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交换论?对我们有何启发?| 心理学词条

# 壹心人6大作业2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01

阐述定义

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将人际传播重新概念化为一种社会交换现象(a social exchange phenomenon)。

它认为“自我利益”(self-interest)是人际传播的推动力量,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是趋利避害,于是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成为了人们在互动中的倾向,因此它主张应尽量避免人们在利益冲突中的竞争,应通过相互的社会交换获得双赢或多赢。

社会交换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乔治·霍曼斯1910年生于美国波士顿,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主要都是在哈佛大学完成的。

乔治·霍曼斯提出的六个命题奠定了社会交换论的基调,彼得·布劳在很多方面修正和发展了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彼得·布劳1918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于1939年移居美国。

02

背景|来源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始于他对功能学派的不满。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单位是人,而不是功能学派所说的社会角色或社会结构。

他说社会学中所研究的制度、组织以及社会都可以分析成人的行动,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包括情感、报酬、资源、公正性等等。

  • 基调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包括以下六个命题:

(1)成功命题:在一个人所做过的所有行动中,若其中某一特定行动经常得到酬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重复该行动。

(2)刺激命题: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带来的结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则这个人就越有可能做出该种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则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的价值也就越低。

(5)侵犯——赞同命题:这一命题包括两个副命题:

第一,若以个人之行动没有得到预期酬赏或甚至受到没有预期的惩罚时,此人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

第二,若一个人的行动获得了预期的酬赏或得到的酬赏比预期的还多,或此人的行动没得到预期的惩罚,则这个人会产生喜悦的心情,并可能做出别人赞同的行动。

(6)理性命题:在面对各种行动方案时,行动者总是选择价值最大和获得成功的概率最高的行动。

  • 发展


彼得·布劳指出使行为变为交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某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布劳还进一步将行动者期望的酬赏分为“外在酬赏”(如金钱、商品和服务)和“内在酬赏”(如爱、尊敬、荣誉和职务等)。

布劳认识到霍曼斯式理论只适合于解释小群体内成员面对面的互动。而在布劳看来,面对面互动的小群体内的交换与大型和复杂社会群体内的交换是不同的。

于是,布劳在霍曼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复杂组织中的交换与权力。

在普遍存在权力分层的大型复杂组织中体系中,只有当这种关系无论是对下层成员还是对上层成员都有好处是才是交换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对等关系可以被强制性的权力所取代,地位较低的成员只能取得较少的报酬。

强制性的权力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这种关系是用消极的惩罚手段来维持的。这种复杂群体内的分层体系一旦建立,它就是用权力关系而不是用社会交换来维持的。

03

相关科普

对社会交换论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斯金纳全名为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即提供某种报酬)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根本规律,心理学作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应该研究如何安排正负强化,最经济最稳固地建立起所需要的工具性条件反射,这样就可以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霍曼斯提出的几个命题就是对于斯金纳理论的具体解读和拓展,每一个命题都脱离不了行为的动机和规律。

04

案例分享

生活中的社会交换现象:

比如氪金打赏主播,主播通过唱歌、跳舞、讲段子等方式来获得观众的关注、认可和满足,这不仅能获得热度和流量,还能满足主播的自恋,打赏主播的观众通过打赏这一行为获得存在感以及自己对于主播供养的满足感,如果主播在直播中对他感谢或者和他聊几句,那他获得的满足感可能是加倍的。

这其中即有金钱的交换也有满足感、存在感、认可和欣赏等精神层面的交换。当主播开始直播带货,主播其实是在用信任把流量变现,用信任交换消费者的金钱,消费者则是处于信任用钱去交换自己认为实惠的物品。

再比如下架前的明星势力榜,粉丝通过打榜投票把自己的爱豆送上榜单,进入榜单就是爱豆粉丝量巨大,影响力巨大的标志,这可能会为爱豆吸引到品牌方的注意而签到某些代言,这一行为实际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去交换一种自己对于爱豆有价值的自我满足,而爱豆通过自己的作品、才艺、颜值等来换取粉丝们的喜爱。

当粉丝通过打榜尝到甜头以后 ,就会继续这种行为,甚至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这种打榜行为中,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强化。

比如教育整改政策出台前泛滥的补习班,本质其实是家长在用金钱去换取优质的教育资源,补习班通过提供教育资源来盈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让没有金钱优势的家长和孩子没有办法通过交换教育资源来为孩子争取到和其他孩子相同的起跑线,这也是教育内卷化的原因之一。

再比如前段时间火上热搜的某互联网公司没有底线的破冰文化,就是布劳分析的大型复杂组织中的交换与权力,看似是下属们自愿参与的,实际是强制性的权力关系下不对等的交换,以员工放弃作为人的尊严为基础来交换组织对个人的掌控。

 05

个人见解

我理解的社会交换论包含几个要素:

一个是在社会交换活动中一定有与人的互动,不能是一个人单独来完成的。

一个是出于达到某种目标而去行动,这个目标可能是“外部奖赏”(金钱、商品和服务),“内部奖赏”(如爱、尊敬、荣誉和认可等)。

在这点上,我的理解可能更接近布劳的观点。但我理解的外部奖赏可能更多的是物质层面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而内部奖赏多是精神层面的。

社会中的很多现象本质其实都是一种交换,只是有时处于其中的人可能意识不到这点,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可能就是社会交换论影响下的一种“暗示我们也应该为别人做点什么的”想法,本质其实还是社交活动中的交换。

我们和亲人、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也有交换,只是因为我们的亲密关系,而让这种交换不那么明显,认识到社会交往中的交换可以让我们更理智地去处理和他人的关系,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利益为重,去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

参考文献:
社会交换论 百度百科
人际关系的实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 徐赫卿 刘颖 吉林农业大学
社会交换论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  吕曼 暨南大学
原创:她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