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or“躺平”?职场人应该如何从容地努力?

文:舒琪聊职场
来源:舒琪聊职场(ID:sqlzc01)
原文标题:要么“内卷”要么“躺平”?职场人应该如何从容地努力?

最近,一位“躺平学大师”的横空出世成功把“躺平”这个词推出圈,据这位网友的分享,他近两年没有固定工作,一天两餐,一个月花销200+,他所提倡的“躺平即正义”的工作生活方式引发热议。


“躺平”是继“内卷”之后出现的又一热词。当大家还在“内卷”中无可奈何的时候,又被突如其来的“躺平”所搅动,对于职场人来说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两种现象呢? 


01

要么“内卷”要么“躺平”? 


“内卷“和“躺平”看似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选择:


前者是对于机会的唯恐错过和资源的无限追求,大家比着考学、比着加班、比着鸡娃,不断地比赛和内耗;后者是对竞争无望之后的妥协放弃,从“逃离北上广”、“拒绝996”,到一言不合就辞职、反婚反育。


有人说,“内卷“极致即“躺平”。“躺平派”貌似是对“内卷族”的一种抗议和嘲讽,有人甚至发表言论说:“普通人要么内卷要么躺平,拼到35岁心肌梗塞再躺平,既然早晚都是躺平,不如现在就开始吧。”


难道真的只有如此吗?大部分人只能在焦虑和颓废之间不断挣扎吗?


其实,不管是“内卷族”的现实世界,还是“平躺派”的精神家园,都有合理和偏颇的地方,关键是要看这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裹挟,是阶段性情绪还是持续性状态。如果是被动且持续的,那这背后都是一种掌控感的丧失,是得不到价值满足后的代偿方案。


真正的努力奋斗不是内卷激化,真正的从容淡定也不是佛系躺平。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拒绝同质化竞争,又不放弃积极的努力呢?


通过这么多年的职场观察和自我思考,我发现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依旧活得通透、坚定、从容的人,都是那些有思考、有勇气、有行动做自己的人,他们找到并且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并在不断行动中捍卫这份独特性,在和外界交互中提供自己的独特价值。


所以,找到自己的独特性,掌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努力,才是我们的出路。


02

独特性,是对抗焦虑和颓废的第三选择


李叫兽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一个观点——挣脱价值网


什么叫价值网呢?就是任何一个公司或者个人,都有一套外界给他的 KPI。比如我是一个学生,外界给我的 KPI 就是 GPA、实习经历;如果是一个公司,外界给我的 KPI 就是今年的财务数据。


如果你服从于一个 KPI 体系,几乎是永远挣脱不出来的,不论你有多高的能力。因为那就会变成纯粹的智力和体力竞争,而纯粹的智力和体力竞争就像价格战一样,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绝对优势的,大部分人再努力也只能比别人高5%、10%。


培养长期的差异化竞争力是任何战略的基础,没有任何企业是例外的,个人也一样。 

所以,“差异化”是我们摆脱低水平重复挣扎怪圈的关键。


这就需要我们先觉察到什么是“同质化”,知道自己正在被什么价值网所牵引和裹挟,然后努力地挣脱这个评判体系,根据自身特性和未来需求找到自己发力的主赛道。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数一数二不是战略,竞争就是差异。


这种独特性和差异化不是为了刻意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而是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知,并且提供独特性的价值。 既然独特性和差异化这么重要,为什么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


因为要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活出独特价值,最难的地方在于我们需要建立内在的目标和内部的奖励机制。但是,绝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都被根植了一套外部奖励系统。


这种外部奖励,在学校体现为分数成绩、在职场体现为升职加薪,当我们绝大部分的注意力被这种单一的外部激励占据的时候,就会陷入永无止境、鲜有胜算的激烈竞争中。


而那些能够拒绝外部奖励的人,他们会建立起内部的秩序感,他们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擅长什么,符合内在意愿的选择就是最大的自我奖励。


但是从满足外界标准转为满足内在自我的标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转变。那些没有成功实现这一转变的人,可能就会成为焦虑而颓废的矛盾体。


也许那些“平躺派”可能最开始也是“内卷族”,但是发现自己努力无望的时候,就想要对抗和挣脱外部的评价体系,然而内在的标准和秩序还没有建立,所以来回拉扯、进退两难,最后决定就此躺下。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职场人来说,具体如何找到独特性,进而实现从容地努力呢? 


03

职场人如何找到独特性,从容地努力?


1.赋予自己独特的角色定位 


在我最开始做培训师的时候,听到有人说培训师就是一个翻PPT、耍嘴皮子的职业。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就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对培训师的定义来自LEO老师,他说:


“讲课是我做社会实践、研究分析的自然延伸,我们把内心真实的思考和观点分享出来,影响和改变他人的行为,就是培训师做的事。”


从“翻PPT的讲述者”到“成长布道者”的角色转化,让我意识到一个培训师的本质是一个人底层价值的展现,是他活出的样子。我之所以能2年的时间逐渐在新领域站稳脚跟,正是得益于赋予自己独特的角色定位,让我更加有底气去面对不确定和挑战。


所以,你怎样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你就会激发怎样的潜力。


因为角色定位的背后是意义感和责任感,这是撬动一个人潜力的很好支点。人们大都有懒惰和恐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要退缩和逃避。但是,当你对于自己的角色有了一个更大承担的定位,你就会竭尽自己的思考、情绪、资源等去达成目标。


很多人成长很快的阶段,无一不是换了新的角色、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不管是对家庭、对团队、对未来的自己、甚至对公众社会,你对于自己角色的认知会决定你在一件事情当中的努力程度,从而决定你对于自身潜力的开发程度。


所以,挖掘工作对自己的独特意义、升级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主动增加一点负责半径,责任有多大,能力就有可能被撑到多大。


当然,这种独特的角色定位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要在不断的行动和尝试中总结出来的。


具体如何做呢?


得到课程《刘澜 北大领导力30讲》中谈到,领导力行动口诀的第一条就是我来”。


对此,给大家分享一个亲测有效的方法:成为“活动发起人”。


2018年我萌生了成为独立培训师的想法,我通过培训公司和培训师的日常工作状态了解到,这个圈子的人虽然很自由,但也很孤独,很多时候没有一个固定的圈子和社群可以让大家交流,于是我发起了“培训师抱团取暖”的线下沙龙活动。


这个“活动发起人”的角色促进我每个月准备话题、撰写文案、安排时间、邀请嘉宾……后来,没想到这个活动吸引来了甲方、乙方很多热爱学习和成长的人,也为我后续的事业转变奠定了基础。


现在,我们社群里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各个小伙伴结合自己的特质和目标发起了运动瑜伽减肥群、早起自习室、早起写作群等,我相信他们本人都会因为这样的角色获得群里更多伙伴的支持和反馈,也给他们自身的行为带来更大的推动和改变。


 2.找到自己的节奏,捍卫自己的节奏 


你有可能会说,责任会带来压力和焦虑,比如对于投入工作的时长有一种内卷化的竞争,一旦自己没有“超长待机”就会没有一种安全感,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从容呢?


其实,从容不是无事一身轻的慢条斯理,而是自有节奏、松紧有度,不受外界干扰,按照自己的安排来有条不紊地行事。


什么是节奏感呢?


《巅峰表现》一书的两位作者考察了长期保持状态、甚至40多岁了还保持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也考察了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发现他们的行为规律有共同之处——节奏感。


这种节奏感总结成一个公式就是:


成长 = 压力 + 休息


所以,合理分配压力和休息,你才能以最高效率、可持续地成长。如果压力太大而休息太少,你就会被击垮;如果压力不够而休息太多,你就会自满、松懈、不再进步。

学会觉察和总结自己的黄金工作时间和黄金休息时间,形成自己的最佳状态的节奏,就不容易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在不确定的时代保留一份简单的坚持,就是非常大的安心感和确定性,从而摆脱“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来回拉扯。


具体如何做?


从学会休息开始。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没有“休息商”的自律,还没等开挂,就挂了。


美学巨匠朱光潜也说:“越是伶俐的人越懂得歇息,歇息不光为工作蓄力,并且有时工作必需在歇息中酝变成熟。”


但需要注意的是:休息≠娱乐


很多心理学实验都表明,脑力劳动者最需要花费,也是最需要从休息中恢复的两个资源,是“意志力”和“注意力”。


因此休息的目的就是让注意力和意志力回血,例如“刷刷手机休息一下”之类的娱乐活动,其实是调动了注意力和意志力的消耗行为。


所以,从现在开始尝试“专注地休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专注地冥想、运动,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3.学会发现他人的独特价值 


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持续的探索、澄清和践行。很多人苦于找不到自己的独特性,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经验是,在探索我们自己独特性的同时,也去关注并赋能他人的独特性。


正如投资家苏世民所说:“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以我为例,我交付了几百场培训、做了几百个个案咨询,在和学员相处的过程中我会对他们的内在动机、外在言行保持好奇,并且会发现他人没有自我觉察到的天赋才干,我会当面非常坚定有力地指出他们的优势所在,正是在启发和赋能其他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前瞻和洞察的才干。


对他人保持尊重、好奇和关注,你才能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同样的,这样的觉察过程迁移到自己身上,当我们尊重自己的念头、对内心保持好奇并不断向内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珍视自己的独特之处。


保持觉察,不管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一种不一样的价值发现之旅。


最后,希望我们既不选择内卷也不选择躺平,愿你我都能从容地努力,成为最渴望的自己。

『心理周报』电台,壹心理首个心理播客!

 

好好聊心理,每周邀请不同行业、学派专业人士之间碰撞,一起获得思维升级。

 

当大咖遇上大咖,观点碰撞观点,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火花?

干货爆料+思想交汇,等你参与体会。


扫码收听1.5h回放干货音频

(限时领取免费精华笔记限200份)

– The End –

作者简介:舒琪聊职场,舒祺老师:前世界500强亚太区人才与组织发展经理运用职业规划技术用10年时间实现自己的职业自由在行职业转型话题咨询量第一的职业教练得到锦囊签约老师,长江商学院聘请职业规划讲师如果你想找到想做、能做、该做职业,来找舒祺老师聊聊吧。本文来源于:舒琪聊职场(ID:sqlzc01),前世界500强资深HR,知名职业教练舒祺的个人号,专注一件事:帮助更多职场人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幸福。

责任编辑:小鲸鱼 李梦梦桐桐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