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离焦虑,最核心的原因在这里

作者:周周
来源:微信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早晨,我儿子早早的起床并吃完了早饭,眼看离上学还早,他问我:妈,我可以看一会手机吗?

我说:不可以。

其实昨天晚上他放学回来也问过我:妈妈,我可以看十分钟手机吗?

我也是同样的回答:不可以。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你这样的拒绝会怎么反应?有没有可能会生气,委屈?

我儿子没有,他在得到拒绝后就自己运动去了。就好像刚刚什么也没有发生。

那是因为一个原因,对于玩手机的时间,我早在开学前就告知他了:工作日不碰手机,周末每天玩一小时。

之所以孩子还会来问,是因为一来他不知道妈妈是不是记得这个约定,其次,他看看妈妈会不会“出尔反尔”,让他有可乘之机。

而当我非常坚定的告诉他“不可以”时,其实他早有所预料,因此他不会生气。这和分离焦虑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很大的。

我我儿子在幼儿园时,是班里哭得最凶的孩子,开学一个月了,他每天还会挂着眼泪去学校。放学了,如果我们晚两分钟去接他,他也会焦虑和恐慌。就好像妈妈不来,末日就要到了。

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除了归结为他是基因里带着焦虑之外,就一筹莫展了。

后来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为什么有些孩子那么离不开妈妈,难以安心在学校学习呢?

大家的答案大概有这些:

1.遗传 


C小姐说,她小时候也比较爱哭,上三年级在学校里还会想妈妈,4年级还要和妈妈一起睡。妈妈曾经笑话她:像个没断奶的孩子,不知道害羞。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遗传是个重要因素。你从娘胎里出来,不可能皮囊和骨头都没有妈妈的影子。

那我回忆自己,因为小学入学太早,也是天天带着泪痕去上学的,而且我的哭声更持久,可以一直哭到教室里,直到上完第一节课。

所以我认同遗传学说,我开始接受我儿子复制我爱哭的模式。然而我发现,你虽然接受了他遗传我爱哭的模式,没有任何意义,他到了2年级照样哭着上学。

2.分离的创伤事件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创伤对人的影响。一个孩子之所以害怕离开妈妈,而且明知道自己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去学校,却无理由的迈不开步子,背后一定也有过往关于分离的痛苦经历在作祟。

我儿子又中招了。在他出生后是由我和婆婆一起带他,白天我工作,奶奶带,晚上我回来我带。

到了9个月后,奶奶在城里住不惯,就执意要把孩子带回郊区,我们纵然不舍,但也觉得是亲奶奶带,而且郊区空气更好,所以就答应了。从那以后我每周过5+2的生活,每周在郊区陪他两天。

想到这里我知道了,之所以孩子那么抗拒分离,是因为我们曾在他3岁以内与他分开了。

在确认是这个原因引发他的焦虑以后,我开始了疯狂的弥补。从他回到我身边后,我就每天守着他,不仅如此,还每周末带他到处游玩,各大公园和博物馆逛遍。

我甚至在他读大班的时候,辞职回家专门陪伴他。

然而,这一切的补偿没有带来任何积极的转变。他还是比其他孩子焦虑。在他三四年级的时候,老师打电话给我,说他只要到了下午,就显得很焦虑,恨不得马上回家的样子。

我再次陷入迷茫,毕竟我已经做了那么多,我感觉我没什么可做的了。

直到后来,我系统了学习了催眠,在马春树博士的课堂里,我找到了我养育过程里,最大问题,也就是我孩子焦虑的核心原因,那就是我每一次离开他,都没有告知他原因,以及下次回来的时间。

比如我每周五回郊区,每周日再返回市区,我都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到家了就抱起他,和他玩耍,要离开了,奶奶就把他带出去,让我悄悄离开。

这才是最愚蠢的错误!

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来了以后,是不是又随时消失不见了。没有人与他解释,没有人和他约定。


因此,小小的他,因此有个信念:妈妈是个不确定的人,不确定何时来何时走,而且随时失踪。

有了这个信念,孩子的安全感就崩塌了,他不愿意独自去兴趣班,抗拒上学,抗拒单独出门活动,因为他的潜意识有个提醒:你可别走,你一走了,也许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在彻底弄明白孩子焦虑分离的原因之后,我如释重负,我不需要疯狂弥补了,我只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凡事提前告知。

我要去那里了,我要做什么,我和他有什么约定,最重要的是,我出门了何时会回来,都会一一清晰告知。

我是个催眠师,在学习催眠的过程里,马老师不断重复那句话:潜意识对于熟悉的,已知的事,就理解为是安全的。而动力催眠的流程,也是不断告知,再执行,告知,再引导的过程。

我会发现,凡是坚持做到一个周期以上的孩子,无一例外,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都会更足。因为他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他对一切都有把握,这种熟悉和掌控的感觉,就让他安全和自信。

所以,如果你要出门工作,甚至出差,你都要提前告诉你的孩子,无论他有多大。这看起来是在尊重他,其实更是在给他建立安全感,和掌控感。

包括和孩子建立规则和计划,制定的过程里我们一起讨论,我让他说出他的主张,我反馈我的想法,最后定夺一个大家都觉得适合的方案。

但是一旦制定了规则,就相当于铺设了一条轨道,就不变了。虽然孩子偶然会想要挑战权威,或者看是否有漏洞可钻,但是我都会保持清醒,温和的重复我们的约定。

虽然执行规则对孩子来说不容易,但是正因为我能做到言出必行,摆明规则的红线,孩子反而觉得非常安全可靠,他只要执行规则,他就不会面临任何的惩罚和批评。

相反,如果你的规则朝令夕改,或者今天开心了就不执行了,明天心情不好就临时责罚,那么孩子对妈妈就会有很多不安,因为妈妈不按常理出牌。

因此,我的孩子现在对于和我分离,早已不再有任何的焦虑,他甚至可以去同学家里住,还睡得很香。对于执行我们的任何约定,他也不会对抗,因为这一切都被他预见并熟悉了。


最后,如果你也有同款孩子,你不需要疯狂的抽时间弥补什么,而是从今天起,凡是和他有关的决定,你都提前告知,让他对一切有所熟悉和了解。他的分离焦虑就会缓解,安全感就能重建了。

—end—

作者简介:周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已出版新书《心尖上的黑天鹅》。预约心理咨询请加:17302110258。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