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好面对死亡了吗?

这篇文章的雏形是前段时间结课的医学伦理学的小论文,觉得这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稍作修改之后与大家分享(老师如果您也看到这篇文章,放心这就是我本人,作业没抄袭(。・∀・)ノ)

死亡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必然归宿,普遍到就像日升日落、四季更迭。然而它又是神秘的,真正对它有过完整体验的人都已不在人世,而现在尚存于世间的我们对它所知甚少。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一向是“乐生悲死”、“重生恶死”的,“死亡”和“痛苦”被紧紧联系在一起,“生”与“死”被完全对立,人们对死亡的话题避讳莫深,生怕不小心戳中哪根敏感的神经,又徒惹伤悲。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又有多少为求永生遍访天下以寻仙丹神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死亡成了一件非常恐怖、值得害怕的事情。我们在逃避死亡的现实这件事上,可谓是竭尽全力。

然而事实上,在天地宇宙间,生死从来都不是割裂开的,草木有枯有荣,人亦有生有死。生与死,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总是相伴而存。无论怎么回避,也逃不过最终还是需要面对生死的现实。

逃避死亡,拒绝去思考死亡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逃避思考生命的价值。不能正确地认识死亡,也代表着同时面临着“人生为何”的疑惑,在特定的遭遇之下,生本能和死本能无法相互调和,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产生了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

那么死亡的意义在哪里,而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

既然人终有一死,一丝不挂地来到人世,终其一生奋斗,依旧是什么也带不走,那么,人生就是虚妄的吗?就失去意义了吗?

因为脑部控制着人对世界的感知,在《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中,作为脑神经外科医生的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时常面临着对于生命意义的考量,他有这么一段独白:“如此的紧要关头,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还是死亡,而是到底怎样的人生才值得一活。你愿意用失去说话的能力,来交换多几个月的生命,默默无声地度过余生吗(也许你要替自己的母亲做这个决定)?你愿意冒着丧失视力的危险,来排除致命脑出血的哪怕一点点可能吗?你愿意右手丧失行动能力,来停止抽搐吗?你到底要让孩子的神经承受多少痛苦,才会更愿意接受死亡。”

这些问题终究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同的人对于生命里各种感官的重要性以及对风险的评估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然而这一连串的问题也迫使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赋予了生命意义,从而值得一活?

时间是会逝去的,生命是会结束的,然而生命历程中,我们所有经历也是真实存在的。在生存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里,我们都真实地在感受着生命,这样或喜或悲的感受,给了看似虚妄的生命以鲜活的血肉。

可能由于不同的经历,人们形成了不一样的价值取向,对于人生的终极目标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是对快乐与美好的追求却始终是统一的。如何在这样有限的人生里尽可能多地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了每个希望“活得更丰盛”的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知道终有一天会走向消亡,所以明白生命的有限性。

当我们在谈如何面对死亡的时候,不管是我们自己的还是身边人的,它其实总是会关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怎样活着,怎样好好活着。因为“知死”,所以“贵生”。

纵使每个个体的人生追求是有差异的,但是所有追求的最终指向都是这些个体所认同的美好。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是为了守住或是创造更多的美好和快乐。

只是这些美好与快乐的着眼点或大或小,有家国情怀,有闲云野鹤,也有功名利禄。在这里我们不去评判某种价值取向的好与坏,但当我们开始以终为始的思考,就会发现,往往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汲汲以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死亡的存在,也让人更深入地去思考:“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他强调:“对死的必然性领悟,可以促使人从沉沦、异化中醒悟过来,积极筹划自己、设计人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

死亡会是每个个体的必然经历,虽然我们期待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丰盈的意义,但也要正确地看待这种样的有限性,对于死亡不必过于焦虑,纠结于功业未成,死期不定。


整日生活在紧张担忧的情绪里并不能带来更好的人生体验,反而得失心过重,失掉了自由。依照自己的心意过好每个当下,物来顺应,坦然相对。

死亡是一瞬间的事,而走向死亡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着去面对死亡是一个伴随终生的大课题,死亡教育的存在不是为了美化死亡,而是借此让人从一个更客观的视角去看待生命的终结,它的终极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怎样去珍惜生命、怎么去寻找价值,以形成健全而积极的人生观。

庄子有言:“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以如此超脱的态度来看待生死,或许对于寻常人很难做到,但也能从这样的逍遥中获得一种力量,学着更从容老去死去。

知死而不贪生,知死而不畏死,贵生知生,物来顺应。或许一切正如荀子所言:“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具善,人道毕矣。”

在此引用陆有铨在《躁动的百年》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知死方能知生,人要在荒诞的世界中使自己的生活不荒诞,使自己的生活富有意义,那就要珍惜自己短暂存在的价值,坚决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努力做一个自由的人。


原创:米粒咪哩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