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电影《鲫鱼》是2013年广美毕业展上的一部学生作品,镜头手法稚嫩却因其由真实经历改编且反映了社会的一大现实“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轰动一时,被称为微电影的经典。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30分钟的篇幅里讲述了少女小沫独自在家照顾瘫痪奶奶的故事,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忙于奔波,留下只有小学文化的小沫,在家中独自照料卧床奶奶的饮食起居以及守着家里破败的小卖部。

正值花季的小沫渴望外面的世界,希望父母能将自己和奶奶接去城里一起照料,父母却担忧城市开销太大而屡屡拒绝小沫。

本以为奶奶能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快速康复痊愈,自己也能解脱,获得自由。但是奶奶的病情反而加重,脾气越来越差,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一言不合甚至还会迁怒小沫,骂她是“衰女”。

而且奶奶的健忘症越来越严重,上一秒喝过的“鱼汤”,下一秒奶奶就忘了,尽管小沫不停耐心解释,奶奶依旧会指责小沫没良心,不孝顺…..

这样的日子久了,小沫感到精神快要崩溃了,她开始失去耐心,对奶奶大声吼叫,埋怨她怎么还不康复。甚至有了趁奶奶熟睡时,动手掐死她一了百了的恶毒念头。

最后,在奶奶爱喝的鲫鱼汤里加了老鼠药,结局黑幕里传来碗摔地的声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到底是小沫在最后关头被亲情唤起将碗打翻还是奶奶喝下了毒汤自己摔了碗……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这部电影以一种夸张的戏剧化冲突的方式把“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社会现实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种种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压力。

因为疲于照顾老人而引发的家庭悲剧也是层出不穷:日本70儿媳勒死96岁婆婆,杀人动机只因照料老人太累,想好好睡觉; 永州医生照顾母亲十多年,最终亲手掐死母亲;东莞孝子因生活重负厌世,弑母又自杀……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一句温暖而动情的告白,也是天底下儿女的心愿。

可是实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甚至很多需要常年照料老人的中年人内心都会有说不出的苦楚。市面上教父母育儿的书籍和课程比比皆是,可是关于如何照顾年老父母的却很罕见。

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的《请你迷失在我身旁》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的书籍。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岸见一郎的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作为子女中离父亲最近且工作最为自由的他自然而然地承担起照料父亲的责任。

刚开始照料父亲时,因为其中的种种琐碎、不易和压力,岸见一郎也会时常焦虑、烦躁。之前自己生病在家休养了两年,身体康复之后想着终于可以像以前一样外出工作,偏偏这时候得照顾父亲了,其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然而岸见一郎很快意识到照料父亲这件事是无可回避的,既然不能回避,不如勇敢快乐面对,让照顾父亲这件本来充满压力的事,通过爱、巧思与智慧,变得更为自在轻松一些。

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在照料父亲的过程中去实践,最终写下了这本旨在为照料者减轻负担的书。

希望所有要照料年老父母的子女,都能重新建构与父母的关系,更坦然地面对他们年老、生病,甚至会离我们而去的现实,彼此尊重,让父母在老去时能安心。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01

放下“负疚感”,

才能更好地照料父母


把“负疚感”放在第一条,是因为无论是得知父母生病需要人照料时,还是在照料中,甚至最终结束照料时,子女都可能时不时地被“负疚感”侵袭。

而负疚感除了耗费自身的心力,不能起到任何实际帮助,因此我们有必要先理性地看一看“负疚感”,把它放下,以便能更好地照料父母。

岸见一郎在得知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之后,一度非常自责,他很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父亲的异常,为什么没有早些时候就对父亲多一些关心。

这是很多子女在得知年老的父母生病时都会有的一种心理:他们常常认为如果之前自己“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就会改变事情的结果。


甚至偶然产生的一个念头都会让人产生负疚感,岸见一郎说自己的母亲在60多岁时生病住院,当时是自己在看护,非常辛苦。

有一天他想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崩溃了,结果母亲就在那时候去世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非常自责是不是自己的这个念头导致了母亲的离世。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还有一位照顾母亲十年的绘本作家,有天外出,即使知道母亲在家等着,但就是不想马上回家,而是想好好地、慢慢地喝杯咖啡再回家。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不想回家的心情让母亲感应到了,不知道是不是母亲不想让女儿这么辛苦,第二天早上,母亲就离世了……

这些念头和父母离世当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对于身处照料漩涡里的当事人来说,他们失去了冷静判断的能力,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用负疚感日日夜夜折磨自己。

还有在照料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父母受伤,子女也会感到很内疚。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这种时不时就会出现的负疚感,让子女备受折磨,他们无时不刻在心里责备自己。然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一点是负疚感除了消耗自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一篇题为《作为借口的负疚感》(Guilt feelings as an excuse)的论文中,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指出,过去犯了错误并认识到错误的人,不一定会形成负疚感,实际上真诚悔过的人并不会产生负疚感,而是努力去纠正和弥补他所犯下的过失。

负疚感指向的是过去,而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已经无从改变。而且负疚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负担都会对继续照料父母产生影响。


放下负疚感,去面向未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照料父母。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02

重新构建与父母的关系


无论子女与父母曾经的关系如何,是亲密还是疏离,是和睦相处还是矛盾不断。当父母年老、患病需要子女照顾的那一刻,原有的关系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为无论我们爱父母还是恨父母,当看到曾经很有力量的他们突然变成衰老无力的样子,心理上是很难接受这种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构建一种良好的全新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接纳当下这个真实的、不完美的父母。


当父母年老、患病,不再是我们眼中很有力量、值得依靠的人,这种落差多少会让子女心里不舒服。

因为从小到大,我们的脑海中保留的都是完美父母的形象。如果不能透过这个完美形象去看见真实的父母,去接纳他们现在真实的样子,就会一直有心理落差。如果父母在年轻时是很优秀的人,子女往往更难接受他们现在和曾经的差距。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曾经把我扛在肩头带我骑马的父亲,如今佝偻着身子,整日窝在床上,连吃饭解手这样的小事也要人帮忙。

这样的场景如何不让人心酸呢?只是无论如何,我们要接受人就是会衰老的、会生病、会变得没有力量,如此才能去看见眼前这个真实的父母。

另外,要恰当理解父母的言行。


很多人抱怨,父母老了怎么越来越像个孩子,一点都不让人省心。明明叫他不要去干活,省得生了病又要上医院挨折磨,可就是听不进去。

父母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言行,甚至在子女的千叮咛万嘱咐之下还是要“反叛”,这是为什么呢?岸见一郎指出这极有可能是父母为了博取关注而无意识中制造的问题。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人总是不想被别人忽视,想赢得别人的关注,如果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就会出现问题,被忽视的人可能会用困扰对方的方式去赢得关注。

岸见一郎提到一个老太太的例子,这个老太太患了抑郁症,刚开始就诊的时候,儿子、儿媳都满脸担心地陪她坐在候诊室,后来老太太一天天好起来了,儿子就不再陪着来了,再后来儿媳也会在老人候诊时走开去忙其他事,留下老太太一个人就诊。结果后来老太太就摔了一跤,弄了个大腿骨折,重新获得了关注。

我们会发现父母年纪大了,会变得越来越唠叨,有时候也会显得越来越不可理喻,甚至常常给我们制造“麻烦”,如果一味地指责、否定他们的言行,往往会变本加厉。其实就是子女没有意识到父母这些言行背后的需求:希望得到子女多一些的关注。


所以,我们要去理解父母这些言行的意义,在平时就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听听他们说话,这样他们就不必为了获取关注而去不断地制造问题。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最后,尊重父母,认真而不较真。


父母年老、患病之后,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认知能力都有所下降,变得跟孩子一样,于是很多子女就会用对待孩子的方式去对待父母,比如为了安全限制父母的行动、对父母大声呵斥以便让他们“听话”……其实这些都无益于构建全新和谐的关系。

虽然父母的能力衰退了,但是我们仍然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父母能为孩子做的很少,同样我们能为父母做的其实也很少。


无论在任何的人生阶段,人都不可能靠着别人得到幸福,我们必须放下我们能让父母幸福的这份“傲慢”,我们能做的只有去尊重他们。


认真地去做能为父母做的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不要较真。

也许父母所说的未必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希望的“真相”,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事,即便不是事实,我们也试着去接纳,不要认为父母荒唐滑稽而排斥他们的想法,只是去接纳、尊重就好。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03

不要逞强照料,放下完美主义


岸见一郎提到一个概念:逞强照护。它是指越是靠意志进行照料的人,越想拼命做好,就可能自己给自己过多的压力,造成最后无法继续照料。

无论是因为孝道观念还是内心的负疚感,都会使很多子女有这样一种信念:必须亲自照料父母,必须时时陪伴在身侧。如果送老人去养老院之类的机构(当然送去机构需要花一些钱),那就是不孝。

所以,很多人都是独自承担着超负荷的重担在照料父母,这完全是凭意志在照料,这种负担过载很容易使得人出现无能、无力的状况,导致最后崩溃,不得不放弃照料或者发生家庭悲剧。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岸见一郎刚开始就是这样的逞强照料,无论什么日子,他都精神紧绷,每天都上着闹钟睡觉,并且常常担心自己不在时父亲的状况,日子一久,情绪就容易烦躁、焦虑。

后来,他就找了一个保健机构接受了托管服务,就是一周有几天将父亲送去机构。这样不仅自己得到了休整的机会,可以活力满满地继续照料父亲,而且父亲在保健机构也能多一些社交。

如果是独自照料父母的子女,一定要允许自己“休息”和“离开”,不要觉得没什么事就离开父母很有负疚感,一定要找个什么事情和理由。

而是想要“离开”的时候,就诚实地对自己说,我现在就是想离开。至于离开期间父母的照料问题,可以拜托其他的亲人或者找日托服务,或者找一些保健机构之类的。

可能照料父母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也不多,有时候只是静静地陪伴在身旁而已,但也不必因此觉得自己做得不够,静静地陪伴已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守护逐渐老去的父母?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地照料,也不需要完美地照料。关系不是昨天的延续,而是每天新的开始。抱着在每一个当下都“重新来过”的心态,去认真而不较真地照料父母,就已经足够。

子欲养而亲犹在,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文:萧潇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