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在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学习有两层含义,广义上的学习是指生活中的各种学习,比如生活技能,人际技能等实践技能,当然也包括学校知识的学习,而狭义的学习就是指学校知识的学习。

我们大部分人说的学习都是指后者。但是我们一定要先认识广义的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狭义的学习。

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从模仿家长的表情神态,到体验自己做了什么能获得什么,当慢慢长大,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动了,就开始模仿家长的行动,去探索更多生活领域,获得生活技能的学习。

所以,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那么为什么到了学校,孩子就开始不喜欢学习了呢?这种学习遇到了什么问题?

 

我们说不喜欢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没有乐趣,或者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没有价值感,抑或动力不足。

我接过很多厌学的孩子,他们给我的大部分反馈就是做作业累,没有意思。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是家庭和自身动力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浅谈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吧。

第一,上学读书和作业没有乐趣。


这是大多数孩子的直接感觉,觉得上学枯燥,老师严厉,总是要求高的分数,正确的作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退缩。

我们家娃现在3年级了,至今做作业还是会有一种厌烦的感觉。如果哪天接放学的时候发现他心情很不错,那估计这天作业就很少。

如果哪天要写作文,他就仰天长叹:今天作业好多啊!我们也就莞尔一笑,孩子们对于作业总是有着无尽的忧伤。现实是他依然会接受这样的事实,重整心情进入作业堆里。

 

但是有些孩子就难以从一个状态到另外一个状态,如果让他/她先玩一会,那可能再转移到作业上就相当困难。很多家长在朋友圈吐槽自己家的神兽,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那为何孩子在作业这里很难切换呢?

因为没有乐趣!每次作业的时候,有错误就会被批评,做的慢了说是拖拉,做的快了又说不认真,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又快又好,但是试问有几个孩子可以完成。我们上班还摸鱼呢,孩子作业却不能马虎。

 

曾经也有孩子和我说,我考了99分,妈妈就看到那失去的一分说,这个题这么简单你都会的,怎么就做错了?是不是太粗心了?当时内心就崩溃了。粗心这件事,被大部分的父母和老师排斥。我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要求完美?犯错就像是天塌地陷一样。

 

当孩子粗心或者犯错,看着父母和老师的眼色,这种心惊胆战的感觉谁都不会喜欢吧。

 

要形成乐趣何其难也!

 

第二,对读书学习的信念和价值观不清晰。


相信很多父母不厌其烦的会和孩子说,读书是为你自己读的,又不是为我们读的。老师们也同样如此。但是行为上呢?

作业没做,家长比孩子还着急!作业不认真,严厉批评要求改正!作业少了,家长再给“加点餐”!这些表现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她/他自己学的吗?这不是扯淡吗!

父母的焦虑、着急、愤怒,都裹挟着后面的要求,你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我会有很多情绪。虽然父母说我是为了他/她好!

但孩子的感受并不是如此,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因为学习这件事父母的愤怒,孩子只会觉得父母只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她/他并不尊重我的感受,不知道我有时候犯错自己也很难过,考试成绩差也会很挫败,字写不好也很为难,作业多的时候也特别的烦……他/她只会在我表现还好的时候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现不好的时候毫不留情的批评。

记得有一个孩子咨询时候说了一段话:老师,妈妈说她不在意我的学习,那真的只是说说的。记得有一次我考得比较差,把试卷拿回去时妈妈嘴上说没事,但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都不出来,脸上像挂了霜一样。我能觉得她不在意我的学习吗?这不是很假吗?所以我只能默默的努力学习,因为只有我取得很好的成绩能让她开心起来。我只是在为她学习而已,她那么辛苦的工作,太不容易了。

 

所以,孩子到底在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呢?这些都不应该通过父母和老师讲道理来传递,而是让孩子自己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记得我们家娃刚上小学的时候,不太喜欢学习,觉得还是幼儿园好玩。有一次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发现他知道了不少的事情,他说这是科学课上学的,我发出蛮惊讶的表情,他就说看来学习还是蛮有用的。

现在如果让他不要去上学,他会不同意,因为他有自己的目标,希望自己在喜欢的领域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当他捧着喜爱的漫画书看懂了那些字时,有种特别得意的感觉。

 

在学习中获得认可,发现乐趣,而不仅仅为了考试,会对孩子竖立对学习的价值观和信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现在我依然不认为升学是唯一目的,如果成绩不够好,但是他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那就很不错。而现在父母们太被升学压力影响,把学习成为了一件完成升学任务的手段,自然孩子们就获得不了在学习中的乐趣了。

 

第三,读书学习总是负面经验居多。


我们古代的学习是学徒制的,各行各业由师傅带领,直接进入技能的学习。而现在所有的孩子都要进入课堂,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

所以自然就有些孩子不适应这样的状态,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统一,智力差不多,注意力要保持专一。

但是作为进化而来的人类,之前的那种模式并没有这些要求,比如注意力保持,很多职业需要注意力分散,保持对外界的敏感度,如果注意力太集中,就容易发生危险。

现在为什么会给孩子定义出那么多问题?

这和现在的要求分不开。所以这部分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中屡屡受挫,他们缺乏学习所需的技能,比起其他同学更加困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和老师不能理解,就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负性体验。

他们自己的挫败加上关系的挫败,让很多孩子选择自暴自弃,或者潜意识的抵抗,用拖拉、遗忘、粗心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还有一部分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在学习中被否定的太多。有些孩子即使成绩很好了,父母和老师还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担心孩子骄傲,所以不肯定孩子。这些都是孩子非常负面的感受,他们怎么做都达不到成人的要求,这种挫败感打击是很强烈的。

 

特别是部分老师的孩子,可能有更强烈的感受,因为老师的角色让他们回到家里也习惯的要求自己的孩子,还有因为自己班里有那么多学生作为参照系,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孩子与他们比,也让老师自己非常的挫败。那么这种挫败就会影响作为父母的他们去教育孩子,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那还有一些家长,以前自己因为学习权力的被剥夺,或者自我感觉学习不好没能获得理想的生活,就会把这部分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不要有自己的遗憾,所以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并总是苦口婆心劝说。效果依然是适得其反的。

 

这些都是剥夺了孩子正向的体验,那种在学习中探索和获得的乐趣。被成绩和评价所裹挟,自然就有了很多负面的经验。

 

我们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取得文凭,他日能够容易地找份工作,未来可以生活得更好,有更多的机会。这些愿望没有错!但是我们得明白我们的愿望是我们的愿望,它和孩子的人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这样边界清晰,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主自觉自立,而不会成为我们的副产品。

文:王丽芳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