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我们如何拥有美而不破坏美?| 心理词条

# 壹心人6活动文章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里的刺猬法则:

小崔:“您别紧张,在家什么样啊在这就什么样。别紧张,好不好?”

大叔:你早说呀,早说早明白了,于是把鞋脱掉,放地上,盘腿坐在沙发上。

大妈:让放松精神,你放松脚干啥呀,于是提醒他把鞋穿上。

01

刺猬法则的定义

刺猬法则(Hedgehog Effect)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做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02

刺猬法则产生的背景/来源

所谓“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

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刺伤彼此。

人际关系交往中,刺猬法则就可以理解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

管理实践中,领导者想要搞好工作,就要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一种“亲密有间”的关系,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亲密关系中,亲密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原因是什么?这就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或者心理距离效应来加以解释。

“距离产生美”,说“亲疏有别”,即是如此。

03

刺猬法则案例分享

❶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们的反应。

因为被测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所以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80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

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身体距离与心理距离,或是 “边界”与“边界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实验现象及其背后的意义,我们将提供一组研究数据,以供参考。

(1)负15厘米|正15厘米,为赤裸距离,在欧美,负数距离相对会更大。主要适用于爱人、恋人、情人。

(2)15~44厘米之间,为密友距离,适用于闺蜜,兄弟,能够一起挽臂执手,撸串,喝酒。

(3)46-76厘米之间,为个人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稍有分寸感的范围,仅能保证相互亲切握手,以文会友。

(4)1.2米~2.1米,为社交距离,一般适用于工作环境或社交聚会,太近招人反感,太远又会忽略对方。

(5)3.7米~7.6米,为最近公众距离,最远为10米,这是一个几乎可以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式空间,既自由,又自在。

所以,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人人都需要在自己身边有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自我的 “领域”意识,当我们的空间和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❷ 两人天天见面,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或许会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因为相处甚密,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原有的感情,甚至变得失望与讨厌。

如果妻子专职带娃,养育小孩,丈夫外出挣钱,夫妻双方一年见一次,一次周期为十天至十五天,然后再次分开。

也许丈夫就会重新发觉,相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是一种幸运;而如果丈夫不再身边,原来忽视他存在的妻子,或许就会再次发现,原来一袋米也挺重,一桶油也并不轻,有他在的日子里,自己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劳累。

这就是好久不见,十分想念;小别胜新婚;

有时,距离是一种期待,它能在你远离至爱时,让你归心似箭,一日三秋;距离又是一种隔膜,当你爱人长相聚时,它让你厌倦,让你拒绝,让你呼吸短促。

04

刺猬法则相关科普

核心能力(三环理念):《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作者柯林斯重新解释了刺猬理论。意思是无论狐狸想任何办法来谋害刺猬,刺猬只需要缩起来,狐狸就无计可施了。

由此说明一个企业只要找到一个简单有效的发展模式,无论市场和对手发生什么变化,企业都能轻松应付,获得快速增长。

核心能力(三环理念)三要素:(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质的;(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如图所示:

边界感:边界感是兴起的新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他/她可能会无意识地,常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该有的界限,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健康的个人边界所有剧的特质。

☆清晰的;

☆保护性的;

☆坚固但灵活的;

☆为自我建立的。

关于边界感,孔子有两句话说得特别好。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是,“过犹不及”。

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美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出自著名现代诗人黄颖。

那么,如何保持特定距离?

距离饱含着美学因素,不仅要求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同时必须遵循和体现“距离美”的原则。

这种美需要我们要懂得欣赏,然后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去感受,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出美的效果。

05

我眼中的刺猬法则

以“人”为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关系”,最终立足于“距离”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效应。

如果没有对人的了解,如果不能够灵活地把握人际交往原则,做不到对人际交往技术的恰当使用,那么,刺猬法则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就会非常有限,还有可能会带来非常多的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人的特殊性,人际交往的复杂性,这就显得非常重要。

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如何去协调组织目标要求与个人目标要求之间的冲突、矛盾,怎样去转动方向,调节距离,不让企业发展伤害员工利益,不让员工实践与创造导致企业损失。

依恋关系里,有三种依恋关系类型:A-回避型;B-安全型;C-焦虑-矛盾型;

依恋关系如何与刺猬法则相联系,相结合?

一方面,你可以利用依恋关系来判断对方是哪一依恋类型的人,如果是安全型,我们与他的交往过程中就只需要注意原则问题,找准基本方向即可。把没有“刺”的那一面呈现给他,并尝试着向他靠近;

另一方面,如果是回避型,我们就需要给到对方一个安全的现实距离,一个安全的心理距离,让对方看见我们,感受到我们,却不会给对方造成潜在压力的距离。

我们身上的“刺”也就需要适当“美颜”,在自我暴露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暴露的时机、场合是否适合,暴露多大的面积?

概括来讲,就是要把刺猬法则当一面镜子,一要“正衣冠”,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自我边界,界定自己与不同个体交往时,我与他的“心理距离”是多少,会产生怎样的“心理距离效应”;

把他人当一面镜子,二要“知兴替”,也就是要了解他人的“心理距离”在哪?安全距离在什么地方?这样才不至于在人际交往关系中给对方留下“不好”的感觉与印象,也才不会在未来的相处与合作中伤害双方;

把历史、社会当一面镜子,三要“明得失”,才可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在自身的发展与提升上与时俱进,步步为营。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任何一个法则,任何一个效应,都必然同时具有它自身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刺猬法则以人际交往为核心的特性,不论它的运用范围有多么宽广,它可以运用在现代企业和公司的管理中,可以运用到中国文学、哲学、美术、美学中,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心理学相关的边界感,或者是互动模式、家庭关系、婚姻关系等多个相似地,相异地领域;

让我们从理论上、实践中都有迹可循、有“法”可依,能够协助我们处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关系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找到问题,提供全新的解释与角度,给予我们新的道路和可能性,这都是它的积极面。

与之对应,刺猬法则也一定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比如,当刺猬法则与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时候,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迟到、早退、拖堂这三个问题,就可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进而就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比如,在亲自关系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近,就可能导致对孩子的溺爱,造成比较严重的共生现象,让孩子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自我独立,走向真正地心理成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远,孩子又可能会有一种不被父母所重视的感觉,进而导致他们的自我怀疑,自我否认,或者是自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这种距离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这是我们在学习它,使用它的过程中所要引起重视,引起注意的。对刺猬法则的理解与认知,也应该是建立在不断地建构与解构,适时地相信与恰当的怀疑之间的。

参考文献:
刺猬法则.北方网
距离与美.励志天涯
刘建明,王泰玄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03
翟学伟. 爱情与姻缘: 两种亲密关系的模式比较——关系向度上的理想型解释[J]. 社会学研究. 2017, 2: 128-149.
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
原创:白帽子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