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司机突然报复社会?背后的真相值得所有人警惕

文:何日辉
来源: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ID:SUN-MEDICAL)
原标题:同事眼中“性格很好”的贵州公交车司机,为何会突然报复社会?背后的真相值得所有人警惕

7月7日,贵州安顺市一辆公交车行驶在路上,突然冲出路边护栏,坠入水库,导致21人死亡,15人受伤,受害者里还有今年的高考生!

这一起骇人听闻的极端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最近,警方公布最新调查结果:这一起事件不是意外,而是公交车司机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故意滥杀无辜,报复社会!

以下是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详情:

警方通报部分内容截图

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很多网友就已经怀疑这是司机蓄意而为,网上对他骂声一片。但如今调查结果一出,带出了“拆迁补偿”这一敏感话题,很多人的态度就被“带偏”了:

是不是公房拆迁赔偿不合理?

背后是不是有“黑幕交易”?所以张某钢申诉无门,只能报复社会?

部分网友甚至对张某钢表示同情和认可,把他的极端行为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和体制的弊病。

必须指出,持有这种态度的网友是极其不理性的,甚至不排除他们也有一定的反社会型的人格特征。

现在警方仍对拆迁一事进行调查,目前未得知是否有不公平之处。有网友认为房子被拆了,只赔偿7.2万元,太低了。但根据警方公布,张某钢只是这套公房的承租人,并没有售卖和转让权。

况且,事发前他也不住在那套房子里,目前很难界定这个赔偿是否合理。所谓的不公平,有可能只是张某钢的偏激理解。

就算真的有不公平现象,但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张某钢可以先走法律途径维权,如果发现投诉无门,即使要报复,也绝不应该针对无辜的老百姓,何况还有学生!

所以,无论于情、于理、于法,张某钢的行为都是不能被原谅的!他的行为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最低的伦理底线!

这起事件发生后不久,我撰写过相关点评,当时就推断司机张某钢很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现在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出来后,很多网友在那篇文章下留言,认为我当时的推断准确,表示认可。但也有网友提出一些疑惑:

– 据张某钢的同事说,张平时就是个普通人,看不出对社会有什么深仇大恨。那为什么他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决定自杀和滥杀无辜呢?

– 如果他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那为什么开公交车20年了,以前都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

– 对司机进行心理体检,真的能筛查出对社会有危险的人格障碍患者吗?

–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是天生的的吗?

– 我们发现身边有人格障碍患者时,应该怎么办?

……

大众的疑惑折射出一个深层次问题: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哪怕是专业的心理学学者和临床精神科医生,多数对此都缺乏了解,缺乏科学的认知。所以,哪怕有的人已经表露出反社会的苗头,但大众往往难以察觉,未能预防悲剧发生。

以下就结合我们的精神心理临床经验,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TPTIH)的突破性发现,解答网友的疑问,并从中分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过程和心理特征。

一、张某钢认为自己遭到不公平对待,那他为什么不去报复拆迁的人,而是选择伤害无辜呢?

因为,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愤怒是针对全社会的,只针对特定事件的人进行报复不能泄其心头之恨。这也正好说明,拆迁一事只是促使张某钢作出极端行为的导火索,而不是所有原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都遭受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逐渐形成偏执、敏感、多疑的性格,遇事一味地外归因,也就是从来不自我反省,而是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他人、外界和社会,所以总是不断与外界发生冲突。

每遭遇一次人际冲突,他们对外界和社会的愤怒就加深一次,对他人的敌意就更加泛化为对社会的愤怒。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具体形成过程,下一个疑问的解答中会详细分析。

所以,我们推测,张某钢当时的心理活动很可能是这样的:

自己还没去领补偿款,房子就被拆迁了,又认为补贴太少,实在很不公平,内心愤怒无比。于是他拨打了政府投诉电话,但一时还没有结果。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他对于社会的愤怒。

人在负性情绪下,思维的内容和方式也是负面的。此时,张某钢不断想起以往遭受过的挫折,包括离婚,各种人际冲突等等,越想越愤懑、委屈,越觉得整个社会都亏欠了他,这个社会没有一个好人,都该死!反正自己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死的时候,也要找人垫背,越多越好!

这时,在他的脑子里,房子被拆迁这件事已是其次了,重点他认为自己的合理要求总是得不到满足,整个社会都以他为敌!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

所以,他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谋划报复社会的行为,这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A、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1.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5.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7.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因此,总的来讲,人格障碍有三大特点:缺乏同理心,缺乏自我反省能力,行为远远超越社会的规范,而反社会型则仇恨社会、蓄意采取极端方式报复社会,伤害无辜。这些特征,张某钢都符合。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呢?是不是先天的?

主流的精神医学界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并没有形成共识,一般观点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浓度及心理社会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而根据我们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是通过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TPTIH)发现,人格障碍主要由是后天环境中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具体来说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在患者的成长过程中,曾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包括来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校园中的暴力事件、工作后的挫折以及互联网中所遭受的一些创伤。

换言之,他们可能确实在早年遭受过不公平、不理性的对待,内心的愤怒、委屈越积越厚。

第二,患者严重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在遇到挫折或打击的时候,他们总是全盘外归因,将一切责任都归咎于他人及社会,从不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变和提升,避免再次遇到挫折。

以上两个因素不断叠加,患者的愤怒、屈辱等负性情绪越来越强烈,扭曲的认知越走越偏,常见的错误观念包括“这个社会充满了不公平”、“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他们不配活在世界上”。

我们曾接诊过一名反社会型人格改变(即有明显的反社会型人格特征,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的地步)的患者阿栋,他是一名高中生。有4名同班同学总是欺负他,总是在他耳边故意咳嗽,干扰他学习。如果阿栋反抗,这4个同学还会打他。

在长期的欺凌下,阿栋变得压抑、易怒,敏感、多疑。只要有人在他旁边咳嗽,他马上就愤怒、创伤被激活,不受控制地认为别人对他有敌意,想要打人。父母在家咳嗽的时候,他甚至还会打父母。

但在他比较平静和理智时,他也知道别人的咳嗽不是针对自己的。所以病情严重时,他有严重的社交障碍,闭门不出,生怕自己一时冲动伤害了无辜的人。他还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我对他进行面诊时,他说自己十分崇拜希特勒,希望努力学习,当大官,就能将那4个同学不留痕迹地杀掉,甚至认为整个人类都是邪恶的,应该遭到毁灭。所以说,他已经出现了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改变。

后来的心理干预还发现,阿栋的父母在平常生活中也缺乏自我反省能力,总是抱怨社会。阿栋在父母的影响下,自我反省能力也较差。

后来,我们在深度催眠下为他修复了校园欺凌的创伤,并给予积极的引导,纠正其扭曲的认知,建立高效学习状态,还对父母也进行了深入的家庭干预。阿栋的心身逐步康复,最终考上了大学。

阿栋这个案例就印证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和缺乏自我反省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并不认同反社会型人格特征是天生的。就算存在所谓的“天生易感因素”,也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进行遗传的。

表观遗传学只发生在基因表达层面,而不是基因本身有问题,所以在后天环境中可以逆转。这并不是老百姓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传统遗传观念。

三、为什么有的人平时看上去很正常、很老实,但突然作出反社会行为,残忍地伤害他人生命?

这是因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

如果患者本身身材高大,性格强硬、暴躁,那他们的反社会人格特征可能会表现为总是惹是生非,比如横行霸道、爱打架的小混混或者黑社会人员等。

他们遇到自以为的不公平对待时,通常便会敢于表现出来,马上给予反击。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内心的负性情绪不会积累太深,其极端的性格也更容易引起别人的警惕,所以他们做出极端反社会行为的动机反而不高。

反而是那些平时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但有反社会型人格特征的患者,他们遇到打击时,会一味地忍让,甚至强颜欢笑,但内心的负性情绪却非常强烈,常年累积,越来越严重。一旦遇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事件,他们就会决定采取措施报复社会,如果他们精神崩溃,一心求死,就会尽其所能,采取极端和残忍的方式,往往是对弱者下手,比如学生。

张某钢就很可能是这种类型。

据他的同事反馈,张某钢平常为人不错,很好相处,只是口头上抱怨一下生活。这可能是他没有将负性情绪表现出来,积压在心底。

但他报复社会的想法早就存在了,只是一直不敢行动,他的生活勉强过得去,也害怕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但拆迁一事彻底激怒了他。他对人生彻底绝望了,不但自己不想活了,还决定要拉上无辜的人垫背,这才能发泄他对社会的愤怒。所以,拆迁一事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非核心因素。

所以,再次强调大家不要把这场悲剧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拆迁。何况,即使张某钢遭到冤屈,也不该采取极端的方式去报复无辜的人。

四、如何预防公共交通里再次出现类似悲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要如何去防范呢?我认为应该要“标本兼治”。

此事发生后,交通部门公布,将重视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还提出“心理不健康的不可从事驾驶行业”。

这个表达其实是不准确的,“心理不健康”的范围太广了。抽烟、失眠、焦虑均属于心理不健康人群,社会上真正做到心身健康的人才不到5%。而且,单纯的、轻到中度的焦虑症、强迫症患者其实可以胜任驾驶工作,不能用有色眼光对待他们。

更确切的治标措施,我们在以前的也详细写过:对于公共交通的驾驶员,包括公交车、客运大巴、高铁火车、地铁和飞机等驾驶员群体必须进行定期的、全面的心理体检和精神科检查。

必须排除他们患有人格障碍,尤其是冲动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心理体检能起到一定的预防的作用,但不能百分百地排除隐患。所以,对于高风险人员,要辅以测谎仪、大脑功能磁共振等手段进行排查。

心理体检最好半年体检一次为佳,可以身体体检和心理体检同时进行。

而治本的措施,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备自我反省能力,尤其是父母,必须学会综合性归因,并正确地引导孩子。

在遇到挫折及冲突的时候,父母们应该引导孩子培养自我反省能力,先反省自身的不足,再看看客观存在的因素。既不过于自责,也不都归咎于他人,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短板,预防再次受挫。

所以,自我反省的意识、能力及智慧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若再加强改变及提升,能够帮助人们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逆商。

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人构成的,如果有更多的人具备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社会才能更和谐、更友善、更公平,这种恶性报复社会的事件会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增强对国内社会体制的认可,提高自身的格局及视野去看待我们的祖国和文化,培养民族自信感,保持理性、客观,少抱怨社会。

哪怕是处于社会基层,也不要总是抱怨外界,在我们国家,想要实现阶层的跃升也并非难过登天。后续有机会,我们再与大家分享普通人该如何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升。

五、除了司机,其他行业是否也可能存在危害社会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

各行各业都可能出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学校食堂厨师、教师、医生、护士等行业,甚至包括学校的保安、校工,同样不应该允许人格障碍患者进入。否则,他们一旦决定报复社会,所带来的后果也非常严重。

所以,这些行业也必须引以为戒,提高职业准入门槛,切勿在悲剧发生才后知后觉。

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识别想报复社会的人?又如何防范?

首先,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如果发现身边有人经常抱怨社会,抱怨体制,像个“愤青”,还有意无意地说一些极端的话,流露出厌世和报复社会的念头,那么一定要多加警惕,对他们的行为多留心眼。

但这并不是让大家去排斥、孤立他们,这样反而会强化他们对外界的仇恨。相反,大家最好多对他们表达善意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哪怕一丝的温暖。

那么,就算他们被彻底激怒,计划实施报复社会的行为时,他们很可能还会念及到你曾关怀过自己,把你排除在报复的范围之外。

所以,哪怕是从“自私”的角度出发,也建议大家一定要懂得关怀身边的可疑人格障碍患者,对他们说话要诚恳,懂得共情和理解,千万不要轻易地对他们调侃、开一些你以为无关紧要的玩笑,这可能会激怒他们。

作者简介:何日辉,微信公众号: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ID:SUN-MEDICAL)。青少年心身障碍高效康复的医疗目的地,人本医疗的先行者。本机构利用跨学科诊疗模式,找到青少年心身障碍的根源,高效化、系统化的治疗,让青少年快速摆脱双相障碍、抑郁、成瘾、强迫症等疾病,彻底停药,高效学习,提高逆商。

责任编辑:小鲸鱼 八角亭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