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孩子是怎样管教出来的?

“是不是不会走路,不会走路就回到起点重新走!”

“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啊,快点!”

“我是这么教你的吗?”

演员杨烁曾经在参加《爸爸去哪儿》节目时对儿子表现得很严厉,并因此上了热搜,惹起争议。

网友们议论纷纷,认为杨烁对儿子过于严厉,也不应该当众责骂儿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

而杨烁则认为,这样严格管教才能够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能力,让他的内心更强大。

其实很多父母也跟杨烁一样,常常这样严厉地呵斥、管教孩子。结果要么是孩子对着父母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要么招来孩子激烈的反抗,跟父母大闹一场,两败俱伤,埋下童年创伤的种子。

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时,常常陷入各种矛盾心理,既想对孩子严加管教,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主性。

那么,孩子究竟要不要管?——要管。

但是应该怎样管教才是正确的,才能让孩子的内心真正强大起来?

对孩子的管教应该是温柔鼓励,还是严格监管?如何对孩子制定有效的规则?如何培养出内心强大、具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

这些问题,其实都跟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01

严格胜于放任,做权威型父母

有美国的心理学家注意到,受亚洲文化的影响,年轻的亚裔美国父母会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自制力。心理学家还发现,在被要求不理会自己的本能冲动时,中国幼儿和美国幼儿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中国幼儿更具有自控力。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知名的“虎妈”蔡美儿采取的高压式教育在多年前曾引起众人争议。她的大女儿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却对妈妈的管教方式表示了认同,认为大众存在着误解,而这种教养方式让她获得了独立自信和很强的自控力。

其实虎妈的教养方式被中国大众批判,更多是因为当时媒体进行了扭曲,我们不妨重新客观地来认识一下。

蔡美儿认为,中国父母在两个方面胜过西方父母:(1)对孩子期望更高;(2)从对孩子能力的了解这个角度来说,更尊重孩子。

她在成功养育自己孩子方面的基本策略是:设置清晰的目标,立下严格的规矩,惩罚失败,奖励卓越。

在心理学上,把子女教养方式分为四种,分别是: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蔡美儿采取的其实正是一种“权威式”养育方式,这与发展心理学家的建议十分一致:父母应采取“权威主义”养育风格,对孩子有限制,有高需求,但也平等看待孩子,给孩子更多自主权,更关注孩子的愿望,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因此,做权威型父母是正确的选择。

相对来说,杨烁采取的管教方式更多的是属于“专制型”——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忽略性格发展特点,强制要求孩子无条件遵从管教,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而是不断地打击孩子,这让孩子难以进行自控,而是更依赖父母的管制。

相对于专制型的另一种极端,就是溺爱放任型。父母放弃了管教的权利和责任,对孩子毫不管教,而是百般顺从,满足其任何要求,像小皇帝一般供着,唯恐孩子哪里受了委屈,没有得到满足。父母认为这样才是爱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结果养出来的就是常常被人们指责的“熊孩子”,娇气、自大,没有独立性和控制力,没有规则意识,将来难免会受到社会毒打,因为你不管教的话,自然会有别人来帮你“管教”。

如何做好权威型父母,关键在于对孩子如何进行惩罚与表扬。

02

制订适当的惩罚规矩,让孩子共同参与

既然说权威型管教方式是最好的方式,那么当涉及到惩罚行为时,怎样做才能显示家长的权威性,又能尊重孩子?怎样才是合适的做法?

在家里制订一个奖罚分明的规矩和制度是对孩子有效的激励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父母需要强调严格的纪律,要花时间留意孩子的行为,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惩罚有三个基本方面:严厉性、及时性和一致性。其中惩罚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最关键的部分。

对孩子来说,惩罚不必那么迅速,但是拖得越久,孩子越有可能忘记自己因什么而受罚,从而让惩罚失去意义,他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惩罚要具有一致性,对于孩子来说,能够让其建立起统一的认知,深刻认识犯错带来的后果。只要孩子一犯同样的错误,父母就给予同样的斥责而且语气认真严厉,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

规矩只有在被孩子知道并了解了才是有用的,因此可以设置一个家庭会议制度,让孩子参与一起讨论和制定规则。这样他们就会容易认可和接受这些规则,把规则看成是自己的承诺、责任而不是父母的控制,在执行规则、自我控制、自我监控过程中会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03

适度表扬,避免从自尊到自恋

除了进行有规则的惩罚制度,做权威型父母更要懂得如何表扬和鼓励孩子。

现在,我们很多父母都推崇来自西方流行的“自尊”教育,不会像杨烁那样动辄打击孩子,而是不断地赞扬鼓励,让他们在“正能量”中成长。

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陷入另一种误区——过度赞扬使孩子从提升自尊发展到产生自恋。

心理学家们经过观察研究,认为自尊教育存在一些弊病,高自尊没有给孩子带来很好的效率。

如果孩子一直以来只接收到父母的赞扬,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认知偏差。过度的夸奖赞美会让孩子变得自恋而固执,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沉溺在自己被夸大的自我形象中,无法面对挫折和挑战。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度,赞扬也是。适度而准确的赞扬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所裨益。

当孩子完成一项他责任以内、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并不需要大力赞扬。否则,他会把获得表扬作为完成任务的目的和动力,一切行为都依赖大人们的反应,忘记了他的责任和能力。

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上获得好成绩时,要表扬他的努力付出,而不是他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否则,他会觉得能力是天生的,学习只靠自己的聪明天赋就足够了,因此忽略了努力的作用。

当表扬孩子时,还需要把表扬的点落到一些具体的细节表现上,这样既能显示家长真正看到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在什么地方,也让孩子关注到他在努力过程中所做的哪些行为是积极正向、值得肯定的,将来他便会继续自觉地保持下去。

比如孩子画完一幅动物画后,家长可以表扬他因为观察细致所以画的动物很形象生动,或是运用的色彩很有想法。

结语

孩子教养问题有着许多的学问和技巧,而孩子也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没有一劳永逸的管教方法,也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的方式。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对孩子的教养也是一个随着其成长而不断变化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

做权威型父母,怀着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积极尝试和实践,对孩子温柔而坚定地进行引导和鼓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原创:Vege青空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