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今天的生活打几分?

99分的老师

最近在参加一门非暴力沟通的训练营课程,每天晚上答疑时间,老师的第1个问题总是,请大家给自己今天的心情打分,总分是100分。最近状态真的有点差,所以我的得分都是在五六十分徘徊。

老师的打分还有部分同学的打分,基本上都没有低于90分的,甚至老师经常给自己打99分。

我当时好羡慕啊,是什么样的幸福生活,会让一个人给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打这么高的分数呢?好想体验呀。如果我们拥有一种超能力,可以随意地给我们每天的生活幸福指数赋予任何分数,我想大多数人都愿意选99分或更多吧。


敏感的青春期

但是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生活在烦恼里。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成长的烦恼、家庭的争吵、事业的压力和心灵的迷茫等等,都是一个个切实切肤的不好的体验,把我们困在生活这座围城里面。

我个人的成长记忆中,十二三岁的我第1次问我爸,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好像就是这一问正式开启了我的青春期,童年好像都是无忧无虑的,只有各种快乐的记忆。而青春期的来临是我个人痛苦体验的开始。

除了这个时期的特殊敏感性本身,童年经历的一些创伤,在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开始显现出来。我从小是在养父母家长大的,上小学之后被爸妈接到了县城,家境并不是很宽裕,爸妈都是奔波于生计的个体户。

妈妈常年不在家,在外做生意。爸爸是面包车司机,两个姐姐比我大几岁,家里人的性格都是暴躁挑剔的,打骂指责和嫌弃常常发生在我身上。尽管他们也很爱我,但是刚被接回家的头几年,我感觉不到温情,觉得自己像颗小草,可以被随意地践踏。

那种陌生无助、被迫与养父母分离、对养母深深的思念,每个夜晚都化作被窝里的泪水伴我入眠。到了青春期,我好像一下子进入了泥潭,没有办法把不好的感受只停留在发生的时候,而是整个生活都被黑色的负面情绪给淹没了。

我无时无刻不在敏感,不在害怕,爸爸的指责好像不只是发生在饭桌上了,而是在任何时刻,我都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在苛责我没有做好。如果让我给那时的生活品质打分,我恐怕每天都是30分。根本没有办法想象100分是什么样的幸福。

心理学曙光


高中的时候偶然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心理读物,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生活中,我需要隐藏的敏感和自卑,在书里是被拥抱而不是被谴责的。


后来在书里我了解到了,还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于是我去学校里寻找,果然高中也有设立心理咨询室。于是,我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预约了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


这位心理老师是我姐姐班主任,这是她的兼职工作。常听姐姐抱怨班主任的苛刻和讨厌。但是我的感受是那个老师是非常地温和和充满善意,可以说这位老师拯救了青春期的我。在那几次咨询中,我的自卑和敏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化解,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高中生活以及高考。


自以为的90


后来我上了大学,一路读到研究生和博士。我的心理学的知识,总是在我遇到挑战和瓶颈时给我更多的力量。一方面,因为懂得一些心理学的原理,可能和别的同学相比,我更容易看到自己行为背后的驱动,并用积极心理学发挥自己的内驱力去克服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对心理学的爱好,早早地就接触了腹式呼吸、冥想这些常规的放松手段,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这些实实在在的方法能够助于自己在考试和面试等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表现。


 除了学业上,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上,心理学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与多年前那个不知所措的女孩相比,这一阶段的我,更自信更大方,拥有很多的朋友。也经历过几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有受伤,但成长更多。


面对人际关系上的困难,我不断地去寻找新的认知去解决自己的困惑,但大多是在心理学领域找到了答案。这一阶段我了解到了情感勒索、情绪价值、亲密关系的本质等认知。从一个默默付出却期待着回报,总是扮演着受害者角色的小女孩,并成长成了一个拥有自主权、能够尊重双方边界,具有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并享受稳定感情的一个独立女性。


在这一阶段中,即使有自己状态特别差的时候,但也不再会有无助彷徨的阶段,而是直接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及时疏通情绪和补充心理能量。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心理老师愁眉苦脸,而我一直乐呵呵的,然后他说我觉得你很积极,不像是需要寻求心理帮助的同学。


当时我感觉很自豪,因为我感觉自己对心理学有着比较正确的态度,并不是病态的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能去进行心理咨询。我们需要去积极地干预我们的心理状态,及时疏通,提前预防让我们的心理状态进入到一个糟糕的状况。


总而言之,这一阶段的我,对自己非常地满意,给自己的生活可以打90分的高分。我以为自己会一直这么快乐幸福地生活下去,但现实却给了我猝不及防的一击,直接把我锤到谷底。


猝不及防的谷底


在医院,我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在去医院前,我和老公吵架,吵到直接要离婚。真难以想象,我以为引以为傲的,琴瑟和弦到几乎没有争吵的,相濡以沫的8年的稳固感情,竟然一次大吵就直接吵到要离婚。


就是这一次的大吵。敲醒了我心中的警铃,这不是我,原本的我情绪是多么稳定呀,而我现在如此地歇斯底里。想到我的好友,前段时间告诉我,她得了重度抑郁症。那一刹那,我开始把自己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原来我一直在逃避自己真实的感受,那么多明显的征兆,都在提示我自己不对劲,我却没有正视过。


当我正视的这一刻,我反而很自然的平静下来,很自然的向老公求助。我不对劲,我可能病了,老公你带我去医院吧。确诊后的病情,把我和老公在争吵的风暴中拉回来,我们恢复了相濡以沫的感情,携手对抗眼前的困境。吃药后病情一下子加剧了,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在适应药物的两周时间内,我每一天都痛苦地在床上打滚,挣扎在自杀的泥沼中,从一开始各种想着安排后事,到索性不安排了的破罐破摔,到最后安稳地度过适药期。


老公一直陪伴着我,给我最有力的支持。在和心理咨询师做咨询的过程当中,回溯自己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我才真正地去正视,这一年来自己承受的是多么巨大的挑战,我对自己是多么地苛刻:产后瘦到了80斤,月子还没结束就一边喂奶,一边抱着娃看论文。


24小时剧烈的头痛我还强迫自己每天十几个小时进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高需求宝宝,5个月前放不下日夜都得抱在人身上,一年多以来,宝宝每天频繁夜醒,晚上少则两三次多则七八次夜醒。


还有紧张的家庭关系,面对我花钱请育儿嫂帮忙度过艰难的时期的合理要求,婆婆不愿意我们花这个钱,对我各种横加指责,找了一堆亲戚对我指手画脚,指责我不尊重老人的意见,指责我不孝顺,挑拨老公和我的关系。


我没有力气面对这些冲突,我妥协了,但我也陷在对老公的怨恨中,怨他回避冲突,没有保护好我,而这种怨恨只是加剧了我生活的苦恼和增加了一种对抗的关系,并不会真的有一丝帮助。

确诊后,我不得不真正正视我生活的混乱局面,重新投入了心理学的怀抱。我感觉自己以前没有真正学过心理学,我学的是伪心理学。错的不是心理学,而是我自己。

我没有学到心理学最内核的理念——爱自己,而是把心理学当作自我压榨的武器,当自己疲了累了,用冥想和精神分析法再缓解出一点精力,继续压榨,用鞭子抽打自己不停地前进。

即使我爸已经不在苛责于我,但是我却允许他化作我内在的父母,不间歇的苛责我自己,即使我已经累得全天头痛,我仿佛听不到自己的求救,我是自己最严苛的施暴者。当你自己都不爱自己,又怎么能期待他人为你争取利益。

学习心理学是一条真正艰辛的道路,愿意学习真正的心理学意味着我们愿意成为自己的主人,愿意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我们将不再有任何责怪他人的理由,快乐或是悲伤,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决定。


从谷底活起


《无声告白》对我们的启示:我们终此一生,是要摆脱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


成为别人眼里的100分生活,不如找回自己,从60分,甚至30分开始,慢慢地活好,活出生命的质量。我现在偶尔80分,常常50分,但是我愿意真正地开始学习心理学,愿意真正地开始为自己负起责任来。

 

原创:空气pro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