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鲶鱼效应,在职场中如何体现? | 心理词条

01

阐述定义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应用广泛,企业领导者常利用鲶鱼效应的心理机制通过竞争机制奖励制度,来激活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利润的目的。

了解鲶鱼效应,可以进一步深刻了解人们面对竞争的心理状态及其本质特征。当职场上具有“鲶鱼”性质的元素出现时,可以借鉴此效应的原理加以应对。


02

背景/来源

 

鲶鱼效应最早来源于一个发生在挪威渔民身上的故事。挪威人对沙丁鱼这种食物十分钟爱,因此很多渔民都以捕捞沙丁鱼作为谋生手段。


由于捕捞沙丁鱼的海域路途遥远,而且沙丁鱼是一种极为不耐运输的鱼类,所以它们在渔船上会出现大量缺氧窒息死亡的现象。而鲜活沙丁鱼的价格是死沙丁鱼价格的几倍,渔民们无法带回更多鲜活的沙丁鱼,意味着损失了大量的利润。


因此,如何保持沙丁鱼的鲜活率,成为渔民们的困扰和难题。但是,有一位渔民却总是能带回来活蹦乱跳的沙丁鱼,这让其他渔民非常羡慕。大家都想知道他有什么“灵丹妙方”,这个谜底直到渔民去世以后才被解开。


原来,这位渔民返航时,总是在沙丁鱼槽一只鲶鱼鲶鱼进入到陌生环境会不安的到处乱窜,同时鲶鱼又是肉食鱼种。所以,当沙丁鱼看见在水里横冲直撞的鲶鱼时因为害怕被吃掉而进入一种警戒状态,也在水槽里来回游动从而获得大量氧气,这样沙丁鱼运输窒息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十分典型。当一个人才队伍发展到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时,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负责意识就会降低,付出的努力水平也会降低,随之生产效率就会下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和中国古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候,就需要导者利用鲶鱼效应的本质,在员工队伍内部施行竞争机制奖励机制、考核机制激活团队竞争意识,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活力。


或者空降一位具有鲶鱼特质的新员工利用新员工的新思维、新作风、新标准激发其他员工的竞争意识,以促进个体能力的提升来达到团队活力提升的目标


03

案例分享


在自然界中,“鲶鱼效应”十分常见。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下令猎杀鹿的天敌——狼。随着天敌数量的急剧减少,森林里的鹿快速繁衍,很快超过了10万只。


大量的鹿很快把森林中的植物啃光,致使大片土地裸露。种群数量的急速增长,也让疫病在种群中蔓延。很快,鹿群因为缺少食物和疫病流行数量锐减。


1942年,整片森林只有八千只病鹿。表面上看,没有天敌的鹿群应该得到很好的繁衍才是,事实上失去竞争,长期“不动”却导致了整个族群的生存危机。


在企业里这种现象更为常见,缺乏变化的工作环境会让员工进入一种工作懈怠的境况,缺乏竞争力,没有紧迫感,没有危机感,工作积极性降低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总裁本田宗一郎就曾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公司里到处游荡、游手好闲的员工在严重拖企业的后腿经他观察发现,这些人不是没有完成工作的能力,显然全部开除会给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于是,他就运用了鲶鱼效应,着手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


他首先从销售部入手,因为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打破现状,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最终,本田先生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展现了不同的工作作风,尤其是他丰富的销售经验、过人的学识、强烈的工作热情和惊人的意志力,很快扭转了销售部“一潭死水”的现状。


销售部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月销售额直线上升。不仅如此,销售部作为龙头部门,为其他部门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各部门工作热情和活力得到激发,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本田深为自己有效地利用了“鲶鱼效应”而得意,空降的人才创造了一种充满忧患意识的竞争环境,极大调动了员工队伍的整体活力,实现了“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人才效应。


04

相关科普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现象叫做“社会懈怠”,也称为“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也就是老话常说的“磨洋工”。


主要原因是因为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下降,被评价的焦虑减少,行为的内驱力就会相应下降。这也是我们在一些发展稳定期的大企业中常见的现象,就是一种社会懈怠。


美国学者扎荣克(R.B.Zajonc,1965)曾提出一个“优势反应强化说”,用来解释社会促进与社会干预的现象。他认为,当他人在场,个体的动机水平就会提高,其优势反应易于表现。


优势反应就是指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这一假说提出以后,许多研究者深化并发展了这一假说,研究表明个体可能通过竞争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社会促进的效果。


鲶鱼效应,就是利用人事上的变动创造了一个他人在场,使得原本工作系统中的个人因为感受到危机感、紧迫感,动机水平提高了,效率提高,业绩就自然提升了。

 

05

个人见解

 

对于企业来说,充分利用鲶鱼效应,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提高团队的集体竞争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应用鲶鱼效应:


一是招聘与配置改进。进一步促进人才队伍的流动性,放开高管人才的外部引进,尤其是年轻人才的引进,给企业内部的老员工创造一个充满竞争力的环境,给闲散人员和落后的管理人员以压力,使他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激活他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是培育鲶鱼型人才。在企业内部,也应当培养一些鲶鱼型人才。首先要创造一个适合鲶鱼型人才发展的企业环境,倡导积极、创新、高效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进行创新。


要完善配套奖励激励机制,对于在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员工要及时加以奖励激励,以此来促进其他员工对于奖励的追求动机。


也要加强鲶鱼和沙丁鱼的良好交流互动模式,可以通过一些培训、交流会等形式,让鲶鱼能够把创新的思路、先进的经验向守旧的沙丁鱼传授,以重新调整沙丁鱼们的认知系统。


三是创新应用绩效考核。当有外部评价系统的时候,员工们都会努力在工作中更快一点更好一点,实际上这是一种隐含的竞争动机。


应用绩效考核,可以将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努力和成果进行量化,就会更有效地激活彼此之间的竞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也要与薪酬待遇挂钩,让员工的努力能够得到切实的回报,才能真正巩固鲶鱼效应带来的成果。


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都应当追求成为一条鲶鱼,这样自己就不会在时代的发展中被淘汰。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浪行舟,不进则退。


很多时候,人们以为原地不动是维持现状,实则早已被他人超越,自己则是走在倒退的路上了。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命题和挑战,每个时代也都在淘汰着很多人,这样也许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吧!


所以,在个体成长方面也可以应用鲶鱼效应。


一是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依靠学习,才能始终跟住时代发展的脚步。学习应当涵盖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凡是人们不能适应、不能理解、不能处理的难题,都可以尝试通过学习来找到解决方案。


在我们之前,世界上有无数人已经遇到过这些难题,其中有些人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即使找不到解决方案,也能够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力量、获得感悟。


二是保持与众不同的风格。即使在一个固化的体制内,人们也应当追求与众不同。不与所处的环境同流合污,始终明白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走的道路在哪里?


时刻保持警觉,不盲目从众,不随波逐流,始终有自己独特的处事风格和做事风格。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力,努力成为一个时代压不住的人。


三是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身处鲶鱼效应的风暴环境中,自己也应当保持清醒的思考。鲶鱼效应不一定每次应用都会带来好的效果,比如鲶鱼过多,破坏性过强,就会打乱沙丁鱼的内部秩序,导致沙丁鱼大批出逃的情况。


所以,当发现自己处于鲶鱼效应中,要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鲶鱼效应的初衷是否和自己的职业发展相一致,是否在某种程度阻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等。


这样,就可以随时根据职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应对措施,而不是被裹挟着亢进工作或者消极应对,始终走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和道路上。


总之,无论是鲶鱼还是沙丁鱼,都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目光不仅仅聚焦于自身,也放眼外界,去看看其他人的表现。在不同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的碰撞中,自然每一方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毕竟,这世界上,变就是唯一的不变。


参考文献:
1.段俊平.管理的“鲶鱼效应”[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4,(11):16-17.
2.周波.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下),2020,(01):84-85.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72-173.
原创:宋静雅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