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自己不变,也是一种改变

多年前,一个女孩由于自己的抑郁情绪向我求助。


她说,在没有生病之前,她都是阳光、积极、努力向上的,自己独自搞定公司的大项目,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也没有被打垮,但是现在,放弃了工作,选择家庭之后,她一下陷入了特别无力的状态。 


她求助的目标显而易见,就是不想看到自己如此无力、颓废,想赶快从这样的状态里脱困。 


我问她,在这样的状态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她说,自己的身体已经超级疲惫,无法动弹,但大脑中又有另一个声音在对她说,你不能这样,你得赶快好起来,否则你整个人就会废了。

然后又有一种声音说,不行了,我坚持不下去了,你让我休息一下,另一种声音又会响起,不行,不行,你得向前走。。。。。。 


她述说着自己听到的不同的声音,不知道怎么办?

整个人处于特别纠结的选择中。 


她说,我想改变自己的状态,让这一切都结束。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我也真希望自己有一根魔棒,朝着她挥手一指,她内在的矛盾就可以消失不见。 


可我没有。



1、

是什么让你急切的想要改变?


从旁观者的角度,真正促使人改变的是痛苦,没有人会主动选择痛苦。


但伴随人的痛苦又挥之不去。所以当真实的痛苦来临,我们开始想办法处理痛苦;当痛苦还未来临时,我们处理想象中的痛苦。 


从这个女孩的角度,她的痛苦看起来是无法处理内心剧烈的冲突,这些不同声音的出现干扰了她的选择。 


习惯于用理性脑的她觉得,无力是不好的、不上进是不好的、不优秀是不好的、不努力是不好的、抑郁是不好的,当这些不好都一一呈现时,她无法接纳自己为什么还不去改变,她无法面对这个状态下脆弱不安的自己。


她想着各种办法,赶着、拉着、推着、逼迫着、要求着不听使唤的身体前进。


即使她的身体已经完全无法前进的状态下,她仍然在寻求着改变。 


在别人眼里,以前的自己活泼开朗事业心极强,有追求有上进心,完全充满正能量。


为什么现在成了另一个人,丧气、消极、无所事事,负能量遍布全身。

这是她无法接受的。 


不想要无力抑郁的我,只想要阳光温暖的我。 


不想要全身负能量的我,想要完全正能量的我。

 

好像只有改变目前的我,回到以前的状态下,才是成功的改变。

 

可这样迅猛的改变,依托的土壤是什么? 


如果没有内在的心理现实和心理需要作为基础,改变又如何发生呢?

2、

你有没有能力维持目前不变的状态?

我问她,当你完全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你的生活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她想了想说,以前上班有积蓄,现在老公也有稳定收入,而且自己也有一小部分投资,维持想要的体面生活没有问题。 

我又问,那最长能支撑你在家呆多长时间? 

她听了之后,笑着对我说,不怕你笑话,我就是3年5年不上班,也没问题,而且我还可以在家办公。 我说,所以,你有能力维持目前不变的状态。


她说,是的,只是目前的状态和以前不一样,感觉自己没有以前的那种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感觉。也可能是我真的累了。 


她沉默了一会接着对我说: 其实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特别好强、追求完美,成绩要最好,工作要做得出色。从小到大,父母就对我要求特别严格,只要有一点松动,就会有一种声音不自觉的出现,你不能这样,你应该那样。 


当我从公司高层退下,选择做家庭主妇时,内心的巨大落差让我难以承受。好像自己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建立的帝国被一下子摧毁了一般。

我在极端抑郁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哭泣,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痛苦,就好像要把从小到大没有流过的眼泪都一涌而尽。 


现在你这样一问,我才发现,其实,我一个人呆的时候,感觉特别疲惫,特别想要休息,低落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干,没有任何力气,倒是给了我很多宁静的时刻。 


是不是,有时,我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当她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其实已经在内心回答了自己。



3、

允许自己不变,

也是一种成长。

我想对她,也想对每一个挣扎在自我改变和自我成长中的美好心灵说:

 

我们想要的改变,其实可以慢一点,当慢到一定阶段,就是快。 改变的前提是,可以接纳不变。 


李松蔚博士在给加拿大博士莫妮卡.布里永的专业书《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写的推荐序里提到:

不要把“维持现状”看成某种无能或失败。它并非出于不能或不敢,只是当事人“选择不变”。选择一种状态一定是因为它有价值,或许是某种不易觉察的功能。抑郁的人什么都不想做,是在用这种方式让我们休息;焦虑是为了把控细节,达成更好的表现;不爱学习的孩子是为了把时间、精力放到更有趣的地方。

 

每一种不变后面都可以有至少一种好处,如果你允许自己看到这些好处,就会理解目前被外界所认为的“不良状态”,其实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这是在不变中的成长。 


就像文中提到的这个姑娘,她内心所有的纠结是在于,她觉得她不可以一直是这种抑郁的状态,当出现这种情绪的时候,她就开始改变。 


她逼迫自己好起来,她给自己安排每天的生活目标,听积极向上有生命力的歌曲。

她变着各种方法让自己从那种不被接纳的状态里脱离出来。 



当手忙脚乱的为自己做了那么多事情之后,她发现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还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身体一步步的更加无力。

于是,她又开始,费劲心思再想办法改变,直到身体达到能够承受压力的极限。 她不断的折腾自己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变,其实没有给抑郁状态下的自己真正的时间。

 

她并没有问这时候的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是否需要改变?

 

如果一个人徒步去爬山,一连走几十公里完全不休息,不增加能量,很可能无法达到终点,更无法下山。 


这时候,如果允许自己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停下来修整,补充能量,欣赏美景,探明前行的方向,稍微停留一两个小时,是为了后面长距离的奔走做充足的准备。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是一样,如果你不允许自己可以在抑郁的状态里停留,着急的慌乱前行,不允许自己可以不变,其实也就失去了改变的方向。 


事物的变化是在悄然之间发生的,看起来或许并没有改变什么,但当你能够接纳内心那片幽深黑暗的隧道,并愿意陪自己走一走,其实就是在播撒改变的种子了。

 

要知道,不变也是一种成长,蕴藏着改变的生机。

接纳这种不变的成长,改变已经悄悄到来。  

文|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Fenny情感馆(lizengfen-11)。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