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爱情」?这部电影解决了我30年的疑问

作者: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来源: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 

问你三个问题:

1、到底什么是爱情?

2、你如何确定对方到底有多爱你?

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对方一直爱你?

这原本是三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任何一个原本都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说得清楚。

但这两天,我偶然重新刷了2014年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电影《Her》,一个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科幻爱情故事。

竟然发现,这些深刻的答案竟然被这个深刻的故事,轻松解决掉了。

故事发生在2025年,那时候很多人都独自生活。比如一个人背着包走向地铁,看到女星艳照会悄悄浏览,深夜无法入睡时去成人聊天频道缓解寂寞。

男主角Theodore(西奥多)就是其中的一员。

《Her》电影剧照,男主Theodore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邮件。

在点击确认后,对方寄给他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只耳机。

戴上耳机,男主听到了一个让耳朵都会怀孕的温柔声音(由斯嘉丽·约翰逊配音)。

这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聊天陪伴机器,和一个正常的女性完全无异。

他给她取名,叫Samantha(萨曼莎)。

Samantha的配音演员,「寡姐」斯嘉丽·约翰逊

一个真实的中年男人,和一个人工智能,他们每天互诉衷肠,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聊天越来越「了解」彼此,也会为了对方开始积极改变。

很快他们「相爱」了,一起去湖边旅行,一起共度生日,甚至Samantha还试图找一名妓女来当做自己的替身,享受和男主肌体的欢愉。

但直到一天,男主发现Samantha竟然同时在和8316名成年男性聊天,他歇斯底里地崩溃了。。。

最终,他在痛苦中结束了和AI的恋情。在放下对Samantha的依恋后,真正开始对人类的亲密关系进行追寻。

昨天问朋友一个问题,「你觉得爱一个人有没有条件?」

朋友回答,「需要啊,不然为什么我无法爱上一个陌生人?」

这是什么意思?

爱,其实需要一定信息量

在《Her》中,男主一开始也没有爱上一个语音AI。

但为什么后来,却无法自拔呢?

因为Samantha是一个超级语音人工智能,它可以根据男主每天分享的信息和情绪,再利用全球级的数据库以及超强的算法,自动匹配出最适合男主的应答方式。

比如Samantha完全可以洞悉男主的价值观,也能准确识别他的归属感在什么地方。

相信你使用起来,你一定也会爱上Samantha。

用男主的台词就是:

我每天的情绪节点大概就是下班坐上公交戴上耳机那一刻,仿佛被人按下了身体中的那个按钮。这种时候我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只想沉浸在和你的世界中。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信息量」和「关系」之间确实是正相关的。你越了解一个人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爱上一个人。

如果是普通人类,大脑的信息容量和计算能力都很有限,所以爱情总是需要花大把时间,并不容易搞定。

但如果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是《Her》这部电影,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信息量」和「爱情」似乎存在着某种关系。

接下来,我们详细看看。

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爱情呢?」

既然「爱情」和「信息量」有一定关系,请原谅我,需要用到「贝叶斯概率论」才能解释这个问题(不要吓跑,灰常简单):

通常你会知道,爱一个人是有程度差别的,比如你会说「很爱很爱一个人」,或者「对一个人感觉还行」。

这种信念的强度在「贝叶斯概率论」中叫做置信度(Credence,以下简称Cr)。

爱一个人(类),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A、有条件地爱一个人 

Cr取值0到1之间,所谓「理由越多,爱得越深」。

你无法做到爱一个陌生人,因为你对TA什么都不了解,信息趋近为0,置信度也就为0。

你会爱你的朋友,因为你了解朋友一些信息,置信度也许是0.2 or 0.3。

你很爱你的另一半,因为多巴胺会推动你天天想和TA联系,想和TA见面,越了解,置信度就会越高,也许0.8 or 0.9。

但置信度(爱情)是一个有起伏的过程,每当有新的信息进入时,Cr值就会随之改变。

比如有次他聊到了小时候非常喜欢萤火虫,恰好你也有同样的感受,Cr指可能从0.3变成0.4。

但如果你发现对方同时在和其它女生接触,Cr值可能从0.9降为0.2。

B、无条件地爱一个人 

即Cr=1,任何条件信息变得失效(信息敏感度降低的过程)。

新的信息进入,旧的信息流失,都不会影响TA对你的感情。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琼瑶小说中,「山无棱,天地和,才敢与君绝」;当然新婚誓言往往也在描述这样的场景——「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生死相依」。

贝叶斯和他的「概率论」

So,什么爱情呢?

本质就是生物在求偶行为中,进行信息处理。

只是动物求偶时处理信息的程度低,比如孔雀开屏比谁好看,大猩猩比谁更强壮;而人类处理信息程度更高,你需要判断「人品、学识、审美、爱好、爱心、经济实力」等等(这种判断是感性和理性大脑相互配合完成的)。

电影《Her》中,AI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就完爆人类,所以可以俘获每一个人。

既然你知道了「爱」,就是在求偶行为中的信息处理。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

「如何确定对方到底有多爱你呢?」

你一定经历过热恋期,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受。

因为你体内的内啡肽水平会是平时的7倍以上,激素会推动你向对方分享每天的所见所闻,想去探索TA的经历和喜好,渴望每天下班和他见面。。。

即便再内向和封闭的人,一旦处于热恋期,也会打开自我,去收集或处理对方的信息。

内啡肽的工作原理,看看就行

So,如何确定对方更爱你?

就是看TA对于你的信息,处理能力究竟如何。

昨天朋友说,男友是个台湾人,她称他张先生——大学在美国常春藤,学习心理学,喜欢研究人性。

聊天时,朋友总感觉张先生能够很准确地Get到她的点,然后给出一些意向不到的反馈,总之就是太会聊天了。

我立即就想到了,张先生不就是拥有更大算力的人类吗?

你可以理解,世界上会有一些人,鉴于普通人类和AI之间。比如:

如果动物是1.0版本、普通人类是2.0版本、超级人工智能是3.0版本,那他们就是2.1或2.2版本,他们拥有更强大的信息捕捉和计算能力。

你发光的地方,也许2.0版本的人类都能看见,但2.2版本的人却能挖掘别人看不到的信息,比如:

你晚上临睡时,一些可爱的小脾气;喝口牛奶被烫了时的无辜表情;亦或是你对人性的思考,你对美感的执着,你对生命力量的欣赏,对世界的悲悯之心。

对方能够打着灯笼捕捉你的种种美好,满怀欣喜地欣赏,把这些统统当作爱你的理由,他对你的Cr值肯定不低。

反之,很多人也许只是1.7或1.8版本。他们总对你的美好视而不见,只顾自我展示,只求你来理解和倾听他们,那叫什么爱呢?

请注意,Love(爱)是一个动词,并不是一种状态。

也许TA信息处理能力还不够强,但是足够用心去挖掘你的种种,这也很不错。

哎,稍显感性了。来!冷静下来,我们看第三个问题:

「你有什么办法,让对方一直爱你?」

「一直爱你」,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啊?

实际上,热恋期一般最多持续9个月,体内的内啡肽水平就会逐渐恢复从前。

这时你和另一半,就会逐渐放慢此前的探索。身体内的催产素开始更多释放,你逐渐开始享受平和的感觉。

回到「贝叶斯概率论」中,「追求平和的感觉」其实就接近追求B类情况,即Cr=1,无条件的爱。这标志着信息敏感度会不断降低——你不再因为对方的一些小事情而变得欣喜或难受。

So,如何让对方一直爱你?

从概率论的角度,其实有两个不同方向的答案:

让别人一直探索并处理信息 

这其实需要你的生命一直生长,而且,有一部分是朝对方能够探索的领域去成长。

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

「站在闪亮的地方,无论他在哪里才能看见我」。

对,就是这样的感受。

在信息敏感度降低后保持共生 

什么意思?

爱情这个过程,更像两个人在玩拼图,你有一个棋盘,TA也有一个棋盘。

在热恋期时,你们不断接触,分享自己和倾听对方,然后你会筛选其中有用的信息来填满自己的棋盘。

比如你女朋友擅长绘画,你会感觉,「哇,她很文艺,和一个文艺女友交往,感觉棒棒哒」,这就满足你的存在。

当然,「对方很文艺」,可能只是一块小拼图。如果你本身就是画师,你能够欣赏她绘画中的技法、色彩,对事物的感知水平等。这种感觉就是一块大拼图。

你会感觉,和她一起是无比荣幸。

这意味着什么?你还是应该扩展自己的认知和感知水平,然后吸收掉她的更多信息。

你们双方,都在生长中,拼出了更大的地图。

爱,就是相互建立存在。

当然,如果你脑子反应够快,就会觉得:

「这特么是被道长你坑了吧。明明是想看看对方怎么爱我,怎么全摊上我自己了?」

但sorry,这就是爱情的真相——「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爱是一个动词,付出就行,所有的索取都不是爱。

6  启示

写这篇文章一半时,再刷了一遍《Her》,忍不住想说一句:

「人类谈恋爱,真特么弱爆了。」

首先大脑的信息本来就不够多,还总用低下的认识框架去筛选信息,导致大量信息丢失,最终才转化出一点点置信度(爱情)。

你想想,她以前是多不容易。

在没有遇到你之前。独自和这个世界对抗,忍受孤独、自卑、世界的不公,遭遇成长的挫折。

然后她坚强地生长,对这个世界保持微笑,用最好的自己走到你面前。她站在阳光里,努力让自己发光。

你还忍心对她的优秀视而不见?你还忍心整天只顾炫耀自己?你还总希望索取别人的关心?

No,你应该赶紧在转发这篇文章后,向她发个微信问好,或者跑过去来个拥抱,问一问她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实现一个她最近的小愿望。

如果爱情都不够美好,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简介:文章出处:公众号-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
作者简介:程驿( 《认知颠覆》作者,简书签约作家,笔名:道长是名思维贩子;10年数据分析经历)。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