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不可能的!

文: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来源: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

想要做到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真的很难,即使对于科学家自身来说也是如此。它要求一个人把自己前置的信念先放在一边,再来评估证据的性质和意义,同时,权衡它们与其他发现间的关系。但悬置自己的想法,保持客观,这不是人们通常习惯的做法。想想看,即使科学证据压倒性地支持进化论,但依然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进化论绝对是错误的。同样,科学界的普遍共识是,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但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对此表示怀疑。再如,一项针对英国参与者的调研发现,有超过96%的英国教师表示,他们相信,使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会让学生们学得更好,尽管这一想法几乎没有得到过科学依据的支持。

 

为什么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这么难?发表于《学习与动机心理学》(Psychology ofLearning and Motivation)系列丛书中的一篇文章,来自密歇根大学的Priti Shah和她的同事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为我们列出了五种关键性的解释。


 01

挂一漏万

当每天做决定时,比如开始一轮新的治疗或是参加大学某个课程,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来自典型个人观点的影响,而不是许多人的客观评价或平均结果的影响。这就是个案或轶事使人们的批判变迟钝的力量。在2016年发表在《思维与推理》(Thinking & Reasoning)上的一项研究中,Rodriguez和他的同事让几十名学生对科学新闻报道进行评估,这些报道从薄弱的证据得出了不恰当的结论。一些报告以支持不恰当结论的轶事开头,其他报告没有奇闻异事,从而作为控制条件。结果发现,不管这些大学生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或掌握科学知识的水平如何,当轶事开时,学生们在批判性报告方面的表现都更差。

研究者说轶事会削弱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当然,主流媒体的许多健康和科学新闻都是通过轶事传播的,这增加了新闻消费者全盘接受任何说法的可能性。

 

02

太过自信

第二个导致人们很难科学思考的原因是,人们往往高估了自己对科学的理解。2003年发表在《公众对科学的理解》(Public Understanding of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要求308名大学生阅读五篇关于最新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同时判断报道内容的确定性(真的,有可能真的,不确定,有可能假的,假的),地位(因果,相关,观察,提示和方法)和作用(现象,解释,证据和预测)。结果发现,大学生们对自己理解这五篇报道的能力有所夸大,且在判断上犯了许多解释性错误——例如,混淆了因果关系——尽管他们觉得自己有很好的理解力(Norris, Phillips, & Korpan,2003)。

文中图2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可以正确地识别因果性和相关性的陈述。

文中图3提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可以解释现象的描述性陈述和解释性陈述。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项针对数千名英国和美国公民的调查就发现:近60%的人表示,他们对新的科学发现知之甚少,而能够准确回答出基础科学问题的人则更少(Durant, Evans, & Thomas,1989)。

 

测量人们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问题

地球的中心很热

所有昆虫都有八条腿

我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

激光通过聚焦声波而工作

阳光会导致皮肤癌

热空气上升

肝脏产生尿液

电子比原子小

大陆正慢慢地在地球表面移动

钻石是由碳构成的

父亲基因决定婴儿是男孩还是女孩

抗生素杀死病毒和细菌

天然维生素比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对健康更有利

光比声音传播得更快

     

测量人们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程度


1. 科学的研究意味着什么?(选项占比率)

A.理论建构(3.2%B.  实验的方法(10.5%C.  其他的答案(43.1%D.  不知道或没有回答(43.2%

 

2. 假设怀疑某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疗效不佳。科学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查该问题。你认为科学家最有可能使用哪一个?(选项占比率)

A.  与患者交谈以获取意见(12.5%B. 使用他们的医学知识来决定如何治好(26.5%C.  仅将药物提供给一部分患者,然后比较每组的情况(56.3%D.  不知道(4.4% 


3. 当科学家们谈论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时,科学家们正在谈论的是什么?(选项占比率)

A. 一种预感或想法(11.2%B.一种公认的解释(33.3%C.已证明的事实(39.1%D.不知道(16.4%

 

4. 医生告诉一对夫妇,他们的基因组合意味着他们有四分之一的机会生下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孩子。这意味着什么?(选项占比率)

A.如果他们只有三个孩子,没有人会患病;是的(4.9%);不是(84.%2);不知道(10.7%B.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有疾病,那么接下来的三个孩子就不会患病。是的(4.9%);不是(84.%2);不知道(10.7%

 

问题的一部分似乎是,人们根据其所使用语言的理解程度来推断对科学文本的理解。这意味着用外行的语言写的科普故事会助长虚假的信心。这种流畅性偏差fluency bias)也适用于科学讲座,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高估了他们从科学讲座中获得的知识,尤其是当科学讲座是由一位引人入胜的演讲者讲授的(Carpenter, Wilford, & Kornell, 2013)。


 03

先入为主

这种阻碍科学客观性的障碍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经典研究中被首次揭示的。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评价那些支持或与他们先前信念相冲突的科学研究。例如,一项有待评估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有死刑的州中的谋杀率往往较低。参与者在他们的评价中表现出明显的偏见。例如,如果他们支持死刑,他们倾向于积极地评价死刑研究,而如果他们反对死刑,他们更有可能看到研究的缺陷。

即便掌握科学知识也几乎无法防止这种偏见的产生,事实上,它们甚至会加剧这种偏见。2013年的一项研究要求参与者评估一项关于枪支控制的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更高计算能力的参与者的偏见程度更高:如果研究中的发现支持他们已有的信念,他们就会慷慨地给予赞扬的评价,但如果与他们的信念相违背,他们就会使用他们的“技能”抨击调查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认同保护认知identity-protective cognition)。

 

04

迷信科学

通过使用公式、图表或专业术语等肤浅的科学道具让普通的读者眼花缭乱并不费事。在Shah2017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参与者分析一项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新闻报告,一半报道的内容与过去的研究相一致,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另外内容则提示转基因食品有害。更为重要的是,有的新闻报道中使用了散点图,有的报道则没有。结果发现,比起没有图表的相同内容新闻报道来说,参与者更容易理解有图表的、与前人研究不一致的结果。Shah等人认为:这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它表明,人们很容易被新颖的数据说服,而不管结果的实际科学价值究竟如何。

此外,还有研究支持,普通读者很容易被毫无意义的神经科学术语或数学公式所蒙蔽。TalWansink2016)的研究发现,科学的外表可以增加证据的说服力。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线索也能制造出这样一种科学依据的假象。在他们的研究中,诸如图表或化学公式这样简单的元素都会增加人们对药物疗效的信任。这似乎是由于这些元素与科学的联系,而并非提升了结果的可理解性,视觉参与或记忆程度。并且,具有科学信念的参与者更容易受图表的“蛊惑”。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微不足道的“科学”元素都可以提高证据的说服力,尽管它们并不能表明证据的专业性或客观性。


05

证实偏差

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有破坏科学思维的人类弱点。他们的批判能力被他们的“研究计划”所污染,被他们做实验的最终动机所污染。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理学领域发生的开放科学革命如此重要的原因:当研究人员让他们的方法和假设透明,并预先登记他们的研究时,他们就不太可能被证实偏见(寻找支持他们现有信念的证据)所误导,甚至破坏。以心理治疗研究中的系统观点为例:最近的一项分析发现,许多结论都以支持研究者自身偏见的方式被扭曲。

 

很多时候,整个科学出版界,从期刊编辑到科学记者,似乎关闭了他们的批判性能力,因为他们碰巧同意一项研究中出现的信息。Shah和她的同事指出,基本的认知能力(如智商)并不能很好地预测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心理态度,比如一个人的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以及他们超越直觉、深入反思的能力或动机。积极的一面是,这些心理倾向可能比基本的智力更有可塑性,也更容易训练。但我们需要大量的确凿证据来验证这一点。

 

总之,人性的弱点让我们难以无时无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而科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超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敬业,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决心,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人生的选择,时刻提醒自己认清并克服认知中的诸多偏差,秉承谦虚、严谨、开放的学习精神,可以让我们离真理更近一点。


作者介绍:原文作者北师大自我研究组,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北京师范大学“自我研究组”公号,关注人格,社会与神经视角下的“心灵与自我”研究。

责任编辑:小鲸鱼  烊箜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