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狗都成事了:打击式教育,中国孩子的港湾成地狱

文:晴岸
来源: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原文标题:“你能成事,狗都成事了”:“打击式教育”,让中国孩子的港湾变成地狱

01

最近,一个小学生天台喊话的片段爆红网络,让很多人又一次讨论起我们的家庭教育。

最先上台的是一个穿着校服、扎着马尾辫的小女生,她上来就说:

“今天我要吐槽的,是我的妈妈。”

原来,这个小女生的妈妈经常拿她与别人对比,得出她“不如别人”的结论,用来打击她。

用来对比的那个孩子,是小女生的学霸女闺蜜,经常考全校第一。

于是每次考试结束后,女生的妈妈总是对她说: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人家会跟你做朋友?”

“你看你们班谁谁,数学好厉害,英语好厉害,各种都好厉害,你再看看你!”

小女生在天台上委屈地说:

“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非要这样打击我?”

面对女孩要哭的小脸,台下妈妈的回应是: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不打击你,你就会有点飘。”

妈妈并没有说明,什么是“飘”,“飘”有什么不好,只是自认为在帮助孩子改掉性格中的缺陷。

可是,孩子真的不打击就会“飘”吗?


之前,央视《心理访谈》的一期节目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范成金, 33岁,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整十年,待在家里啃老。

在镜头前,她和父母互相埋怨,几乎每说一句话都要针锋相对地吵起来。

她说自己喜欢雕刻,母亲在一旁插话反驳:“喜欢那个有啥用?喜欢啥,啥也干不了。”

她对记者大声抱怨:“她不让我说话,她明显不让我说!”

母亲也不示弱地喊道:

“让你说,让你说,你一事无成,一事无成啊你!”

说起父母,范成金语气中满是愤慨。

她回忆自己初中时很喜欢写写画画,还设计过服装和运动鞋,但当她兴致勃勃地拿给父母看时,得到的只有冷潮热讽:“有什么用啊!看书去!”

有一次甚至还因此把她狠狠打了一顿,认为她没有认真读书。

在范成金的眼里,自己从未得到过父母的肯定和赞扬,永远只有打击。

就连普通的做饭,父母也会过来指责她:“你搁水咋搁这么多?你这饭咋做的?”

久而久之,她越来越不自信,也越来越害怕和别人打交道。



读大学期间,她和同学一起去超市做兼职,当顾客询问问题时,她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毕业后,她也曾找过工作,但这种说不出来话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让她苦恼万分。

这个时候,家人给她的依然不是支持,而是更加激烈的指责和打击:

“你将来能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后来,她一气之下再也不找工作,在家中待业至今。

范成金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现在一个在家待业十年的啃老族,表面上是自己不努力、适应不了社会,然而这不是真相。

真相是她背后三十多年来被否定和贬低的人生。

不知从何时起,很流行一个词——“打击式教育”。

但在我看来,“打击式教育”就和“家暴式爱情”一样荒谬。


打击就是打击,它不是爱,也不是教育。


而是否定、是贬低、是最深层的不信任。

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狠狠地打击他。

02

前不久上网冲浪,我发现有这样一个小男孩:

他模仿老师占课、带病上课、生气发飙、禁止学生早恋等经典场景,制作成视频,发到网上,一炮而红。

大到一个动作,小到一个眼神,表情、神态、语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令无数网友感到窒息,大呼“重温了学生时代的噩梦”。

这个年仅13岁的小男孩就是钟美美。

前不久,他和欧阳娜娜、陈飞宇等明星一起登上了《智族GQ》封面,成为了素人成名的典范。

钟美美对表演的自信,离不开妈妈对他爱好的支持。

钟美美从小就喜欢表演,对此妈妈曾表示,对于孩子的兴趣从不打击、制止。平日里,妈妈还会给孩子找模仿对象,让他观察,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爱好。

《教育的常识》一书中说过:

“一个在自由和肯定中长大的孩子,他内在的生命力量良好生长,使他有力量把握自己,获得了支配自己的自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成长过程中被给予足够自由和肯定,是来自父母的最宝贵的赠予。


另一位同样幸运的人是李佳琦。

曾有业内人士简单统计,李佳琦一晚就能赚进6亿左右。对此很多人羡慕不已:“直播一晚上后就可以退休了。”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化妆品导购,到火爆全网的口红一哥,当然离不开李佳琦自己的拼命和努力。

但除了自身努力,他有此成就,也和他的妈妈有直接关系。

李佳琦毕业于南昌大学舞蹈专业,但毕业后,他并没有从事和跳舞有关的职业,而是去了自己喜欢的化妆品专柜做美妆顾问。

别人都是拿口红给顾客试色,只有李佳琦是亲自上阵,直接涂在自己嘴唇上给顾客看。

也因为这样,遭受了很多嘲笑和讽刺,有人说他“太娘了”,有人甚至说他“不男不女”、“人妖”。

开始直播之后,质疑声就更多了,李佳琦曾说过:“当时直播,第一个,没人看;第二个,被人骂。”

甚至有人在直播间破口大骂:“你是个怪物!是个变态!”

然而在这个李佳琦最沮丧的时候,妈妈挺身而出,帮他把那些闲言碎语霸气地怼了回去:

“他没有偷,没有抢。凭自己的专业挣钱,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

李佳琦说,其实自己最初听到外界评论的时候,是很难过的,也曾动摇过。

但妈妈的支持与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钟美美的妈妈当初说一句:“瞎学老师干什么?你好好听课了吗?不许弄这个没用的,学习去!”

又或者李佳琦的妈妈在那些流言蜚语下畏缩了,也认为一个小伙子做化妆品不算正经职业,要孩子改行,那么现在,他们的人生是否充满遗憾和沮丧。


03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顺遂。

但为什么有的父母要打击孩子?

原因一:怕孩子脱离控制

有一类家长是:把你打击老实了,你就乖乖受我控制了;把你夸得“浮躁”了,万一你不服管了怎么办?

这种亲子关系的核心就一个:控制


有的父母控制不住孩子,会激发灵魂深处的恐慌,所以他们穷极一生,用各种方法,让孩子深信自己无能又糟糕,只能听命于他们。

然后他们又看不起这样的孩子。

原因二:对自己的厌恨

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情感投射给孩子。自信的父母对孩子也会有信心。缺乏自信的父母,则会投射性地认为孩子不行。

比如有些父母很喜欢说孩子“笨”,其实是父母对自己的智商不自信。

有些父母经常担心孩子会被欺负,通常是父母胆小怕事。

还有一些父母会对孩子说非常狠的话,比如“你就是个废物”“没有人会喜欢你”“你活着就是多余”等等。


父母之所以能说出这些话,就是源于父母自己厌恶自己,同时又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延伸。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一句话:

“否定孩子,让孩子彻底不信任自己,而是顺从权威,即中国式教育。”

很多父母认为,否定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因为孩子将来总要进入社会,总要经历挫折和打击,那么我让孩子从小在家里就感受这些,孩子就会慢慢适应,所向披靡了。

然而事实是,一个一直活在父母的否定中、从没感受过父母的接纳、尊重和信任的孩子,很难构建起接纳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的能力。


别说成功,就连活下来的勇气和能量都不一定有。

正是因为人生的挫折和苦难无所避免,才更要让父母和家成为始终无条件爱和接纳孩子的港湾,给孩子勇气和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父母的爱才更加珍贵。

为人父母牢记:

孩子真正在意的,是父母怎么看他们,一旦确定“我是好的,我是值得爱的”,外界再难的事也不会击垮他们。

而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糟糕,那么随便一个小小的打击都可能让他们失去活下去的力量。


唯有温暖御风寒。

父母的爱是温暖的来源。

– End –

作者简介: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个人公众号:晴岸的心理空间(ID:qing_an_physchology)。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三点一弯钩,组成了“心”这个字,让我们一切从心出发。
责任编辑:小鲸鱼 木沄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