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担心错过什么吗?

文:虾 
源自: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ID:psyonline)  


  • 有一天你发现朋友圈里的姐妹都追起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不爱看选秀综艺的你甚至都看不懂她们在朋友圈里发的梗,你是否会为了融进姐妹们的话题而选择去看一档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综艺?

  • 不常见面的高中同学在学期末晒出一条九格图的朋友圈,图片的内容是他在大学生科研竞赛里获得的优异成绩,刷到这条朋友圈的你感到羡慕的同时,会不会心里突然感到慌张与焦虑,甚至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如果屏幕前的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可要小心了,

 

因为这很可能是错失恐惧症的前兆喔。

  

01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是指一种由患得患失所产生持续性的焦虑,患上错失恐惧症的人总会感到别人在自己不在时经历了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它也被定义为一种对后悔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使得你情不自禁地陷入到对错失结交社会关系、获取新奇经历、投资机遇或是其它好事的忧虑之中

 

换言之,当你想象事情可以变得不是现在这样子的时候,这种焦虑就会不断向你袭来,让你感觉自己对于如何安排时间的决定永远是错的。

 

错失恐惧症一开始指的是对某个社交事件、某段社交经历、某次社交互动既没参与也不知情的忧虑,但后来范围渐渐扩大到一种普遍的焦虑感,如因社交网络上他人展示出的完美生活而感到焦虑。

 

有错失恐惧症的人也许并不清楚有什么被他们错过了,但仍然恐惧于在错过的那一刻别人可能有一段愉悦的时光或是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根据新浪微博上曾进行的微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自己有严重的错失恐惧症的受访者占比达15.2%

认为自己完全没有错失恐惧症的受访者占比为21.7%

不会拒绝邀约的占比为17.4%

没带手机或没电就会心烦意乱的占比为58.7%

会一直使自己QQ保持在线的占19.6%

会一直查看邮箱的占8.7%

会一直刷微博查看最新话题的占32.6%

 

通过对人们精神需求的观察,错失恐惧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精神需求满足的长期或即时的亏欠,换而言之,精神需求的满足与错失恐惧症有显著的关联。

 

02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论假设了所有人都试图满足的三种需要:能力、关联性和自主性。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这三种需要本质上是心理性的,它们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

 

对于健康的机能来说,这三种需要的满足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了其中一种或两种需要,又或是糟糕到一种也没有满足,那我们就无法维持心理的健康。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可导致内在动机的产生,内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

 

我们之所以做出内在动机的行为,是因为我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不是为了获得奖励,或是为了避免惩罚。

 

相反,外部动机针对的是活动所指向的外在目标,是指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的倾向。

 

 

外部动机分为三种类型:外在调节型、摄入调节型、认同调节型

 

  1. 外在调节型

    是指个体的行为完全遵循外部规则,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外在要求或是为了获得附带的报酬的一种动机类型,例如学习外语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2. 摄入调节型

     

    是指个体吸收了外在规则,但没有完全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是相对受到控制的动机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是为了避免焦虑或责怪,或是增强自我,例如学习外语是因为如果不能用外语跟朋友交流会感到难堪;

     

  3. 认同调节型

     

    是指个体对一个行为目标或规则进行有意识的评价,如果发现这个行为是重要的,就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的一种动机类型,如渴望成为一个可以说外语的人。

 

根据自我决定论,对于错失恐惧症的患者们来说,其作为基本需要的能力、关联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刺激内在动机的动力的不足,错失恐惧症的患者们依赖社交媒体,不经意间以他人的生活为指标,在经历了嫉妒、焦虑等情绪之后盲目追随他人做法的行为并非理智。

 

例如看到身边的朋友在打卡网红餐厅自己也跟着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考雅思就跃跃欲试。

 

不管是打卡网红餐厅还是考雅思,这都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盲目跟风的行为,其行为动机是侧重于摄入调节型的外部动机并非是发自内心的真正选择。

 

03错失恐惧症的成因

 

错失恐惧症的成因也与他人的社交生活的了解透明化、实时信息量扩大化相关

 

根据使用与满足研究,人们积极地选择和使用社交媒体来满足其获取资讯和保持联络的需求,随着国内网民数量的逐步上升,升级换代后的社交媒体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在铺天盖地的社交媒体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情感极易受其影响,各类社交网站与社交软件忠实地反馈着好友们的最新动社交网络动态。

 

人们也乐意把生活中光彩照人的一面展示在社交网络之中,有不少人感觉自己正沦为他人幸福时光的旁观者而感到闷闷不乐。

 

互联网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通过朋友圈和微博我们可以知道三分钟之前有人打卡了著名景点,也可以知道一分钟之前同班同学拿下了五百强企业的offer

 

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在不经意间与他人比较,产生了落差感,担心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活动与体验从而患得患失。

 

04如何克服错失恐惧症

 

那对于已经有错失恐惧症的人来说,

 

应该如何克服这一难题呢?

 

1. 减少使用及社交媒体的频率

 

过度沉迷于社交网络并不是一件好事,朋友圈不刷它也并不会消失,适当地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选择参加其他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全身心感受自己生活里的乐趣而不是以他人的生活为指标。

 

2. 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错过的社交活动即便参加了也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收获,为了融入社交圈子而逼自己看的综艺即便融入了话题也不是自己心里的第一选择。

 

互联网把异彩纷呈的世界浓缩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供人浏览,你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好友发的动态。

 

别人发在社交网络里的高绩点或许是她日日夜夜努力奋斗来的结果,异国旅行也或许是他辛辛苦苦攒了很久的生活费才定下的旅程。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并非他人做得到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跟着做,要懂得量力而行,认真了解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是否有意义,能否从中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END-

 

作者:虾 ,本文已获微信公众号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ID:psyonline)授权转载。  
排版:小鲸鱼  Bobby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