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主动创造

文:Susan Kuang
来源:Susan Kuang(ID:susankuang2014)


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动力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先有动力,然后才有行动,还是先有行动,然后才有动力?


我相信,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前者,并且会很自然地认为,动力必须先于行动而存在,只有先找到动力,自己才能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


于是,在感受不到动力的时候,大家就总想着要先找到动力,找不到动力,就只能任由自己一直拖延。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


虽然说长久的坚持的确离不开动力,因为光靠意志力,我们很难长期维持一个行为并将其培养成习惯,但是动力并非一定要先于行动而存在,而是可以通过行动被创造出来。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办法让自己先行动起来,我们就可以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主动创造出动力。


事实上,如果想要长久地坚持一件事情,我们就绝对不能被自己的感受所限制,只在感觉到有动力的时候才去行动,因为感受本身是不稳定的,而是要有能力超越感受的限制,在没有动力的时候,依靠意志力去行动,然后在行动中,培养动力。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动力产生的原理,以及怎样在行动过程中创造动力。


动力源自成就感

说到动力,不少人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有些事情,一开始做的时候还挺有动力的,但是做着做着动力就消失了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简单得了解一下,动力到底是什么,以及动力背后的影响因素。


动力,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一种“想要”的内在渴望,这种渴望会驱动我们为了想要的目标而努力行动,而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个目标对产生渴望,毋庸置疑,一定是因为我们觉得它能给自己带来某种想要的“好处”


这种对利益的期待就是动力的来源,而且期待值越高,我们感受到的动力就越强

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们觉得某个目标是有价值的,能够给自己带来某种想要的“好处”,我们就会充满动力的去行动呢?


并非如此,因为除了目标本身的价值之外,我们的动力还会受到另一个因素的影响,那就是成功的可能性,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成


如果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就算“好处”再大,我们也不会有动力去行动的。


不得不说,大脑这样的设计是非常精明的——如果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那又何必浪费精力去尝试呢?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


动力背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


  • 我们能从中得到的“好处”(价值)


  • 我们有多大可能成功(成功概率)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期望值理论(Expectancy Theory),这也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动机理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价值”和“成功概率”都属于大脑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依据实际情况发生改变。


在行动开始之前,我们通常都是很乐观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满脑子里想的都是目标成功实现之后的场景,而根本不会去想接下来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关于成功后的种种美好幻想,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内心充满动力。


然而,我们的大脑非常聪明,它有着强大的自动学习能力:会在行动过程中不断拿真实体验和预期体验进行对比,并根据新的经验,对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成功概率进行调整。


假如在行动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得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


  • 这可能是因为难度和挑战过大而做不好;


  • 也可能是因为觉得进展太慢,离自己想要的结果太遥远,


我们就会体会到一种失落感,甚至是挫败感


这些消极感受就会让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价值自己的能力,以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产生怀疑


这时,大脑就会根据这些新反馈,调低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成功概率,我们感受到的动力也会随之减弱。


如果大脑得到的一直是类似的负反馈,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对这件事情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并开始一直拖延。


我们再来看看相反的情况:


假如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自己所期待的结果,那么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以此强化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种成就感,并且还会产生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因为这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把这件事情做成的。


说实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自我良好的感觉更让人上瘾的了,只要我们体会到了这种感受,我们就会想要再次获得,这便是我们继续行动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动力其实是一种结果——一种当我们体会到了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的结果


所以说,只要我们能够在行动中持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那么动力就不会消失,甚至还会变得越来越强,即便一开始没有太多兴趣,我们也会因此慢慢喜欢上这件事情,并发展出内在动力


怎样创造成就感


我猜想,此时的你肯定会想:

成就感听上去固然很美好,可是成就感是我想拥有就能拥有的吗?


还真是如此,只是你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种选择,也不知道怎么去创造罢了。


从本质上来说,


所谓的成就感,就是当我们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所期待的结果时,所获得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很多人可能觉得,想要获得成就感,就必须取得一些听上去很厉害的成就,但实际上,对大脑来说,成就感只与自己期待的结果是否达成了有关,与这个结果听上去有多厉害并没有太大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只期待自己今天背20个新单词,做到了之后,你就能体会到成就感,但如果你期待自己背50个,却只背了20个,那么此时的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并因此感到沮丧和自责。


在这两种场景中,现实中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背了20个新单词,但是你却会因为头脑中的期待不同而获得完全不同的感受。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就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会说“成就感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因为成就感取决于我们能否实现头脑中所期待的结果,而这种期待是我们有能力去控制的。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头脑中的期待是合理的,那么成就感的获得便不再是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期待才算得上合理的期待“呢?


简单来说就是,你所期待的必须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


或者换句话说,你做的事情必须在你的学习区(Growth Zone),也就是有一定挑战,但挑战没有太大,不至于让你感到恐慌或者无从下手,等到这件事情变成了你的舒适区(Comfort Zone)之后,再加大挑战


说实在的,很多人之所以会在行动过程中经常遭遇挫败感,就是因为不懂得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预期,他们不是高估自己现有的能力,就是急于求成,走路还没有学会,就急着想要跑起来,甚至是想要飞起来。


当我们总是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总是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和评判自己时,我们当然就会一直活在挫败感之中。


更为严重的是,持续的挫败感会让我们逐渐丧失自信,行动力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差。

不过,除了学会设定合理的预期之外,懂得承诺与专注,对于成就感也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离不开承诺与专注,不然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在不顺时陷入怀疑和迷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被无谓地消耗掉。


承诺给予我们的,其实是一种方向上的确定性,有了这种确定性,我们就不会总是摇摆不定,而是能够专注于行动上。


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认为,关键就体现在目标的选择和设定上。


大多数人在设定目标时候,都会习惯性地从“得到”的角度去思考,只是简单地把自己想要、或者期望得到的结果列出来。

但在我看来,目标的设定应该从“付出”的角度去思考。

也就是把目标看成是一种关于付出的承诺,这种承诺必须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一旦确定了目标,这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愿意为之努力,也愿意为之受苦。


忘记目标,专注系统


最后,再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这个建议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行动过程中获得信心和动力,还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实现目标。


这个建议是什么呢?


其实就八个字——忘记目标,专注系统,具体一点就是,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之后,不要总是想着这个目标,而是要忘记它,然后专注系统。


“忘记目标、专注系统(Forget about the goals, focus on systems instead)”这个说法,是我从美国知名博主James Clear那里学来的。


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忍不住为它拍手叫好,因为我发现,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晨间日记就是我的系统),而且这正是我高效行动的秘诀所在,只不过James用特别简洁的方式,把它完美地总结了出来。


关于目标和系统的区别,James是这样解释的:


目标关乎的是你想要实现的结果,系统关乎的则是把你带向那些结果的过程

(Goals are about the results you want to achieve. Systems are about the process that lead to those results)

如果你是一位教练,你的目标是赢得比赛,那么你的系统就是招募球员,寻找场地,制定训练方式;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家,你的目标是让公司上市,那么你的系统就是测试产品想法,找到有能力的员工,设计营销方案;


如果你是一位作家,你的目标是出畅销书,那么你的系统就是保证写作激情,不断输出自己的内容,提高写作技巧,找到出版社。


From Book Atomic Habits


“忘记目标”这个建议,听上去似乎有点反直觉,你或许会问:忘记了目标之后,我还能成功吗?



我们可以先简单对比两种情况:


假如你要去参加一个演讲比赛,你的目标是拿到冠军。


  • 第一种情况是,你把这个目标看得特别重,总想着要拿冠军,于是你忧心忡忡,每次表现不够理想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焦虑,因为你害怕自己会失败;


  • 第二种情况是,你没有成天想着如何赢得冠军,而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日常训练上,根据制定好的训练计划,让自己的演讲水平每天提高一点点。


现在我问你,你觉得,哪种情况下,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毋庸置疑,你肯定会选择第二种。


为什么关注目标,反而使得目标更难实现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我前面已经说了,动力和自信源自成就感成就感取决于你能否实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


如果总在心里想着目标,你就会不自觉地拿它来评判自己此时的表现,这种对比就会让眼前的任何进步都显得微不足道,于是你就会有种挫败感。


这样的挫败体验多了之后,你就会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动力也就慢慢没有了。

专注系统所带来的效果则恰恰相反。


一个好的系统,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好的游戏——目标被分解成了一个个小任务,每个任务的难度都恰到好处,既有挑战、又不至于让你感到恐慌和焦虑,而且每完成一个任务,你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这种感受会让你慢慢对这件事情越来越有兴趣,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你根本不会去想自己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多远,而是能够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任务,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


等到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地完成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目标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不过,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样的系统不会在设定了目标之后自动产生,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设计,而这个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做计划”。


因为计划的本质就是思考和规划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如何把一个复杂抽象的目标,一步一步细化,直至变成一个个难度适中的可执行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计划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判断——不仅要对做事的方法和关键性任务进行思考和判断,还要对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预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专注于系统,才能在行动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并且在充实和满足中,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如何创造和保持动力

1、动力源自成就感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成就和进步所带来的自我良好的感觉更让人上瘾的了,只要体会到了这种感受,我们就会想要再次拥有,这便是我们继续行动的动力。所以,保持动力的关键就在于让自己拥有成就感

2、怎样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就是当我们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所期待的结果时,所获得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它只与期待的结果是否达成了有关,与这个结果听上去有多厉害并没有太大关系。

想要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成就感,一方面,我们要把目标看成是对投入的一种承诺,定好了目标之后,就要坚定自己的选择,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困难面前动摇,把宝贵的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和纠结之上;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行动过程中,学会管理自己的预期,确保自己的期待符合事物本身的客观发展规律

3、忘记目标、专注系统


明确了目标之后,就要忘记这个目标,然后专注于系统——那个把我们带向想要的结果的过程

当然,系统不会在目标设定了之后自动产生,而是需要我们通过计划的方式去精心设计。

计划的本质就是思考和规划目标的实现过程。通过合理的计划,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抽象的目标,变成一个个恰到好处的可执行任务,然后在行动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在充实和满足中,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 The End —

作者简介:Susan Kuang,一个不断追求自我卓越的积极行动派和精要主义者,希望利用自己积累了八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帮助更多人通过理性思考和高效行动来开启人生正循环,实现自我突破,拥有蓬勃发展的人生。微信公众号:Susan Kuang(ID:susankuang2014)

责任编辑:spencer  我讨厌蚊子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