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这个时代的病,躺平是年轻人的药?

大家好,这里是“心理周报”电台,每周邀请不同行业、学派专业人士进行思想碰撞,一起获得思维升级。

 以心理学的第三视角,拆解社会生活话题,用独特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创作属于生活的BGM。  

 

本期“心理周报播客”,我们邀请了2位嘉宾,一起聊聊【躺平&内卷】

 

(文稿经过编辑,音频可在文末扫码领取)

 

 

不久前,清华某副教授称年轻人现在流行“躺平”的态度是“极不负责”。这番言论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

 

躺平就是可耻的、不负责任的吗?

 

也许在面对内卷化的竞争中,躺平是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消极抵抗,但却不一定是彻底的放弃,也不是不负责任的逃避。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它,或许就能看到它背后的一种全然不同的心理成长历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躺平”这件事?在内卷化严重的职场中,又如何进行规划,找到自己前进的道路?

 

01  躺平是罪,还是躺平万岁?

 

婉君:

 

什么叫躺平呢?就是我跟欲望请了“病假”。

 

一个人不会永远地躺平,可能这个阶段的心情不太好,状态不是很好,他会选择一种这样的欲望表达。

 

我有一个朋友,本来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工作强度很大,收入也很高。他父母先后两年之内去世,因为这件事情突然打击了他,就找了一个非常清闲的工作,靠吃老本的方式度过了这两年。

 

我觉得在这个状态中,他内心得到了滋养,最后恢复状态,就又重新去找工作。

 

如果你的物质欲望确实能够降到很低,能够乐此不疲,能够负担自己的开支,我觉得躺平倒无所谓。

 

张佳英:

 

我觉得有一些年轻人把躺平看作是一个对现实情境的一种自我嘲讽,是当下丧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就是想表明我们内心的一种真实状态,就是很多人可能被焦虑感所席卷,觉得自己没有呼吸空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所以就想要躺平。

 

其实大部分人是不可能真正躺平,他就算躺下,可能心里也不太能心平气和。所以我认为躺平本身既不是一个“药”也不是一个错。

 

它是我们开始去寻求一个解决途径、解决方法的起点。

 

我自己会得它也是在这个很忙碌的焦虑感推动的生活下的一种暂停。我们开始试着和内在的精疲力竭的身体状态做一个和解,也和我们自己的心灵重新连接。

 

躺平是一种暂停,让我们有机会来看一看我们想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欲望。


 

面对内卷,如何做到反内卷

 

婉君:

关于欲望,有个公式,就是说无论是焦虑还是快乐,它其实是欲望和现实的一个差值。

 

比如说当你的欲望稍大于你的现实一点,这时候人会越来越有动力,但比较容易引起焦虑的情况就是一个人的欲望远远大于现实。

 

职场小白刚刚进入社会,就看到很多自媒体说“年入百万”、“我要创业”等等,就容易被这种观念洗脑,这时候就会活得比较痛苦。

 

降低自己的欲望,然后让这个欲望和现实更接近,那么就可能过得心安理得。

 

就怕很多人是心里有很高的要求,但实际上自己却够不到。然后他说“我躺平了”,但其实内心非常挣扎。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事情。

 

我们没有必要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就像高考,大家都去参加高考,但是真的能够所有人都能挤过高考这个独木桥吗?我觉得不太现实,肯定会有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发展。

 

可以有像袁隆平那样的科研人员,或者是像俞敏洪那样的创业人士。

 

也有一些人觉得,我就是想躺平,就想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是找一个编制工作,过一种比较清闲的生活。

 

我觉得这就是人各有志,没有什么必要一定要给他下个定论说好或是不好。

 

阿萌:

 

躺平是应对内卷的一种消极方式。但不管它是不是消极,都是人们在尝试对抗内卷带来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

 

哪怕在某些人眼中是消极的,但从内心的动力来说它也是积极的。

 

婉君:

 

我觉得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你可以躺平,但起码要让自己的整个人生是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

 

你可以降低欲望,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欲望。另外还要有自己的一个维护健康的方式。

 

张佳英:

 

大家很容易在各种社会压力之下就被卷入到其中,不太能避免,我们得要面对它,想想怎么样去调节或者尽可能地减少这个部分的影响。

 

首先你得意识到你自己被内卷了。这是抵抗或调节内卷的第一步。

 

很多人被内卷之后并不觉得自己被卷了,而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可能付出的还不够多,加班时间还不够长,等等,形成非常多的负面评价。

 

当我们陷入到某种观念里,觉得自己应该过得比别人更好的时候,那我们也在无形当中被内卷了。

 

应该说,我想过一个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过一个比别人更好的生活。

 

有一个叫做去烦心法,它是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意义疗法里面的一种方式。

 

有的时候我们会陷入到一种过渡意愿和过度反省当中。比如说,每一刻我都想努力表现得好一点,每一刻都在想这个事,然后就会过度反思。所以要停止过度反省。

 

我们的家庭也可以提供一个相对比较接纳包容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很通透地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追求。

 

婉君:

 

我觉得反内卷要做的事情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你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其次就是你要对这个环境有足够多的理解,你要知道除了某个方式,我还有其他很多选择的方式去应对。

 

 做职场选择,得做人生价值排序

 

张佳英:

 

我们常常会把工作的价值放在个人价值之上。

 

如果我需要从事一些更有创意性的工作,需要更自由的空间,那有些企业可能就不是这样一个工作情景和工作制度。

 

我们内心要保有一个选择的权利,就是你能够看得到自己是在做选择的,不然的话会感觉很痛苦。

 

婉君:

 

你至少要排出自己最在乎的三个价值观是什么。

 

你择业的价值观排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哪些是不太重要的,哪些是完全不符合你现在状态的。

 

然后按这样的标准去工作,可能你找到的工作就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你可能找不到一个100分的工作,但是相对来说能找到一个七八十分。剩下的就是你跟工作之间的磨合。

 

张佳英:

 

我们要确认一下自己的一个价值排序。不太可能说一下子要求一个工作能100%的满足你所有的价值需求。

 

它可能是有一个优先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那些不是太匹配的部分进行一个磨合。

 

工作是跟我们内在很多需求相关联的。比如说你被认可、有归属感、有价值感。不能把工作和你的所有需求都放在同一个领域或者同一个事情上面。

人生三问,应对“中年危机”

 

30+这个年龄段的挑战是什么呢。有什么特点,我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怎么去面对“中年危机”?

 

婉君:

 

可以用模拟实战的方式去进入职场环境。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试错。可能有的人在三五年之内都会有比较频繁地换工作或是换行业,这就是他在寻找适合他的一个方式。

 

每年高考其实有70%的人读的都是不太适合自己的专业。那这70%的人可能毕业就面临一个转行转型的问题。毕业三五年之后会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

 

如果是工作五年的话,大多数人差不多已经到30岁或者更晚一点。这个状态我们叫做职业生涯的确立期。

 

就是你要确定将来的一个保障,沿着某条路线走下去。即便要转型也是基于你过来的一些技能经验积累、人脉资源等等这些去转型。

 

你要找到自己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以及你要确定这是不是你真的要从事的工作,至少五年、十年后,以及它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提升影响力、专业能力、专业水平,我觉得这是30岁左右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对于生涯规划,其实就是去探索你的兴趣爱好,你可能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当你小的时候比较爱做什么,或许长大后真的会做与之相关的工作。因为这是跟每个人的天赋相关的。比如说你的声音很美,可能你就很适合做主播主持人,等等。

 

张佳英: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到一个同一性的概念,就是你对自己的一个基本认识,也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发生的。

 

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形成一些基本价值观念,会形成职业的倾向性。

 

按心理学的说法,到30岁,所谓流体智力的部分就发展到顶峰,不会再往上,是智力和精力的瓶颈。现在确实时代变迁很快,大家会面临一些新的局面。

 

但过度焦虑也大可不必,相反可以跳出原来的工作,抽离出来看,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是否可以投入到别的方面,培养可迁移技能,在其他领域这种技能是不变的。

 

不必为别人的焦虑而焦虑,相反地,时刻问自己:

 

我在做什么,我在哪个地方,我想去到哪个地方。

 

这是我们逃不掉的“人生三问”。

 

写在最后

 

内卷的压力容易让人盲目,因为在压力下,个体的焦点都在自己身上,很难顾及他人。

 

但应对“内卷”不是一个人的事,且停止战斗或逃跑,都不是治本之道。

 

内卷的反义词是“进化”。

 

无论对于社会or个人,应对内卷的躺平姿态,也许就是一个暂停键,回顾复盘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心理周报』电台,壹心理首个心理播客!

 

好好聊心理,每周邀请不同行业、学派专业人士之间碰撞,一起获得思维升级。

 

当大咖遇上大咖,观点碰撞观点,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火花?

干货爆料+思想交汇,等你参与体会~

 

扫码收听1.5h回放干货音频⭐

(限时领取免费精华笔记限200份)

– The End –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