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吗?| 童年游戏盘点

作者:一修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跳皮筋、丢沙包、过家家……你知道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吗?| 童年游戏盘点

提到童年,我们总能想到每天蹦蹦跳跳地去上学,踩着欢快悦耳的放学铃声赛跑,给课本上永恒不变的李雷与韩梅梅画上墨镜、爆炸头,以及女孩子一起跳的皮筋、男孩子们的赛车、塞满谷物和石子的沙包……


还记得当年我们偷偷打开电子辞典中的俄罗斯方块、肯德基老爷爷游戏机上的贪吃蛇吗?那时电脑上最常见的游戏是连连看和农场种菜,电视更要背着爸妈偷偷看。所以,课间以及放学后的大部分时光我们都在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作为占据我们童年大部分时间的游戏,它在带给我们无尽欢乐的同时,也让我们的身体能力、认知能力、亲密度技能等方面都迅速发展起来。今天就让我们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盘点一下那些传统的童年户外游戏。


丢沙包


“和小伙伴们玩丢沙包时,喜欢在中间躲沙包了,因为这比在外面扔沙包有趣多了。看我闪转腾挪,我就是场上的superstar!”你还记得当年自己在圈中闪躲的样子吗?


游戏的人数最少要在三人以上,最高不限。其中的两个人站在场地的两端丢沙包,互相传接。其余的人在场地中任意跑动以躲避两个人的沙包传接。被打到则被淘汰;相反,场中的人接到沙包一次,就可以得到一次复活的机会。

无论是丢沙包,还是躲避沙包,儿童都需要灵活的身姿,并且能够正确判断目标物与自身的距离,物体的移动速度等等,进而进行准确的打击或躲避。儿童在室外游戏活动中,奔跑追逐、攀爬跳跃,这一过程使儿童的肌体协调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翻花绳


“不对不对,你要先勾住这条线,再从下面绕过去……老师来了,快收起来!”那时候,女孩子喜欢在校门口的小摊上挑选最美丽的花绳,在家还要偷偷钻研新的“招式”展示给小伙伴们。


各地对翻花绳取了不同的名字,有的地方叫翻棉条、挑花线等等。需要两人游戏,三尺左右的线绳一根,一人用两手撑线圈,通过勾线挑转,可翻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常见的有:棋子块、两扇门、十字花、井字、房子、剪子股、花手绢等。


翻花绳需要儿童能够灵活控制手指,游戏中有很多与“剪、折、画、捏”等相关的动作可以促进儿童手眼协调、指尖动作和手指伸展等精细动作发展。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反映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评价幼儿智能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精细动作的良好发展也有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1]。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老狼老狼几点了

“12点!快跑!啊啊啊啊还有两步就跑过线了!”

在场地一端画一条横线,一个当老狼,站在横线前,其他孩子在横线后站成一横排。游戏开始时孩子们齐声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并向前走。直到老狼答“天黑了”或“12点了”时,孩子们就转身向横线跑,老狼转身追捕,但不能超过横线,在横线前被拍到的为被抓到者。孩子们一步步逼近“老狼”,又害怕下一句“12点了”被立马抓住,既紧张,又兴奋。



在早期,儿童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储备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游戏极大地推进了这一过程。在游戏中可以测查到有关空间、时间、可能性和因果等概念的雏形。“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游戏中,儿童需要能够理解并辨别不同的时间概念[2]。


另外扮演“老狼“的儿童要能够抵制住“回头、追捕过线同伴”的诱惑,学会遵守规则,帮助他们在未来逐渐发展出高水平的道德行为,遵循社会规范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击鼓传花


“天哪,千万不要在我手里停下!”


击鼓传花是我们同年最常见的游戏之一,当鼓停时,花到谁手,谁就是”幸运者”,需要表演节目。表演后,花就从这个”幸运者”开始传,节目依此进行。



没想到吧,简单的击鼓传花还可以促进儿童听觉及反应力的发展。感知觉是认知活动的开端,是观察与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技能的基础,各类操作性游戏都提供了大量感知觉练习的机会。


另外,鼓点结束的瞬间,得到花的幸运者需要自觉遵守规则表演节目,尽管这可能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困难的。但在游戏过程中强调诚实,并且使游戏者学会提醒自己遵守规则,那么儿童在此过程中自我道德感也会慢慢增强[3]。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跳皮筋


“我们跳皮筋吧。”

“可是我们只有两个人。”

“我们可以一端绑在柱子上,然后轮流跳!”

“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


运动时,跳皮筋有单脚跳和双脚跳两种形式,由两人拉着约三四米长的橡皮筋两端,牵直固定,参加者即可在皮筋的中间由单人或多人依次轮流跳。皮筋的高度一般随着参加者的过关,慢慢从脚腕向头部升高,最高点常常将橡皮筋勒在头颈上。



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不可避免的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比如,商量大家一起玩什么游戏、讲述规则、是否要换个新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口头语言,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也有一些游戏本身就需要言语的参与,就像跳皮筋,孩子们通常需要大声诵读童谣和口诀,例如“小皮球,驾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运动能力,也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儿童在背诵读童谣的过程中,记忆的是经过锤炼的、简洁的、生动的文字语言,日积月累,会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吟唱儿歌可以帮助人们有效降低记忆的遗忘率[5]。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拔河


“一、二、三——拉!”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并肩作战,哨声一响所有人顺势齐心往后倒,磨得手通通红,累得结束后一下子倒坐在地上,可是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真好啊。



在拔河过程中,我们需要齐心协力来让自己的团队获得胜利,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互相帮助、众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懂得无论每个人的个子大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独特之处。这样的游戏也使儿童有机会更好地理解自己或朋友,从朋友那里获得社会支持或者给朋友提供社会支持,培养信任感和与伙伴之间亲密的情感关系。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过家家(角色扮演)


“我们假装这个是菜,我在这里炒菜。然后你从那边过来,我对你说:你回来啦!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过家家可能是最早的一种角色扮演游戏,几个伙伴分别扮演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如“爸爸”“妈妈”“孩子”“宠物”等等,利用简单的道具(也可不用),模仿成人日常家庭活动。如:做饭、照顾孩子等。




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成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研究发现儿童进行模仿成人的社会戏剧游戏的水平越高,智力分数越高[6]。在与其他儿童的互动中,心理理论也得到发展。心理理论是指对人们心理如何工作的理解,这反映了儿童如何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和预测。


有研究者发现,有兄弟姐妹的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更好,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玩假装游戏,有更多涉及欺骗或哄骗的互动[6]。而在假装游戏中,儿童需要用一个物体代表另一个物体,或者扮演警察和小偷,这时他们就会意识到信念可能与现实并非是一致的,并在游戏中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在照顾“家人”“病人”的过程中学会帮助他人、分享与合作。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搭积木


“妈妈快看,我搭了一个城堡!这里是大门,进来是花园,后面有一个湖。我们给城堡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从木质小积木到塑料拼装积木,再到现如今的乐高,无论形状如何变化,积木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发挥想象,运用多种不同种类的积木共同搭建实物。



这类游戏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儿童需要不断尝试,通过对比、推理、判断、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搭建积木时,儿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发散性思维,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领悟各种数学概念。


这种需要双手操作的建构游戏对智力的促进作用是长期而持久的。儿童在游戏中将自己学到的新技能和新知识进行整合,从而使智力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娱乐性:★★★★☆

成长值:★★★☆☆

亲密度:★★★☆



总的来说,在生理上游戏使儿童的肌体协调性和精细动作得到充分的发展。认识发展上,儿童的感知觉、语言、智力、思维、心理理论等方面迅速提高。


而在社会能力发展方面,儿童游戏发展的过程与他们社会化发展的历程几乎是同步的,经常参加社会性游戏的孩子通常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并在与同伴的相处中获得一定的社会技能。儿童在游戏中需要学会控制自我和情绪,以促进群体和谐。同时游戏也可以让儿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宣泄与转移消极情绪,克服自我中心[7][8]。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正在逐渐被各种电子设备所占据,一些传统游戏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它们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趁着阳光正好,让孩子们放下手机和电脑,和小伙伴们尽情感受愉快的游戏时光吧!


如果能回到从前,我想说“妈,我不只是在玩游戏,我还在游戏中,慢慢学会成长。”


参考文献
[1] 孔亚楠, 孙淑英, 刘薇, 何海宏. (2009). 1~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17(2), 145-146.
[2]井卫英, 陈会昌. (2002). 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 学前教育研究, (4), 36-38.
[3]Casey, William, M., Burton, & Roger, V. (1982). Training children to be consistently honest through verbal self-instructions. Child Development,53(4), 911-919.
[4]黄路明. (2008). 论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Z1), 92-94.
[5] 孙弘杨. (2018). 韵律对中国4岁儿童英语语言记忆作用的实证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6] 谢弗, 邹泓. (2009). 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 彭兴旺. (2013). 浅谈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周刊:B, (12), 199.
[8] 郭力平, 许冰灵, 李琳. (2001). 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心理科学, 24(6), 749-751.

作者简介:一修,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Spencer Kennjane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