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虚荣心”弄丢了真实的自己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

 

我和小丽在菜市场相遇,然后我们很默契地没有打招呼,因为按照朋友圈定位,她应该在巴黎,而我应该在马尔代夫。

 

这种现实很穷,朋友圈很富的“双重”人生,就是我们的虚荣心在作怪。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虚荣心,其实是自尊心的过分体现,是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

 

事实上,人总是有点虚荣心的,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比别人落后。适当的虚荣心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向上,但是过度的虚荣则会使我们活得很累。

 

当我们过度追求虚荣,就会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的评价,极力维护自己的自尊。

 

法国哲学家伯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这是由于虚荣心会不断放大一个人的欲求,致使其丧失理智,甚至做出令其抱憾终身的事。

 

因此,我们需要好好对待我们的虚荣心,不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压力和负担。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克服虚荣心,首先就要去了解它,去看到是什么导致了它的出现和存在。

 

虚荣心产生的原因:

 

成长经历,导致内心的缺失。一个人虚荣心很强,跟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小的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不够,长大之后,渴望被关注,以弥补内心缺失的部分。

自卑心理。虚荣的背后,是过低的自我价值感,是对他人极度赞美的极度渴望。

内心空虚。当我们的内心空虚,我们自己无法和自己相处,就更加期待从别人那里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

 

找到了原因,我们就需要“对症下药”,具体怎么做呢?

 

01

看清自己,接纳自己

 

我们需要看到,我们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自己,是由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而我们也需要看到,父母也有他们的局限性,他们也需要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不可能给我们那么完美的教育和生活,他们其实也已经尽力了。

 

因此,缺失,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但有缺失没关系,有缺失也不代表我们就不可以好好生活了。我们需要做的是看到自己的缺失,允许自己存在这样的缺失,这是改变的前提。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缺失,我们就会足够了解自己,而只有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深深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沿途的风景,别人的评判,才难以对我们造成致命的伤害。

 

当你看清你了你自己,你知道你是怎样的,你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你可以接受你的全部,你接受那个最真实的自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你会发现,你其实可以带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去拥抱生活的美好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02

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克服自卑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

 

当别人符合我们的评价标准时,我们就会喜欢、认可、支持对方;当别人不符合我们的评价标准时,我们就会不喜欢、否定、怀疑对方。

 

反之,当我们符合对方的评价标准,对方就会认可我们;当我们不符合对方的评价标准,对方就会否定我们。

 

所以,你会发现,对方是否认可你,与你的关系不大,而是在于你是否与他的评价标准相匹配。但我们却无法掌控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我们不可能每次都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也不可能符合每一个人的评价标准。

 

生活各自不易,各人所求不一,各自立场不同。不必在别人的标准里修行自己,也不必在自己的标准里勉强别人,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与认同。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当我们的内在缺失什么,我们就会向外界去寻求什么当你一直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赞美,恰好说明你自己不够认可自己,自己不够欣赏自己。

 

与其将评判自己的标准交给别人,不如将目光看向自己,发掘自身的优点,看到自身的价值。

 

如果你可以做到自己认可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悦纳自己,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自信的内在,也就不会那么渴求别人的认可和赞美,从而获得内心真正的自由。

 

03

丰富自己的生活

弥补内心的空虚


毕淑敏说:“人生本没有任何意义,但为了积极地生活,要去赋予其意义。”

 

所谓意义,是指一个人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从与他人和世界之间的联系中获取的心理安慰。

 

赋予意义,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悦上,就像多读书,享受工作和生活,去做喜欢的运动,感受与大自然的链接,专注于努力,关注自己的内心等,这些,都能够打造内心的富足感,弥补内心的空虚。

 

有时候,我们内心的空虚是由于缺少陪伴,因而渴望陪伴。

 

很多人认为,陪伴只能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其实,陪伴还有其他形式。

 

我们需要学会自己陪伴自己,学会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为陪伴自己的一种方式。

 

比如,我自己就很喜欢在独处的时候写作,当我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输出整理成一篇篇文章,我的内心就会感到特别愉悦和安宁。我很喜欢写作的过程,在写作的时候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写完后也会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心流”状态。

 

当你独处的时候,请给自己创造出各种“心流”体验:运动、绘画、唱歌、写字、阅读、烹饪……,你会发现,你的内心真的会越来越丰盈,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充实。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深深知道,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我们没有表达出真实的自己。

 

而虚荣心,正是一种阻止我们变得真实的障碍,只要我们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我,虚荣心就会远离我们,我们也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恰如其分的自尊。

文:湘遇成欢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