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还是迎合现实,一个不是选择的选择

作者:罗近月
来源: 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前几天,我儿子跟我聊天,他说:“妈妈,你知道吗?我其实有两个自己,他们时常会做斗争,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做了一个选择,把好的那个自己带到了二年级。


我很惊讶,没想到他那么小就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内心的冲突。


我问他:那你如何对待另一个自己呢?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


比如我放学回家,一个自己会说,你别做作业了,出去玩吧!但好的那个自己会让我做完作业再出去玩。这样我作业也完成了,也放松地玩了,这样我就会很开心。


然后他接着说:“其实,我们班上的好学生都有两个自己,学的时候能认真学,玩得时候会开心玩。”


我回应他说:“是啊,这两个自己对我们都很重要。妈妈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帮助许多人把失散的这两个自己,重新聚到一起。”


其实这不仅仅是孩子的冲突,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也时刻面临着这样艰难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直接清晰地表现在做自己还是迎合现实上,更难的是,成人世界不再像孩子世界一样简单,无论要往哪个方向去使力都很艰难。


 

01 

为什么成人的世界里面对现实很难,不面对也很难?


有很多的现实的观点,总是告诉人们应该面对现实,可是很多人正是卡在面对不了现实


为什么面对不了现实呢?因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过往的成长经历,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来长出心理结实的自己,就被身体现实推到了成人的世界,各种眼光、评判、标准,就像一道道刀光剑影,让人时刻都想逃。


那面对很难,是否可以不面对?


这就更难了,作为一个成人来说,如果不面对现实,就无法在现实世界找到一个自己存在的位置,我们也会很难真正认可自己。想进又处处阻碍,想退又不甘心,这让很多人陷入迷失:是我不如别人吗?是我能力不行吗?还是我不够努力,不够有意志力?


实际上,在成人世界里,谁的身上没有担子,谁的身上没有角色,无论是迎合现实,还是重新做自己,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大家常常把这个过程想得太快太简单,对自己的急迫的要求很高,才会一次次挫败自己,把本来可能经历的正常曲折过程指向成自我攻击。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个成长的规律:

那些你看到马上可以到达的捷径,可能是一个悬崖峭壁;

而那些你从自己的经历中去探索、发现、确认,然后一步步走出来的路,却是最可行的一条路。

 

02 

总想做出清晰决定时,往往做不出决定


现实世界里总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如果你想要做什么,想要如何改变自己,你就会一直往前走到你想要的地方。可是等你真正体验过生活,你会发现:如果你总想做出清晰的决定,总是只允许进攻,就会寸步难行。


孩子世界里的简单的对错、好坏、做好与没有做好,已经无法帮助我们到成人世界里去打好一场漂亮的持久战。


做自己,还是迎合现实,我们时常需要面对这样的选择,但这不是一个绝对单一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一部分来做自己,用另一部分来迎合现实,甚至在另一些时候我们还需要在两者中进行快速切换。无论面对生活、情感或者个人发展,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做决定时可以无比清楚和坚定,往往无法做出决定。


在做自己还是迎合现实上,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既无法做自己,也迎合不了现实。


无法迎合现实,是因为我们过去无法通过做自己来发展出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内核;反过来,无法迎合现实,也就让我们找不到现实的盔甲来保护我们去发展稚嫩的自己。


所以,内核和外壳同样重要,只选择其中一个几乎不可能。


 03 

我们该如何面对那些过往的缺失?


面对过往的缺失,很多人被卡在了成人和小孩的分岔路口。


本来该往成人的位置去走了,但是小孩的位置还没有好好走过,就会不甘心做大人就失去了孩子的位置,一直渴望去寻找满足。


也有很多人因为孩子的部分一直没有被满足,会选择完全成人化的方向,去忽视作为一个孩子这部分的需要,然后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前进的动力。


作为一个完全的小孩来说,被满足是永无止境的;作为一个完全的成人来说,要求和应该是永无止境的。没有人能永远满足一个孩子,也没有人能永远扛着重担。


这注定了在现实世界里,一个完全的小孩和一个完全的成人,都无法好好生存。所以,


我们更需要的整合而非选择。


既无需用成人的需要去指责内在小孩,不能用孩子的需要去指责自己成人的躯壳。对于存在过往的缺失的人来说,我们是可以有一些机会获得弥补,但是最重要的却不是弥补,而是自我理解。


如果我们一开始没有足够的成人功能来理解作为孩子的那个部分,我们也可以先借助其他人的这个功能,比如从你的重要他人或者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得理解。当你因为被理解开始理解自己,你就能够更勇敢地面对和承受现实的痛苦,开始长出一有力量的现实功能这些现实功能将成为你的新盔甲,保护自己可以进一步去理解和稳固自己。


我们是没有办法再做一个孩子了,但当我们可以有空间去抱持自己作为孩子的那部分,去确认那些内心深处的渴望。孩子的部分就会从中获得力量,支持成人的部分去面对现实中的挑战。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指望孩子的部分先变得成熟,而是首先需要有一些成人部分来理解自己,之后自然就能更好的面对现实。这就好比,当一个妈妈无法时刻照顾到孩子的需要时,若妈妈没有去否定孩子的需要,而是去理解孩子想要被照顾的渴望时,被理解后的孩子也会更能够面对妈妈不照顾时的难受,支持和理解妈妈的决定。


大家经常有一个误解是:觉得对孩子狠一点,孩子就会更能独立;又或者认为给孩子无限的满足,孩子就会成长得更好。实际上,孩子能不能更勇敢地面对那些长大过程中的挑战,在于我们是否理解孩子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看见。


同样,我们要帮助自己拥有“二次生长”的机会,我们也需要更多去看见自己。其实,成长中真正的缺失,不是缺少了什么满足,而是没有人理解这种缺失给你带来的痛苦。


尼采说过: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就是一种整合的功能。


不是不面对现实,而是我们需要从内心寻找理解去支持自己更好的面对。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自己曾经经历什么,正在经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经历这些过程,我们也就能给予自己更多的内在支持,帮助自己在现实世界中走得更远更稳!


–END–

作者简介罗近月,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十年深耕自我成长领域,陪伴迷茫中的女性看见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已出版书籍《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生活需要幸福力》,微信公众号【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