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要求听话的小孩,长大再优秀也会焦虑”

在这个高呼“活出自己”的时代,我们却都不同程度地,僵化在十几年的教育分数体系中。

 

当自我严重缺失,功利主义成为学习的主导价值取向时,一切问题开始潜伏。

 

社会很焦虑,而最大的焦虑就在教育上。

 

创建属于自己生活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铲除整个教育系统,潜移默化地在我们心中播下的那颗恐惧失败的种子


教育焦虑带来的困境

 

从小被要求听话的小孩,哪怕成绩再优秀也容易焦虑。

 

自我严重缺失的孩子活得特别小心翼翼,无论取得多少现实上的成功,都不能抵御他们内心的羞耻感和对自己的否定。

 

某种意义上来说,越成功越脆弱。

 

教育对人的评价只剩下分数这个唯一的标准,长期被灌输这种衡量自我的标准。

 

大家渐渐习惯把“追求分数高低、工作绩效考核和别人的期待”当做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单纯而直接,就是为了这些。

 

其他的一切都是无谓的消遣,也很难在其中找到快乐的体验

 

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提供充分的自我肯定和价值观,深陷其中的人们会自我禁锢,失去了对真实生活的连接感。

当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时候,孩子会失去真实感,失去与世界的情感连接。

 

一切向分数看齐,忽视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教师,家庭的教育观。

 

很多孩子,开始分不清现实感和虚拟感。

 

为什么会分不清呢?

 

因为他们的世界一直处于学习之中。孩子从小到大的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没有和世界的连接,没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没有足够的朋友,没有情感的连接。

 

当今孩子现实感非常弱是教育的结果。

 

他们缺少情感的连接和滋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情感依托。

 

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学习,没有关系。

 

在一味追求成绩、应付考试的过程中,许多父母渐渐忘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忘了该如何养育孩子才能使其身心健康、平安成长,也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孩子首先是一个被尊重的独立个体,拥有健全的人格,然后才是为人子女。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在壹心理平台新发布的一份《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57.77%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凭感觉教育孩子,缺乏有效的方法。

 

要将孩子培养成为一名有素养、身心健康、独立人格的人,的确需要有正确合理的方法,不能只盯着成绩和考试、只懂“鸡娃”,而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广阔,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a. 健全人格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社会教育家、个体心理学创立者阿德勒提出: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教育要关注核心素养,而人格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

根据教育学家“陈钱林”的“健全人格”坐标图,人应该是自然人、社会人和精神人,这是人格基础。三者都要重视,发展上要达到一个平衡,否则就是不健康的。

 

要培育健全人格,就要追求健康生活,满足自然人的成长需求;追求成功和美丽,满足社会人的融入社会、被尊重的需求;引领精神成长,满足精神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这也正契合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五个层级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只有满足它们,人才能健康地成长,获得人生成就。

 

b. 家庭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家庭教育中的将人格基础拓展为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游戏、探究、志向、规则、幸福感、价值观12项素养。这些都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多加重视,同步培养和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核心是自律、自学、自立。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尊重他人,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等等。

 

最关键的是,要注重孩子的幸福体验,因为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c. 教学的本质是个性化学习

 

现在讲求“家校共建”,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很重要,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也很重要。这两者需要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和配合,实现行动一体化。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注重自学。


 

写在最后

 

身为父母,如何教养孩子也许是一辈子的难题。

 

父母首先要成为合格的父母,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孩子。

 

家长代际变迁下的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升级,新生代家长更加重视子女底层思维和品格的塑造,而孩子内心的富足更难能可贵。

 

内心是否充盈,取决于把多少人多少事放在心头,如果只是看重那些世俗的要求和标准,而别无其他,那么无论满足它还是失去它,都只会落得内心的空洞。

 

在别人的要求之外,找到些真正属于自己的热爱,跳出僵化的数字目标之外,不带标签和人设限定地去活着,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

 

当你不再奋力去追求人生意义,反而更容易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

 

『壹心理 · 鲸选会员』专属福利,每月25号定时放送!!

 

10场大咖直播,会员免费看!!!

 

壹心理荣耀导师——鲸Master大咖直播,明星导师“丛非从”之教育主题直播。

 

7月22日晚8点(本周四),提前开启福利专场!~

 

↓保存图片,扫码报名↓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