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小事都可能是被忽略的创伤

文: 王瑞
来源:安慰记心理小店(ID:Clarifymind)

只要一件事情符合下面三个特点就是创伤 


  • Unexpected: 没有料到它的发生


  • Unprepared: 自己毫无准备


  • Inevi: 对于防止它的发生无能为力


最近跟副店申请了一笔不小的经费,跟着一个美国的精神分析师学习创伤恢复课程。


讲师名叫Janet Bachant,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一位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家。


曾是911后「纽约灾难咨询联合会」的总负责人,在创伤治疗方面有着长期且深入的研究。 


通过这个课程,我也终于清清楚楚地了解到创伤的真面目,它可能是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无处不在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是被忽略的创伤。


当时老师讲到创伤的定义时,说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而且创伤在我们的脑子里是被情绪浸泡充满的。


所以每次我们感受到某种强烈的情绪时,可能就是创伤再现的时刻。 


并提出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三个创伤特点: 


  • Unexpected: 没有料到它的发生


  • Unprepared: 自己毫无准备


  •  Inevi: 对于防止它的发生无能为力



当Janet逐一讲出这三个特点,笔记本的记录中同时全部把它们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突然就跳出了我在小学的时候这么一件小事——


我和妈妈各骑着一辆自行车,她前我后地在街上骑行,好像是要去一个商场买东西,我当时特别期待,也很兴奋。


在等一个红绿灯的时候,由于我那时候脚还够不到地面,所以需要完全从车子上下来等待,绿灯一亮,我需要再重新骑上去。


这个过程肯定比大人直接一脚蹬地骑出去要慢很多,所以当我一抬头的时候,我已经看不到我妈妈了。


当时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消失击懵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手机,没法联系她,原地等又怕错过,很焦躁很恐慌。


当时幸好离家不远,我就骑了回去,在家里等。

我想如果妈妈找不到我了,一定会回家来的。 

结果一等就是半个小时,在这个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经历了Janet提到的三个状态:

1. 我完全没有料到,在我开开心心和妈妈一起去商场的路上,会在一抬头的瞬间就看不到她了;

2. 我对此显然毫无准备,所以在事情发生的瞬间,我无论是身体还是脑子都是冻住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3. 而对于当时那个没有电话、也不知道商场在哪,只能坐在家里等待的我来说,我对于妈妈的消失无能为力…… 

这听起来其实就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对吗?

好像什么伤害也没有发生,什么结果也没有造成。

但这并不代表影响是不存在的。

跟着课程的进度,我也在思索自己的成长,这件事情和我现在人格中的一些层面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是有的。

老粉丝可能对我之前的两次闭关会有些印象,我是那种对于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一定会提前交待得一清二楚的人,避免让大家有一些担心和误会。

也许这种总是要多做一步的心理状态,就是源于小时候经历的一些类似的事件叠加起来的结果。

因为我担心如果自己没有说清楚,可能就会经历我在小时候的那种无助感。

我自己也会关注一些总是消失的公号,我发现作者在消失了很长时间以后,可以无缝衔接地聊着新的话题,也并没有解释什么。

这样的差异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思维模式上的冲击 —— 原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事无巨细的解释,原来是可以这样的。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非典型性创伤的来访者,曾经的成长经历中,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灾难或者暴力事件,但却充满着像我刚才描述的那种容易被忽略的小创伤。 


这些小创伤并不是发生了就过去了,它会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的眼光和方式,写进我们的人格,变成我们现在的样子。


坏消息是,这个人格书写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我们不能回到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过之前的自己;


好消息是,这个人格书写的结果不是固定在此刻不变的:


我们从现在起,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说了什么、尝试了什么,都会对我们的人格进行再加工。


比如我现在用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交流是一种再加工,比如我尝试不再要求身边的人也为自己的每个行为做详细的解释是一种再加工。 


总之,我们可以一起,一点一点继续重塑我们的人格,它的未来和潜力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力能到达的边界。


— The End —


微信公众号简介:安慰记心理小店(ID:Clarifymind),一个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小店会用文字、视频、电台等多种方式;结合心理研究、书籍和电影,变成各种实用的心理方法和武器,帮助大家将心理学应用在生活中:接纳真实的自己,实现期待的生活。
排版:小鲸鱼  我讨厌蚊子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