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阶段,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一、一个例子

 

周三晚上7点半,我还有半个小时要下班的时候,同事带来了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

 

同事说:“这个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说话,你能不能帮我和她聊一下?”

 

和孩子交流了50分钟左右,出门我看到了女孩的爸爸带着小2岁弟弟在等待。把女孩交给爸爸后,我去同事办公室,和同事以及女孩的妈妈交流。

 

妈妈说,孩子六周岁,小学一年级刚开学没两天,因为和老师发生了一些事情,就不去上学了。爸爸妈妈为此感到焦虑,前来咨询。

 

每年的九月开学季,都会有一群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和对此感觉困惑、焦虑的家长。

 

那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孩子们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家长们怎么应对分离焦虑。

 

 



二、孩子们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转化的力比多理论、信号理论

转化的力比多理论:

 

弗洛伊德用“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他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在其著作《性学三论》中,弗洛伊德认为,在分离时,孩子的力比多未得到满足,转化成焦虑情绪。故这个观点被称作关于焦虑的“转化的力比多理论”。

 

比如,当孩子在家里时,父母给他的是一对一的照料,孩子渴了饿了一般都及时满足,嘴巴、肠胃能得到及时满足的快感。而当孩子离开家要去幼儿园时,一般要按点吃饭喝水,这时身体的快感就不能及时满足,就容易转化为焦虑情绪。

 

信号理论:

由弗洛伊德1926年提出。母亲不在时,婴幼儿可能会有被现实伤害的危险。所以他们会随之发展出保证自己安全的策略,即当妈妈离开时,他就会表现焦虑。这种行为有功能:保证妈妈不会离开太久。

 

2、兰克:出生创伤理论

 

兰克认为,儿童与母亲分离时产生的焦虑是出生创伤(也称分娩创伤)的再现。出生焦虑可以代表儿童随后出现的分离焦虑。

 

出生时胎儿会经历什么呢?

 

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当胎儿离开供有食物、氧气的温暖、安静的子宫降生到充满嘈杂、饥饿、寒冷和呼吸困难的世界,这前后是一个多么相反而又无法预知的环境,所以,这对胎儿而言确实是一个创伤,而且是创伤的源头。

 

3、梅莱因克莱因:抑郁性焦虑、迫害性焦虑

 

梅莱因•克莱因研究了1岁以前的孩子的焦虑。

 

她认为分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幼儿会认为母亲离开是因为他吃掉或摧毁了母亲,因此会永远失去她。儿童的死本能会引起这样爱恨交织的矛盾情绪。克莱因将之称为“抑郁性焦虑”。

 

克莱因也认为,儿童会将自身的攻击性投射到母亲身上,认为母亲会攻击他,所以母亲是具有迫害性的。儿童会将母亲的离开看成是对他生气或想惩罚他。因此,每当母亲离开,他会认为母亲要么永远不会回来,要么会带有敌意情绪回来,让他倍感焦虑。克莱因将之称为“迫害性焦虑”。

 

当爱比恨更为强烈时,就体验到抑郁性焦虑。

当仇恨强烈时,体验到的是迫害性焦虑。

 

在正常的发展中,迫害性焦虑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被抑郁性焦虑超越。

 

所以,在和1岁的孩子分离时,母亲要讲清楚为什么要离开,哪怕是几分钟,也要给孩子说:“妈妈去帮你拿玩具,马上就回来”。

 

当妈妈回来后,也要给孩子说,“我回来了,你看,我把你的玩具拿过来了,现在你可以玩玩具了。”

 

通过分离前后的表达、妈妈回来后安全出现,让孩子知道他并没有吃掉或摧毁母亲,母亲也没有对他生气或惩罚他。在一次次的确认中,孩子就知道母亲离开时,自己是安全的,母亲是也是安全的,如此就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的焦虑。

 

4、约翰•鲍尔比:不敢离家

 

约翰鲍尔比认为孩子在开学时出现分离焦虑并不是对于学校的恐惧,虽然在意识层面上可以在学校里找到具体的恐惧源,但这只是一种错误归因。

 

鲍尔比认为孩子在开学时出现分离焦虑的源头在于“不敢离家”,本质上是对于与家庭分离的恐惧,所以重点的病因在于家庭交往模式。他发现那些不具安全感的妈妈(或者空虚的妈妈)将孩子变成陪伴者,抚养者的焦虑与不安被孩子全盘吸收。这种情况下孩子离开家以后不是担心妈妈出事就是担心自己会出事。

 

鲍尔比通过观察把孩子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这三个阶段的长短和很多因素相关。一般来说,幼儿园适应需要持续1-2个月。孩子的独立性越强,对家长的依赖性越小,越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具体来看:

 

一般由祖父母照顾的幼儿入园适应期会长一些,因为隔代抚养的祖父母,一般会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自我照料能力较差。

 

一般由父母自带的孩子更容易适应适应幼儿园生活,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增加了理性的成分。

 

保姆照顾的孩子,在入园前已经面对亲子分离了。到了入园阶段,不会有过分强烈的分离焦虑,也相对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家长们怎么应对分离焦虑

 

1、帮孩子提前做好入学准备

 

人对未知的东西难免充满恐惧,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在入学前做好准备非常重要。家长们都很重视物质层面的准备了,所以我们着重说在心理上的准备。

 

切记:不要讲幼儿园或学校如何不好,或者开学后你就将失去自由之类的话。因为这会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可能在听到这些负面消息时,他已经在脑海中想象他连学校的门都不敢去了。这个恐惧会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日益放大,家长会发现开学对孩子而言竟然像“世界末日”一样恐怖。

 

可以给孩子讲讲学校的每日安排、有哪些好玩的、孩子会有哪些收获等等中性或正面的事情。这会让孩子对美好的新世界充满向往,也更有力量应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代表爸爸妈妈的物件,或者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物件。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爸爸妈妈的爱也一直陪伴着他,家庭的支持一直在他身边。这样建立起家庭和学校间的一个稳定的链接,也能增强孩子对学校的适应性。

 

2、安抚孩子适应期的负面情绪

 

也许我们做足了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孩子们还是会在开学阶段有些焦虑。这时家长要做好安抚工作。

 

不管是刚入幼儿园、小学的孩子,还是放暑假寒假返校的孩子,都需要适应学校环境。有可能孩子放学回家会不自觉地更依赖大人、莫名发脾气等等,这些都是适应期的正常反应。

 

家长不要指责孩子,而是要理解孩子、给孩子表达和释放的空间。

 

家长可以拥抱一下孩子,温和地说,“刚才宝贝很生气,妈妈很关心你,你愿意说一说吗?”

 

也可以说给孩子分享释放情绪的合理方式,比如,运动、撕纸、涂鸦、扔枕头等方式。

 

只要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爱,他的负面情绪被家长接住了,孩子就更有力量、也更有方法化解负责情绪。

 

3、家长处理好自身的焦虑,提升安全感

 

开学时,孩子焦虑,家长也容易焦虑。当家长觉得在做开学准备、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自己比孩子更焦虑、更容易发火,那么家长处理自身的焦虑就迫在眉睫了。

 

怎么处理呢?

 

首先家长必须得知道,不能把焦虑直接倾倒在孩子身上。孩子本身就焦虑,如果还要接住父母的焦虑,那对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处理焦虑的有效方式是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不管是运动、冥想、烹饪,还是看电影、逛街、购物,或者是其它,只要适合你的、能让你增加安全感的方式,你都可以每天固定给自己安排好。

也许你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每天抽出5分钟、10分钟总是可以的。别小瞧这个安全感时间,它会让你更有力量去面对孩子特殊时期的焦虑。

 

总而言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分离焦虑不是开学阶段才有的,只是在开学阶段才更显著。应对开学阶段的分离焦虑,既需要家长提前帮孩子做好开学准备,安抚刚开学时适应期的负面情绪,还需要家长处理好自己的焦虑。相信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一家能较好处理分离焦虑,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鲍尔比.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1961(1)

2.余伟.宝宝入园 陪孩子度过入园关键期.P65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