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格水平

在孩子眼中,人的分类很简单,比如孩子看电影,常常会问: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清晰确定的划分会让人心感笃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在世界的复杂多样,人内心世界以及呈现出来的人格色调的丰富多彩,让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层出不穷。

 

这里需要弹性。

 

如果缺乏弹性,就容易出现一些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认知模式。

 

只有一个方向的人生带来单向度的人格水平。

 

01


让我们看看单向度的人格水平有怎样不同的展示方式。

 

在自我功能方面,单向度的人格的自我价值体现单一,比如人生中只有学习成绩或工作成果。

 

在社会功能方面,无论社会地位或物质条件如何改变,停留在“生存”层面,而无法去到“生活”层面,害怕享受与快乐。尤其在欲望的实现,只有一个方向,就是节制,只允许单调拘谨的生活方式。

 

在人际关系中,长期处于一个“躲”在某人或某个位置之后的位置。一生无论境遇如何改变,都只是在寻求被保护的人生路上。或在关系中总感到低人一等,无法在关系中平等,认为别人拥有制约或决定自己的能力或权利,个人在关系容易处于“祈求”的师生位置中,关系只有一个指向的纬度。

 

举个例子:


大众眼中的伴侣关系,爱是相互的,需要回报,讲究对等,假如失衡,就会感到失望。

而大量言情小说中的“宠”,呈现的往往只是单方面的喜爱:只要你保持可爱就行,我并不需要你的回报;不过,一旦你变得不可爱了,我就不要你了。

这也是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常常无法安定的由来似乎在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有很大程度的决定权。

再看一个例子:


在家庭中,有些父母缺少边界意识,尤其对孩子,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尊重她/他的个人意愿


这让入侵孩子的精神边界成为常态,孩子长期处于被挤压,被剥削的精神状态,逐渐把这种单向侵入视为正常


无法习得双方同时存在的,这种“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泛化到不同关系层面比如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领导下属的关系、伴侣关系……一旦这些关系稍微有变化,个体就会感到对方的忽远忽近,边界的不安全十分敏感,恐惧与焦虑陡然升起。


这个时候,破坏关系常常会成为远离对方,保护自己的唯一且首选。


又比如:


在关系中,需要保持恒温状态是单向人格水平的呈现之一,来自于对关系的理想化。


努力就一定有好结果,这是单向人格水平的呈现之二,来自于自以为是的傲慢。


否定式提问让人失去对人际交流的兴趣,是单向人格水平的呈现之三,来自于内心的压抑。


……

 


02


单向人格水平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常常和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严苛要求与期待有关系。

 

就像拿着鞭子赶羊的牧羊人,羊群没有可以停下来的时候,只是一个劲儿的朝一个方向冲。


那如何可以走在人格水平的“双行道”上?

 

(1)内心价值的确认——允许自己存在也允许对方存在


让我们举个例子:


有一个小女孩在她五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之前,每天下午爸爸都几乎是最早一个来到幼儿园接她;父亲过世后后,妈妈会在下班后骑着自行车来接她。她几乎是班里最后一个被家长接走的。

当她在幼儿园等妈妈的时候,当她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搂紧妈妈腰的时候,她知道:以后我就只有妈妈了。


小女孩十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她在房间做作业,无意中发现妈妈忙完厨房的活儿,一个人在客厅发呆;她走过去,看到了妈妈手里爸爸的照片,她知道:其实妈妈也只有我了。

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第二个“知道”是第一个“知道”的升华,她不再在被抛弃的恐惧中生活,而是有了自身对他人的价值。

当我们的人格水平从单向化发展为双向,焦虑与抑郁水平也会降低。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也能得到确认


(2)关于合作


心理上的“双行道”是从“单行道”发展过来的。


幼年时候的自我关注逐渐在个体心理发育过程中,随着内心能力的增强,发展出成年状态的相互关注,相互支持,相互给予。


这种相互性呈现在现实层面是一种合作,成熟的状态是彼此成全。


家庭中,职场里,合作都不是简单的一等于一。这里面包含有看得见的合作和看不见的合作。只有深刻的理解自己与深刻的理解他人才能带来对合作的觉察与尊重。


最为常见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家庭。


夫妻在家庭中,其中一方的经济收入或社会位置常常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看得见的合作,而对家务杂事的承担,尤其日复一日承接着各种平凡且琐碎的生活内容的另一方的合作,常常会被看作理所当然。这部分鲜被看到的合作只有被夫妻双方觉察并尊重,整个家庭关系才有一个和谐共处的基础。


职场上的合作更加直接。甲方与乙方的关系就如施即是受,受即是施的相互;能在心理上修通合作意识,常常是工作得心应手的关键。

最后,我们以木心在《素履以往》以及泰戈尔在《飞鸟集》里的两个象征,开拓内心世界双车道相向飞驰的“康庄大道”:所谓深渊,下去,也是鹏程万里。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文:陈丽华
责任编辑:殷水
附注:本文首发原创微信公众号:chenlihuaxinli,转载请注明作者及首发原创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链接:
二手人生
被骗是你的内心需要,你可曾看到
谈谈个人成长中的心理美学
自卑的假面人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