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可以不必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

01


记得小时候,每当妈妈出门半天,我就会早早的起床,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她回家。

 

妈妈一回到家,我就期待她能够看见,她不在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我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这么整洁啊。

 

但让我失望的是,妈妈只非常平淡的说了一句:“哦,地都扫了啊。”

 

留下我一个人默默地发呆。

 

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得到你的肯定?

 

一次一次的,在妈妈面前表现好,出众,讨她的欢心,可是一次一次的失望、木讷以及淡然。

 

得不到妈妈的肯定,是不是意味着我做错了?

 

得不到她的认可,是不是我不好?

 

得不到她的欢心,是我不够努力吗?

 

于是,我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向上,不停地前进,试图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习、分析、觉察,让我意识到,必须从自己开始。

 

如果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关系这件事,不以自己的方式去揭示关系的意义,那么,对于我来说,关系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不必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去获得他人的评价,更不必以这样的方式去换得人际关系。

 

被人喜欢和被人讨厌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接纳这个被人喜欢同时又被人讨厌的自己。


 

02


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是把自我价值的决定权交给了别人。

 

有一个姑娘,由于从小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成家之后,就渴望通过努力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充满爱的完整家庭。

 

她为这个家做了许许多多,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她亲力亲为。孩子的生活学习,她一手操办。老公生病,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婆有困难,她倾其所有去帮助。

 

在旁人眼里,她获得了好多好多特别美的评价。看起来,她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好到没有人可以找出她的不是。

 

她为了获得这些完美的评价,几乎付出了生命的全部能量。

 

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呢?

 

省吃俭用,好东西不敢给自己用,漂亮衣服不敢买,没有娱乐生活,没有兴趣爱好。晚上常常失眠,焦虑不安。

 

她疑惑,自己多年来兢兢业业的付出,勤勤恳恳经营的关系,为什么没有让她感觉到温暖和安全?

 

似乎她停下来不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做,一切都会消失,必须要一味的付出才能获得关系中的安全感。

 

事实是当她把评价的按钮交给别人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价值放在一种任人宰割的位置上。

 

她的好与不好是别人说了算的。

 

做了别人希望做的事,别人开心,夸奖几句,价值感满满。

 

做了别人讨厌的事,别人难受,责骂几句,价值感暴跌。

 

在关系中,她处在和别人不平等的位置上,是卑微和低下的,只有通过自己过分的努力,不停的剥削自己去照顾他人,才能用正面的评价去换回一点地位和尊严。

 

显然,“为了获得他人的评价,去照顾讨好他人”的病态人际模式,会让她不堪重负。

 

只有斩断这种人际模式,从自身去发现自我的独特价值,不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接纳自我的存在,站在和他人同样高度的位置上,在关系中重新发现自我的价值,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把自我价值的决定权还给自己。

 


03


满足他人的期待,是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被讨厌的勇气》中,哲人对青年人说:

 

“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如果一味的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这个别人,实在罗列不完。

 

别人可以是父母。我妈希望我长大之后当医生,救死扶伤。我爸希望我以后当军人,报效国家。

 

你是按照妈妈的期望生活,还是爸爸的期望生活?

 

怎样选择都不可能同时让两个人满意。而你,也可能因此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不满意。

 

别人可以是爱人和孩子。爱人说想趁着假期在家补补懒觉,孩子说他想出远门游玩。你满足谁的期待,又会让谁伤心?

 

别人还可以是朋友。朋友A说你可以阳光大气一点,别那么小气。朋友B说,你不必那么外向吵闹,让人心烦。

 

SO你要怎么办?

 

你要把自己分成多少块,才能同时满足他们的期待,获得他们的完美评价?

 

而在满足他们的期待中,你自己又在哪里去了?

 

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你喜欢的职业是什么,放假时你喜欢做什么,和朋友交往时,你愿意呈现怎样的自己?

 

活在别人的人生中,别人也许不会感恩,也不会觉得多么欢喜,还可能感觉理所当然,一种廉价的补给品而已。

 

活在自己的人生中,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带主角光环,有血有肉有灵魂,才是最高贵的生命个体。

 

要明白,你有你的期待,我也有我的选择,我不必委屈求全,苛刻自己去满足你的期待。

 

你的期待是你的事,我的选择是我的事。

 

当然,我也可以满足你的期待,出于我愿意,出于我对你的爱,同时我不在乎你怎么评价我。

 

我是你的爱人,我为你做了这件事。

 

而不是,我做了这么多事,才有资格成为你的爱人。

 

我是你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

 

而不是,我只有帮助了你,才有机会成为你的朋友。

 

要相信,每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别人说了算,而是由内而外的像太阳一样自带光环和能量的。


 

04


评价自己,你可以自己说了算。

 

如果你是一个具有内省力和觉察力的人,你会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外在的评价标准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参考。

 

我曾经问过身边的朋友,我是怎样一个人。

 

回答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这取决于你和这个朋友建立的是怎样的关系。

 

有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萍水相逢的、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个侧面和你产生交集,他们都可能管中窥豹的告诉你,你在他们心中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谁又能了解谁多少呢?

 

最不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最了解的也可能是自己。

 

与其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别人,不如为自己做个全面评估。

 

从自我意愿、自我感觉、自我体验出发,建立新的关系和可能性。

 

我现在仍然保持着一种习惯,就是每当有客人到家里来之前,一定要彻底的打扫一下屋子。

 

也许是为了给客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像曾经为了获得妈妈对我的肯定一样。

 

又或者是完成一种对自我价值的确认,需要一种仪式感。

 

有客人会说,你家好整洁啊。

 

听之后,我会心一笑。

 

也有客人不以为然,我并没有失落。

 

我是在为自己做这件事。

 

我在意的是和朋友待在一个干净舒适的屋子里,自由自在的交谈,而不是,他对我打扫屋子这件事的认可。

 

我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今天很开心,这件事做得不错。

 

让自己当一回别人,评价一下自己。

 

真正的别人,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为家庭过劳付出的姑娘,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她不必为了获得老公、孩子和公婆的认可去做那些事,分清楚哪些事是自己愿意做的,哪些又是为了满足别人期待做的。

 

自己愿意做的事,没有压力和外部动机,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关系中的人会感受她的真诚、温暖和爱。

 

这本是她个人魅力,自我价值的一部分。

 

满足别人期待做的事,可以多做觉察,一旦发现自己为了获得认可去讨好别人时,不妨缓一缓,慢一慢,问问自己,这样做开心?舒服的吗?有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那么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呢?能够拒绝吗?协商吗?

 

你自己舒坦一些,关系中爱的流动会顺畅一些。而这些,和别人的评价无关,只和自己的感受有关。在这样的感受里,多一些自己说了算,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评价,那些活出自我的人,从来不缺好的关系。

 






文:李增芬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Fenny情感馆(lizengfen-11))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