏灯没有问题,是妻子有问题。

久而久之,妻子真的坚信自己有问题。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如果是出于真正的爱,是不会轻易对别人进行这样的消极暗示的。但是其实绝大多数父母,正在每天上演着这样的画面。

真正的爱绝不是单纯的讽刺打压,而是我想帮你解决问题。我相信你可以解决问题,而且我是你的后盾。你遇到困难时,我会毫无条件支持你。

04

如何脱离PUA困境?

原生家庭影响了一个人的太多性格,但实际上也并不意味着,父母要背起所有的锅。

对任何事物持辩证看法,是我们对于世界客观认知的基础。

毕竟我们还是成年人。只要我们想要承担责任,我们就有能力做出改变。从现在开始摆脱你对自己不正确的看法,站到局外去认识自己,把自己做得好的和做的不好的罗列出来;

在别人试图干涉你的生活时对他们说“NO”,并且坚持你自己的观点;

试着尝试你擅长的那些事情,从一点点小事开始,获得主动权和自信心。

我们的主观意识真的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有时候它甚至决定你的命运。当你充分肯定自己并且对未来抱有希望时,你就真的可以迎难而上获得成就;当你一味贬低自己时,你就会卑微到尘埃里。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甘愿匍匐在地,形如虫蚁?——毕淑敏

世界上本没有救世主的存在,我们应当成为我们自己的光。

喜欢自己,认可自己,磨砺自己,才是杜绝原生家庭影响的不二法门。

文:一只啊宅(公众号:一只啊宅,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