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媛:从说话紧张到当众分享,我如何蜕变的?

01

向自卑的起点

非常感谢曾老师的邀请,让我又多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哥哥5岁,弟弟快3岁了,生娃前一直从事化妆品行业十多年,从生了老大就开始做全职妈妈,今年重新工作,在一个不大的印刷博物馆里,做文创工作。


今天的分享,想讲一下我自己的改变。


怎样从内向自卑,一说话就脸红,到可以大方交谈?


1985年,我出生在招远农村的小镇上。


2岁以后,跟着姥姥姥爷去了沈阳,那时候姥爷在沈阳钢厂工作,福利待遇都很好,我的童年也很快乐,大城市的生活方式给我种下了深深的印象,到现在还能记得姥爷带我看的第一部电影。


7岁后,回到老家上学,接受父母传统思想的教育,感觉像被关进了笼子。


女孩不能穿的太花哨,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不能撒娇、要谦让、当姐姐要照顾弟弟妹妹、要听大人的话……


性格本就内向,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一直是大人们喜欢的乖乖女,学习成绩也还可以,中考时虽没考上重点高中,但也收到了普高的录取通知书。


偏在这个时候,我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说他家有个亲戚在烟台大学当教授,可以给办到烟台去上学,带户口还分配工作,爸妈让我自己选,对大城市的向往也有对管束逃离的想法,选择去了烟台,念了职业学校。


那时候对职业学校没概念,当第二年看到高年级的学生在校园参加招聘会,才想起来问,怎么不考大学就工作了?


比较明白的同学给解释了,我们这个学校不能直接考大学,只能考大专或者参加工作。毕业参加工作才发现学历太低,成为了我内心最大的自卑。


中专文凭或者是技校,出去找工作不容易,可选择性特别小,于是我就和同学一起从烟台来到了青岛。我们工作时,我想,再学习一些东西,至少给自己增加一项技能,也属于一个加分项。于是我就报了韩语专业。


02

从内耗到觉察



2004年,刚来青岛不久,工资一个月不到1000元,要付房租和生活费,学习费用比较紧张,我就打电话求助家里,得到的回答是,你可以干好你现在的工作,也用不到韩语。你学这个专业也没有用。


这是父母的思想,以他们认为的实用为标准,但是我自己内心的叛逆心也好,或者上进心,就省吃俭用报了韩语的班。


后来,自己又报了青岛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拿到了大学文凭,但自卑心理一点都没有减少,工作上不敢多说话,不敢多做,怕做的多错的多,要面子怕丢脸,万事和为贵,导致做事情边界模糊,没有原则;


生活上的影响就更别提,在外面是能忍的就忍了,但是在家里很自我,觉得自己是对的,出了问题一定是别人的问题,跟最亲密的人大吵大闹,内心戏特别多,总是在内耗,负能量满满,自己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办。


全职妈妈除了带娃,我也不想浪费时间,可以再学点东西,但又不知道该学什么,那时思维还是停留在父母的方式下,什么是实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


我可以学什么呢?我觉察到我需要改变,不能再按照之前的方式来做事情,因为之前的方式导致我的不敢说话,担心别人怎样看我,有很多的内心戏。

比如我谈男朋友时,跟他吵架,会觉得“男人就是要让着女人”,你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如果没有达到期望值,我会很生气,可能他都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生气


吵架也会很大的声音,邻居上下楼可能都能听到;和同事如果有矛盾了,或在工作上遇到问题,我第一时间会想,你看都是那个谁谁谁,如果他当时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那个时候的思维方式就很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问题是别人的问题。


最后,导致我做事情不是很积极,因为多做了以后就会出错,不做可能也不会出错,话尽量少说,也不会说建议性特别强的话,如果别人听了我的话,后期事情发展不是想象的结果,可能会怨我。畏首畏尾,不敢做,导致性格越来越内向,一直在内耗。


这种负面能量很消耗,尤其有了孩子之后,但好处是,孩子让我第一个觉察到,我要改变,我不能像曾经父母教育我的方式来继续对待孩子。但那个时候我不知该如何做到。


03

从“口号”到“做到”


有一天我老公推荐了曾婷老师的微信,我加上之后,只是打招呼简单问候,在知乐行成长学院的群里潜水观察了一年多,听到很多老师的分享。


听完她们讲的,我都会和我老公再说一遍,一点一点改变了自己的一些思维、想法,我觉得我要像她们这样,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主见和底气,所以就在慢慢地学习,怎么样有这种能力。


去年7月份报了21天思维训练营,最初是怀疑的,但有一种感觉,我特别喜欢这种被接受、鼓励和被包容的感觉,这种环境让我觉得特别放心大胆地敢于说,虽然那时候也是战战兢兢,说实话也很紧张,但是敢开口了,想改变了。


这是我去年参加曾老师的21天思维成长营,曾婷老师邀请大家接龙,以互动的形式发出来的文化束缚,或者是根深蒂固于集体意识中的表现。


我记得我选了19项。第一次看到这些选项的时候,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啊,家里不都是这么说的吗?后来,我知道了,我可以独立思考,审辩性地思考问题,不用完全“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关于这些文化束缚,我已经更新了很多思维方式,现在也会试着理解父母,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他们的做法会这样。这种想法会慢慢理解,也释怀了,不再一味抱怨原生家庭。


今天再翻看去年的学习记录,理解的更多了,不再“怨恨”父母的管教,不再埋怨别人的“过错”,幸福感提升很多。


但是这个过程,不是某一天一下子转变过来的。


去年七月份参加学习时,我对训练营开始还有种“洗脑”的标签,烨含姐还说欢迎你接受“洗脑”。现在想我的选择,是正确的,那时我会用以前的思维来考虑别人,任何的事情我是对的,我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你们跟我不一样,那你们可能是错的。


在这种包容的环境下,又接受了曾婷老师的思维方法的引导,慢慢的发现思维方式改变了,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会分辨一些信息的真实性,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种感觉,很畅快,像大脑里的思维小孩长大了,特别通透。


一开始入营时,有一句口号“思维一变天地宽”,那时觉得这个口号好空,但我现在发现,如果我朋友说跟她老公吵架,或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我会告诉他,你的思维方式要改变,也会和她分享“思维一变天地宽”这句话。


30多年的思维方式,想在短时间转变不太现实,但我觉得很快乐,我的转变应该是比较快的,包括我老公都会说,你变了好多。

其实我自己知道,这种转变来自于我的想法,不再这么自我,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他的想法背后是什么原因,会去试着理解,做出一些自己的认可或者建议。一些对话方式,不想以前那样是硬碰硬的,你不对,我跟你吵到你认可我。


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工作上,或者是跟任何人的沟通中,真的让我非常受益。虽然现在不能说是特别自信,但也会有自己的底气和原则。


今天分享时,我翻看一年前参加思维训练营的感受,一年后再看,感触更深刻,更能理解。这种引导的方式,是从你最早、根深蒂固的思维开始改变,因为多年来残留的这种模式,影响非常大,也很难改变。

怎么样既能改变,又可以增加自己的底气和原则呢?

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最多,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很多具体的实践。比如以前,我在家里一天换两身衣服,就会被批评,整天不好好学习,光想着爱美,体验到被打击的情绪。现在我会想,不要这样打击孩子,可以鼓励用更好的方引导他。

之前也会跟哥哥说,你要让着弟弟,妈妈上班你要照顾弟弟,后来想想这种话带来的压力很不舒服,就改为“你的办法比弟弟多,可以告诉弟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会更好。” 


语言的觉察,思维的改变,渐渐地发生在我身上。


很多自己的内耗减轻了,特别阳光,正能量满满,像曾老师说的,一下子通透了,一年相当于之前的好多年那种生活,心里特别快乐


没有人能改变你自己,只有你可以改变自己,才可能改变家庭,周围的人,甚至世界。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你改变的,是你自己的整个世界。


我非常感谢训练营的教练助教,还有同学们的陪伴,在安全安心的环境,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不贩卖焦虑,虽然改变的慢,有进步就好。今天的分享,有很多没表达清楚的,那就作为一个从害怕开口到敢于交谈的见证,继续努力。


我的人生,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大的起伏,非常平淡,包括曾老师让我来分享,我还想,我没有很精彩的内容来讲,但我想烟花有烟花的绚烂,蜡烛也会有它的温暖,我只做一个小小的蜡烛就好,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Melody曾婷:


听到媛儿分享,很难用惊喜来形容,似乎是一种更深沉的力量感和使命感,在更坚定地升起。


媛儿的人生并不波澜壮阔,之前她的思维方式里,很多源于家庭的传统模式的影响,还有自卑和怯弱,负面情绪较多。


可是,她的状态,不就是一个个真实的你和我吗?


我从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身边很多朋友的状态。我和很多朋友一样,也挣扎过、沮丧过,以及深深的自我怀疑,缺乏自我接纳。


媛儿的思维蜕变,是无声无息的,对这个世界来说,并没有激起太多的火花,没有像很多新闻一样夺人眼球。


而从我的角度,她的蜕变,意味着一切美好的新开始。


她的孩子,她的家庭,因此受益;她整个人的状态,有了重塑和欣欣然的新生。工作更加顺畅,生活更加从容。这不就是幸福本身的定义吗?


家是最小国。如果每个细胞,都可更新为更好的状态,生态环境当然会更好。


媛儿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可她更是不普通的自己。

首先,从工作开始,就有强烈的学习力,去探索潜能,所以她来学习思维课,是偶然中的必然。


其次,她愿意在生活中实践。知易行难,她有反思,有行动,这是最宝贵的。


每一个女性,和媛儿一样,只要你具备提升自我的动机,都可以通过思维的学习和成长,来改变。

文:Melody曾婷  (俩娃妈,壹心理认证作家,职场女性赋能教练,“女性成长思维”倡导者,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学硕士,中科院心理所督导心理教练,三次在Tedx发表演讲,心理类文章发表在2000+在线平台,如人民日报、读者、家庭、张德芬空间、作家导刊等; 思维课程入选喜马拉雅精品课、中信书院、千聊首页推荐,听众10万+,教练+v:37035772)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