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中学生菜刀弑母,多少家庭潜伏着同样的隐患?

近日,南京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中学生轼母案”!11月12日晚,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高中生李某在家写作业时,遭到母亲的严厉说教、言语辱骂。李某情绪爆发,用菜刀砍杀母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发后,李某换衣出门,到同学家借宿了一夜。第二天上学后,李某主动向班主任坦白,并用教师办公室的电话报案自首。警方赶到现场时,证实李某的母亲已经死亡。

这起案件对李某一家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对很多为人父母者来说,也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尤其是那些觉得孩子叛逆,难以管教的父母,他们内心既疑惑又烦恼: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只不过被骂了几句,怎么就要杀死亲生母亲呢?真是匪夷所思,大逆不道!


如果家长们有这样的观念,那肯定是没有看到悲剧背后的真相和根源。这样的父母更加要从这类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在家庭教育中犯下同样的错误,酿成悲剧!


01

孩子弑亲往往源于心理创伤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青少年杀死至亲的心理。父母与孩子血浓于水,骨肉相连,他们到底对父母有什么仇、什么怨,内心又是多么黑暗、残忍,才至于做出这么残忍的行为?

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杀死至亲的心理因素一般有以下3种可能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凶手可能有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认为亲人对自己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比如妄想亲人要加害自己,或看到亲人变成了“妖怪”,又或者有指令性的幻听命令自己杀害亲人,因为亲人图谋不轨等。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便先下手为强。

第二,凶手患有重度抑郁症,决定自杀,并在自杀前作出“扩大性自杀”行为。


这种情况多见于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中,她们不堪抑郁症的折磨,去意已决,但又不忍心留下孩子在世受苦,便带着孩子一起离开。

可是,在此案中以上两种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一般来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家人肯定有所觉察,并带其就医。

而且,有被害妄想症状的青少年患者不会仅仅怀疑亲人,而是先怀疑同学、老师、陌生人都想加害自己。他们一般有严重的社交障碍症状,不敢出门和上学,只能休学在家。

但据媒体报道,案件中的高中生李某在平日并无异常,两个月前的模拟考试还进步神速,获得学校嘉奖。他显然没有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

而李某杀死自己的母亲后并没有自杀,“扩大性自杀”的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

第三,亲人对凶手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凶手对亲人非常仇恨,而且形成了偏执型的人格改变,甚至达到了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其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在与亲人的矛盾激化时,情绪爆发,产生杀人动机。


从媒体报道来看,学生李某的弑母行为很有可能就属于这一种。李某的母亲谢某是一名老师,在儿子学校附近的小区租房陪读。她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母子经常发生争执吵闹。

据小区邻居说,最近李某沉迷网络游戏,谢某严加阻止,对儿子的指责和辱骂更是频繁,母子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很有可能,在某一次与母亲的剧烈冲突下,李某情绪爆发,在盛怒下失去了理性,拿起菜刀砍向了母亲。

如果是这样的话,李某因为长期压抑,遭受来自于母亲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他很可能已经罹患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如果就诊于精神科,可能达到了网络成瘾、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但母亲一心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此缺乏觉察,对于孩子的情绪波动,只是简单地误认为是“叛逆”。

关键是,他很可能有严重的偏执型人格改变,甚至已经达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虽然年龄没有达到18岁),将与母亲的冲突都归咎于母亲的过错,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不认为自己负有责任。这才是他弑母的主要原因。

当然,即使他真的有偏执型人格改变或属于人格障碍,他在犯罪时意识清晰,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也必须接受法律的严惩。


02

父母应从悲剧中吸取教训


这起案件令人想起了与几年前发生的“北大弑母案”与今年5月发生的“山东青岛女律师被女儿勒死”这两起案件。


北大学生吴谢宇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在父亲得病去世后,他的教师母亲对他非常严格,而吴谢宇的情感长期被压抑,无人可倾诉,不懂得释放负性情绪,逐渐形成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最终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北大弑母案可回看:北大学子弑母案反思:为什么“教师子女”更容易出问题?


女律师张某对女儿要求同样过于严厉,频频引发母女矛盾。最终女儿用绳子将母亲勒死,并把尸体装在行李箱里。

(女律师被女儿勒死案可回看:女律师疑被15岁女儿勒死,北大弑母案式的悲剧再次发生!

这类弑母案件一而再、再而三地警示着广大父母:


必须加强自我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对孩子造成了心理创伤;


是否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有效地交流;


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防范于未然!


根据我们多年多学科诊疗(MDT)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TPTIH)的经验,很多青少年患者对父母的仇视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更不是“白眼狼”“不孝之子”,而是他们遭受来很多来自于父母不当教育导致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父母常年吵架,父母经常对孩子采取言语辱骂、精神侮辱。辅导作业时,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辱骂其笨、蠢、傻、不争气等等。有的父母还会当众羞辱孩子,既是为了泄愤,也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


父母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但采取的方法极其愚蠢、无知!有的家长还以为自己不打孩子,已经是“科学教育”了。殊不知,对很多孩子来说,言语侮辱和精神侮辱比单纯的体罚、殴打所造成的伤害更大!

在这些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下,孩子会从抗拒父母逐渐发展到仇恨父母。大部分这样的孩子会与父母对骂,有暴力行为,但没发展到拿刀去砍父母。

如果亲子关系继续恶化,他们很可能会产生杀害父母的想法,但往往随着情绪平复,这种想法也会弱化。

而且,这些孩子往往有一定的偏执型人格改变,敏感、多疑,尤其是面对父母时。有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无意的,甚至是表达关心的,但也会被他们曲解,引起愤怒情绪。

如果这时父母还意识不到需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继续对孩子造成创伤,孩子会完全失去自我反省能力,对父母的愤怒无以复加。某一次剧烈的亲子冲突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极端行为。

有媒体报道称,在李某和母亲租住的小区临近重点学校,有很多陪读的母亲也租住在这里。家长因学业压力责骂、殴打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事情常常发生。“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半夜11点被打得嗷嗷叫。”

希望李某一家的惨剧能令这些家长及时醒悟!

还有,很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差,总说以前他们当孩子的时候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根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

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巨大变化,他们的自身经验成了育儿陷阱。

对于父母那一代人来说,生存需求还没有得以解决,所以当时人们所追求的主要是物质上的满足,对精神上的需求较低的。

可现在00后的孩子一出生,生存需求就得以解决,吃得饱、穿得暖,物质上不用发愁。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人类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有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两个是物质和环境上的保障,而后三者是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显然,00后的孩子的前两个层次的需求轻易就能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必然会开始追求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

所以很多孩子最在乎的不是父母给自己买了多少好吃的,给了多少零花钱,而是父母是否了解他的内心,愿不愿意陪伴自己。

曾有一个网络视频引发关注,一位孩子哭着朝母亲大喊“钱,钱,钱,钱有那么重要吗?”,并想用自己存储的储钱罐里的钱来跟妈妈换,请求妈妈能够放下工作陪伴他一天。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明白孩子内心的需求,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争取与孩子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另外,父母一定要对学习障碍有所了解。像此次案件中的李某,他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有可能出现了学习障碍。在家做作业时容易分心、拖拉,母亲便更容易说教、辱骂。

做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等等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当孩子出现学习障碍的,父母不要指责孩子不爱学习、意志力不坚定,这些症状孩子自己是无法控制的。

若父母意识到孩子属于学习障碍,应尽早带孩子接受相关干预,更不要因学习问题指责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

总而言之,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身健康,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

而父母只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庭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这一类悲剧才能真正避免。

文:何日辉  (公众号:晴日心身医疗)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