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造就”了别人眼中的你

文:刘树祥
来源:环球心理资讯(ID:Global-Psychology)

Keywords

性别化名字 (gender orientation of names);

印象评价 (impression evaluation)

热情 (warmth)

能力 (competence)

人际交往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名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具有社会分类的功能。依据名字的性别典型性程度,可将名字分为性别化名字(包括男性化名字、女性化名字)和中性化名字。


名字隐含的性别信息影响名字的特质感知。根据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人们持有男性高能力、低热情以及女性高热情、低能力的刻板印象。以往研究发现,性别化名字能够激活性别刻板印象。对英文名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人们对常用男性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名字,而对女性名字的热情评价高于男性名字。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名字的热情能力感知进行本土化检验。


社会角色理论指出,性别刻板印象源于人们对两性传统的职业角色的观察,对两性“应该具有”的特质进行了严格规定,即男性“应该”是成就定向、高能力的,而女性“应该”是关怀取向、高热情的。若个体缺乏“应有”的性别特质则违反了刻板印象,人们会在认知和行为层面抵制那些反刻板印象的个体,以维护性别刻板印象。因此,从刻板印象维护视角出发,该研究推断在个体“应有”的评价维度(能力之于男性,热情之于女性),名字和性别不一致的个体可能会受到负面评价。


名字知觉对人际交往具有深远影响。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同他人沟通情感以满足亲和需要,同时也希望通过与他人协作实现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根据这两种社会动机,人际交往情境也可相应地分为交友情境和任务情境。名字对不同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有何影响呢?结合名字的知觉特征以及情境和特质的匹配关系,该研究假设人们在交友情境更关注潜在交往对象的热情特质,在任务情境更关注同伴的能力特质



综上,本研究通过三个研究,探究性别化名字在热情、能力维度的感知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名字对不同性别个体印象评价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

实验过程


实验一:性别化名字的热情与能力感知

目的:采用特质评价法,在热情与能力维度比较人们对男性化名字和女性化名字的感知差异。


被试:170名大学生被试。


实验材料:名字评价问卷,包括性别化名字(男女各50个)和热情能力特质词(热情维度特质词为热情友好、真诚可信;能力维度特质词为聪明能干、做事高效)。


实验程序:被试在热情和能力维度对名字进行1-7分的评价。


结果:方差分析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人们对男性化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化名字,对女性化名字的热情评价高于男性化名字


实验二:名字和性别对个体印象评价的影响


实验设计:采用2(名字性别化:男性化,女性化)×2(名字主人性别:男,女)×2(被试性别:男,女)×2(评价维度:热情,能力)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名字主人性别和被试性别为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对名字主人的热情和能力评价得分。


被试:121名大学生被试。


实验材料:问卷按照名字主人性别分为两个版本,问卷1中的人物均为男性,问卷2中的人物均为女性。被试随机填答一个版本的问卷。


实验程序:实验采用想象情境范式。首先,告知被试将参加一个印象评价研究。接着,向被试介绍有两位交换生将进入班级进行交流学习,且均为男生(另一批被试被告知为女生)。但因信息有限只能呈现两个人的名字,比如:男性化名字和女性化名字分别为“余铭辉”和“杜惠敏”。随后,被试在“热情的、友好的、真诚的”3个热情特质词以及“聪明的、能干的、高效的”3个能力特质词上,对两名交换生进行1-7分的评价。


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图1)发现,性别化名字影响个体“应有”的特质评价,名字与性别不一致的女性和男性分别给人以“低热情”和“低能力”的印象

图1 对不同性别化名字男女个体的热情能力评分注:
*表示 p < 0.05, **表示 p < 0.01, ***表示 p < 0.001,
“男名”为“男性化名字”, “女名”为“女性化名字”

实验三:名字和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实验3a交友情境下性别化名字和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实验设计:同实验二。因变量为被试对名字主人的热情和能力维度评价以及交往选择结果。


被试:136名大学生被试。


实验材料:问卷按照名字主人性别分为两组,每组问卷有5个版本,每个版本中人物的名字不同。问卷1-5中的人物均为男性,问卷6-10中的人物均为女性。被试随机填答一个版本的问卷。


实验程序:创设“交友”情,被试被告知参与一项情景想象研究,首先阅读指导语:您将乘坐大巴去郊游。由于您报名时间晚,车上只剩下两个空位,这两个空位的位置差不多。您可以在报名系统看到客车座位预约旅客的名字和性别信息。接着,被试需根据游客的名字和性别信息,在热情和能力特质词上对两名游客进行1-7分评价。


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性别化名字和人物性别的交互效应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被试对女性化名字女性的交往意向显著高于男性化名字的女性;被试对男性化名字男性的交往意向略高于女性化名字的男性为进一步研究性别化名字对女性人物的交往意向影响机制,建立热情、能力维度在名字性别化和交友意向之间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热情在性别化名字对女性交友意向的预测模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图2 名字性别化对女性人物交友意向的中介模型图

实验3b:任务情境下性别化名字和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实验设计:同实验二。因变量为被试对名字主人的热情和能力维度评价以及交往选择结果。


被试:131名大学生被试。


实验材料:同实验3a。


实验程序:任务情境指导语,您参加了一个知识竞赛,其中一个环节要求两人组队完成一项困难任务。赛制组为您随机安排了两位参赛选手,您可以看到选手的名字和性别信息。接着,被试需要根据选手的名字和性别信息,在热情和能力特质词上对两位选手进行1-7分评价。


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性别化名字主效应显著,被试对男性化名字主人的搭档意愿高于女性化名字主人


为进一步研究性别化名字对男性人物的合作意向影响机制,建立热情、能力维度在名字性别化和合作意向之间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能力在性别化名字对男性合作意向的预测模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图3 名字性别化对男性人物合作意向的中介模型图

结论


该研究从性别刻板印象维护视角探讨了名字和性别影响个体评价的模式,首次从评价者动机的角度考察了名字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心理机制,为名字的社会心理认知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佐斌, 刘晨, 温芳芳, 谭潇, 谢志杰. (2021). 性别化名字对个体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 心理学报, 53(4), 387-399.


—END—
作者简介:刘树祥本文转载自环球心理资讯(ID:Global-Psychology),由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主办的电子刊物,当前设有七个专栏(基础;发展;应用;脑科学;前沿;互动;科普),是研究生们自我锻炼、相互交流、心理学研究者了解国内外心理资讯的平台。

责任编辑:小鲸鱼 木沄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