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它:价值感影响着人生幸福

为什么有些人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


内向敏感不爱社交,金钱真的可以治愈一切自卑吗?


分开了,想回头,又没有勇气,我该怎么办?


人生过半,觉得一切都是空白,下半生不知如何开始?

 

最近在答疑过程中,发现很多朋友被低价值感所困扰。

 

几乎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婚姻、职场、财富、孩子教育等问题,都跟自我价值有关,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源自于自我价值。

 

提升自我价值,就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安全感,因为自我价值高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对世界有信心。所以“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石。

 

既然自我价值这么重要,为什么有些人自我价值高,有些人自我价值低呢?到底自我价值和什么有关?又如何才能够提升自我价值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和学习一下。

 

01

追根溯源,提升心理能量

 

我们知道,自我价值是自己对自己的主观评价。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很强的时候,他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一种向上向善的本性。

 

一个人对自我评价极低的时候,他变得很容易玻璃心,他会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很难和别人相处,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妨碍婚姻、阻碍商业的合作,因此无形中错过了财富、影响到关系、耽误了孩子,有的人甚至断送了美好的人生。

 

也许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明明身体挺好的,就是精神提不起来,“感觉身体被掏空”。

 

另外,也有些时候,我们经过高强度的劳动,身体已经相当疲惫了,可是依然神采奕奕、精神饱满,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些取决于一个人自身能量的高低。能量来自于身体和心理,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能量的来源不仅仅是我们摄入的物质营养,还有来自于精神领域的心理营养。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所以,所谓身体健康,不仅是身体机能,还包括心理的力量和弹性。如果你的心理有满满的力量,做再多的事情也不会感觉到累。如果你的心是疲惫的,你的心随时会被拖垮。

 

问题来了,心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的呢?

 

心理的能量可以理解为先天和后天两个部分。在这里,我们重点了解先天部分。

 

先天的能量,是源自于一个人成长的早期。通常来自父母和重要他人对孩子的肯定、接纳、承认、赞美、表扬、鼓励等方式,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看作为先天的部分。是特指一个人在小的时候,自己所不能决定的部分,它的核心就是自尊。

 

原生家庭是自我价值的来源,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原生家庭。取决于在童年时期父母或重要他人用什么方式教养他。

 

虽然自我价值是自己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但在缺乏自主判断能力的孩童时期,自己对自己的主观评判,大多来自于父母对他的评价。

 

从小就得到很高评价的孩子,就像一个先天元气很足的孩子,他的心理抗压能力会很强,因为他坚信自己是值得的。就算遇到一些挫折,他也认为那些都是暂时的,他有极强的抗挫折能力,因为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在处处都是差评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他的心理营养就会不足。

 

他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对自己极低的评价,特别是一些孩子,从小就被父母遗弃,他会内化为一个自我评价“我不够好,我不值得拥有。”就是我们所说的“不配得感”。

 

长大后,这种人因为对自己的价值不确定,碰到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够在心里引发狂风暴雨。因为他不相信自己,他自己的价值就会依赖别人的评价,所以,他才会对别人的评价会无比的在意。

 

02

提升价值,先天不足后天来补

 

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是很难感到幸福的。那么,如何才能够提升自我价值呢?

 

提升自我价值大致有以下两个途径:

 

1. 补先天之气

 

既然一个人的自我评价源于早期的成长经历,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催眠、家庭重塑等专业的心理方法,带回到过去,去解决当年因为心理营养不足所造成的创伤。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但可以改变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看法。看法改变了,体验就改变了,自我评价也跟着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心理治疗和心理课程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根本原因。因为它可以直接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通过疗愈、或者上心理学课程来提升自我价值。

 

2. 后天调理

 

先天不足,后天来补。

 

我们来看看一个关于“紫罗兰皇后”的故事,它会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这是关于埃里克森的一个成功助人经历,他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有一次,埃里克森去小镇讲学,他的同伴邀请埃里克森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姑母。

 

同伴的姑母孤独一人,且患有抑郁症,人又死板,不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同伴请求埃里克森给予帮助,看能否让姑母晚年过得幸福一点。

 

于是,埃里克森让姑母带着他参观一下屋子,只是想找到一样有生命气息的东西,他终于在窗台上看到了几盆紫罗兰,屋内唯一有生气的东西。姑母说:“我平时无事可干,就打理这几盆花。”

 

埃里克森说:“你的花真好看,如果这个镇子里的人在他们重要的日子里能够收到如此漂亮的花,你猜他们该有多开心呀。”

 

从此之后,姑母就大量种植紫罗兰,镇子里很多人都收到过她送的礼物。同时,姑母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度孤独无助的姑母,瞬间变成了镇上最受尊重的人。

 

在她逝世的时候,当地报纸头版头条打出的新闻是《我们痛失了一位非洲紫罗兰皇后》。几乎全镇的人都出席了她的葬礼,以此感谢她生前的慷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让我们好奇的是,她为什么能够从抑郁的生活中走出来呢?

 

埃里克森的那句话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提升自我价值,可以通过为他人做贡献获得心灵的滋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家庭、工作中给他人带来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因为这些积极的反馈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03

学以致用,我的一点育儿心得

 

在答疑解惑过程中,我也在反观自己亲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提升价值感的优良土壤,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更是对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帮助。

 

1. 在家庭中给予孩子公平对待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模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充足。

 

作为父母,我们的价值感也决定和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安全感。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一份觉察,对孩子到底是“控制”还是“放手”。先看到自己的模式,然后再通过学习,实现自我疗愈和成长。从这个角度看,父母与孩子的确是互相成就的。

 

在人这个层面,家长对孩子做到足够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当他能够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时,自信心也同步建立起来。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人生重要的选择,都给予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只要伦理道德没问题、人身安全没问题,父母尽管大胆放手。

 

带女儿出门逛超市时,我们要牵着她的手上楼梯,小小的她会直接表达“让我自己走,我自己可以的。”

 

当奶奶又要喂她吃饭时,她会直接表达“奶奶,我是小班朋友了,老师说要自己吃饭。”

 

我们尊重并相信孩子,才能放手让她自己去做。这样长此以往,让孩子意识到,在家庭中虽然她还只是个孩子,但得到的却是和爸爸妈妈一样的平等对待。

 

孩子感受到了被认可、被看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带着这样被公平对待的模式,走进自己的人际关系,孩子表现出来的自然是足够的自我认可,他是自信的、从容的。

 

2. 亲子关系也切忌越界

 

人与人交往要注意边界感,尊重他人的身体,不侵犯;尊重他人的感受,不控制;尊重他人的选择,不干涉。

 

父母与孩子相处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帮助他建立自己的边界感,同时也共同维护彼此之间的边界感。

 

奶奶让女儿再吃一口时,她会说“奶奶,你不要再让我吃了,我再吃肚子就要爆炸了。”

 

给她买玩具时,她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我要用自己的钱自己选。”

 

包括现在,已经渐渐长大的她,进她房间需要敲门得到允许,家庭聚餐或郊外旅游,都要征求她的意见,而不是我们强行要求她参加。

 

这些看似很小、很简单的日常琐事,却对孩子好的性格培养影响巨大。

 

懂得尊重孩子自己做选择,帮助孩子维护自己的边界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才不至于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被强权所威胁、被各种诱惑所触动。

 

父母是否放手,取决于信任孩子与否;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是否有欣赏。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而且,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文:放~飞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