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过真正的无力,你才开始活得像个人

作者:罗近月
首发: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我在家里休息半天,无奈对面楼里一对母子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一个小时。做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好奇心,让我竖起了耳朵,看看他们到底在为什么而争。

开始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大声哭闹,妈妈在严厉地提要求:闭倒,不准哭。

小男孩接着哭,声音明显下降了一些,但过一两分钟,孩子仍在哭。母亲开始大声训斥:跟你说了不要哭你听到没有,不要哭,你听到没有!

妈妈发火了,小孩哭得更厉害了,缠着妈妈撕心裂肺地喊:妈妈!妈妈!妈妈!……

妈妈又说:让你不要哭,不要哭嘛!你不要哭!

孩子哪里马上能停得下来,母亲很不耐烦,过一两分钟后又开始训斥,孩子又开始大声哭、大声喊。

过了好一段时间之后,还有一个老人加入劝说,对孩子说:妈妈让你不要哭,你就不要哭嘛!你听话嘛!

但是,对孩子仍然没用。

妈妈和孩子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循环:

孩子哭——妈妈阻止——孩子继续哭——妈妈躁狂——孩子更大声哭——妈妈阻止——孩子继续哭——妈妈又躁狂……

他们一次次地重复着这个循环,我都没有耐心听了,转身去做其他事。又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个家庭才终于平静了下来。

如果感同身受地站在这个妈妈的位置,我会特别的无力。她想要孩子停下哭声,可是孩子仍然要哭,在孩子面前,她已经失控了。

可是,她并没有放弃控制,她还一直在努力,但越控制就越愤怒,孩子就越恐惧忍不住要哭。

在这一场母子的纷争中,只要孩子一直哭下去,妈妈就完败给了这个孩子。妈妈一定觉得自己能控制孩子,当孩子难以掌控的时候她就会无力,她不能接受无力,就会想拼命管住孩子的哭,自己就会一直被消耗下去。

我问自己:跟孩子这样耗一个小时,你能坚持下来吗?

我不能,因为听着都很累。可是,这位妈妈不累吗?不疲惫吗?不无力吗?

似乎这位妈妈没有感觉到这些,当她在努力控制孩子不要哭的时候,这不像是一个人,更像是个机器人。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位妈妈一样的机器人,他们从来不会认输、不会妥协、不会无力,却无时无刻不在攻击和消耗自己。

真实的世界里,处处都充满着无力

以前听一位医生谈起,医生的职业无论在哪里,自杀率都很高,特别是那些经常面对死亡的医生。

在心理咨询行业里,如果没有很好的个人成长体系和自我观照的功能,见过太多来访的痛苦和无助,咨询师会很容易产生自我耗竭。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讲,她说每次去开导朋友,心理都很不是滋味,而我的工作简直让她难以想象,如果要每天要听好多人谈自己的困扰,她觉得自己一定会崩溃掉。

实际上,以前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从来不会无力的人。遇到事情,我相信总会有办法,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着坚定的信念,让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能把我打倒。

后来,我开始做咨询了,我一样带着很坚定的信念,我想做好,我很想帮助他人,所以我学了很多知识,但我仍然感到很匮乏,因为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我总是处理得不够好,我把这些问题都归因成自己不够努力。

直到我去学习家庭治疗,做了几十年家庭治疗的老太太告诉我们:即便我做了这么久,面对有些家庭还是无能为力的。你们也要观照自己的无力,要接受有些家庭你帮不了,有的婚姻你救不活,你才开始是一名真正的治疗师。

这句话,挫败了我的执念,也救了我。

如果一名医生,不能接受自己的病人可能会死亡,他要求自己必须救活每一个病人,那么他就会先死于自己的内疚。

医生唯有接受无力,才能从最紧急的状态中将自己抽离出来,有条不紊地开始自己的医治过程。

而我也只有接受无力的可能,接受可能帮不了每一个人,才能让我不过度卷入急切帮助的误区,看到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这恰恰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允许自己会无力,会在有些咨询里无计可施时,我发现我的个案也开始更真实了,他们开始更敢于呈现自己的脆弱,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开始更活得像个人样。

不仅是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这两个职业会遇到无力,实际上在生活面前,无力其实无处不在,人人都会有艰难的时刻,问题在于我们的选择:是否认它出现,还是允许它存在?

否认无力,我们就把自己当成一台机器,可是我们注定无法成为机器,迟早会被自己的不完美挫败。允许无力,我们才接受了自己作为一个人存在,有着最真实的情感,有着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每个人的人生,

都需要被无力好好教育一次

我听过很多人讲述过自己的无力,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会把这些无力定义为负面的、羞耻的或者糟糕的。

他们会不停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要如何走出来?”

目的只是为了避开这个他们不想面对的“糟糕”自己。

再回溯到他们的成长经历,你就会发现无力是不被允许的。甚至,无力某种程度上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禁忌。

比如,你随处可见,对那些深陷问题的人的贬低:你不能总说这些负面的东西!你怎么不能振作一点?你怎么就不能想开点?如果你再努力一点,问题一定就可以解决?

或许我们的人生都是被这么打鸡血走出来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需要这种灌注希望的牵引,同时也非常需要接纳无力的教育。

灌注希望,决定着我们觉得自己能走多远;而接纳无力,意味着当你跌倒的时候是否还能重新爬起来。

在我的工作中,我见到过很多在努力爬起来的人,但是周围人都觉得这还不够好,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够好,当矛头指向了自己,他们再使力也爬不起来,

问题不是他们不能够爬起来,而在于他们不接受自己会跌倒,不接受跌倒会带来如此多的无力,无力让他们自己感觉很羞耻,就只能一直打击自己,直到自己永远也爬不起来。

所以,不论一个人的人生有多么顺利,只有真正经历过一次跌倒,被无力好好地教育过一次,心理才具备足够的韧劲,才能面对一个复杂且多变的现实世界。

体会过真正的无力,你才开始活得像个人

有人说,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三次成长的考验:

  •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 第二次是经历彻底无力的时候;

  • 第三次是尽管无力存在,你还是会尽力活出自己的时候。

经受过这些考验,你就越能理解这些世界,理解他人的遭遇。相反,你迟早都要亲身经历一次,才会重新活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比如,我们会遇到一些很优秀的天之骄子,一直成绩优秀,可是某一次遇到一个巨大的人际关系打击;又比如有些事业顺风顺水的人,突然遇到一个无比突然的情感打击。

这些考验,有可能让他们深陷抑郁,甚至是放弃生命。因为,在他们的人生里,从没有为无力留出空间。那些过于流畅的顺境,让他们过于相信的自己的能力,却不能永远地阻挡无力的来临。

无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正视它的存在,把它当成敌人一样来驱赶,而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感受而已,我们完全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来自欺欺人。

还有的人,对自己失望至极,无法接受自己会无力,又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同样也不会允许孩子无力。

孩子会迅速背上成人的躯壳,等他们长大之后,也会对自己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对周围人极端挑剔。当她们没有作为有真情实感的人被对待过,她们就会无法理解其他人的感受。

每个人的人生,不论你早一点,还是晚一点,迟早都会被无力狠狠地教育一次,直到你缴械投降,不再逃避和躲藏,你才开始活过来,理解人生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苦,每个人都很不容易。

所以,唯有跌入过无力的坑,你才会捡回丢弃的半个自己,将自己从机器人升级成一个活人!

——END——

作者简介:罗近月,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坚持用最简单的语言剖析两性关系,让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微信公众号: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新书《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当当有售。

排版:小鲸鱼 JXLF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