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题特效药

文:杨思远(拉姐)
来源:思远心舍(ID:siyuanxinshe)

01

因为工作关系,最近和一位女性企业家有些合作。


这位朋友很厉害,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把公司做到了行业第一,实现了几千万的公司收益。而最近,她正在忙着公司上市的事儿,团队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有一次和她聊天,我说:“现在应该是你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吧?你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于是,她便给我讲起来若干年前,人生低谷时的模样。


那是在她第二段婚姻没多久之后,她怀上了第二个宝宝,正待她开心地等待新生命到来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老公出轨了。而她老公呢,倒也敢做敢担,坦然承认自己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


她生完第二个宝宝后,就结束了这段婚姻,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因为积蓄并不多,所以很快在经济上就捉襟见肘了。最让她难忘的一幕,是她曾经让朋友帮忙带点奶粉,朋友告诉她是2000块钱,她说,“我当时翻遍所有的银行卡,都凑不出来2000块钱”。也就是在那一刻,她决定要去改变,要去创业,要去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


这位女性企业家朋友向来就是个果敢要强的人,当生活的境遇将她扔到谷底的时候,反倒激发了她惊人的力量,成就了现在的事业。

02

小陈是我的一位来访者,现在正在读研究生。


他自认为自己一直都生活得很痛苦,他痛苦的是什么呢?是他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妈妈,就不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可以理解我、支持我,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我听她的呢?”


这看上去是个疑问句,但本质上是在表达一种诉求:妈妈,请你看见我。


因为真实的自我从小就不被看见,所以小陈在漫长的生活里习惯了不去表达自己,也习惯了回避和母亲的沟通,如果真的需要沟通的时候,他通常都会被无意识的愤怒所主宰,和母亲产生一顿声嘶力竭的争吵。


在咨询里,我会和小陈说:“你的妈妈也许就是没有能够看见你的能力,那你能不能就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呢


这样的话,我在咨询里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而他呢,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自己如何与母亲又冲突了,如何又伤心难过,如何又期待母亲能够理解他。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这样回复他:“嗯,我看得见你很痛苦,但是没关系,现在时间还没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不再为此痛苦了。


上一次咨询里,他和我说:“我不再期待我妈妈理解我了,我发现自己没有以前那么愤怒了,而且也发现,她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我,偶尔一些时候,她其实也是可以理解我的”。


我等的那一天终于到了。那一天,又是哪一天呢?就是当某个痛苦让你感到绝望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放手了。


你以前期待对方是100分,可是Ta只能做到60分,这当然会让你痛苦;可是当你放手不再期待的时候,也就是说对方0分你也可以接受,那么Ta展现出的60分,带给你的当然就变成了快乐和惊喜。


03


前两天,和某个平台的编辑开电话会议,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想要改变,比如说想早起、想运动、想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可是好像很难做到?


这个问题,如果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


因为无法延迟满足啊;

因为可能没有从这些事情上获得愉悦感的驱动力啊;

因为可能这些事情是“超我”发出的指令,而“本我”又与之对抗,等等。

不过,我并没有这样回答,而是说了一句:


“因为还不够痛苦啊”。


痛苦,是一剂很好的药引,它能为人生中大多数的难题催生出两种特效药:一副药的名字叫“去干吧”,一副药的名字叫“算了吧”。


王小波说,人类的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大多数人的痛苦,是因为既没有像那位女企业家“去干吧”的勇气与才干;又没有像来访者小陈那样“算了吧”的坦然与接纳,所以就被夹在了“想干又干不了,想算又不肯算”的尬尴境地。


04

人类有“渴望变好”的本能,但与此同时,人类也有“趋乐避苦”的本能,当这两种本能互相作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被“趋乐避苦”所主宰,因为戏剧般的绝望境地并非一种常态,大多数人的常态都是“虽然没有特别好,但还可以”,“虽然还有进步的空间,但现在也能接受”,既然当下是可以接受的,又为何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呢?所以,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呆在舒适圈里过完此生。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什么叫自胜呢?就是你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给自己不断增加难度。这不仅仅是与自己作战,更是与全人类“趋乐避苦“的本性作战,所以,强者,少之又少。


人生中大多数的难题,最后都以“算了吧”这剂药了结:


想要找到人生真爱,却迷迷茫茫混到四十;

想要孩子考名校做学霸,考试却总是班级倒数;

想要开创一番宏图伟业,已过不惑仍不知道做啥;

……


这些,除了“算了吧”,还有更好的解答方程式吗?

05

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其实都可以“算了吧”。不要小瞧“算了吧”,它也有很多高大上的别名。比如:

在心理学领域,它的名字叫“与自我和解”;


在佛学领域,它的名字叫“去我执”。


可见,“算了吧”,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法门。


但也不能事事都“算了吧”,不然,人活着又和做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我个人觉得,有两件事儿不能轻易就“算了吧”:


一件事儿是不要轻易被限制。


比如“三十岁了要如何如何”、“只有结婚才完整”、“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注定不幸福”等等,不要让这些主流的、约定俗成的声音限制你。要知道,人类社会的大多数的规则,都未必是正确的,因为它们诞生之初,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比如金融制度的诞生,是为了保护少数财团的既得利益;社会制度的诞生,是为了保障少数特权阶层的权力范围,等等。


不是让大家挑战主流,而是让大学学会无视主流。从自身去出发,去做那些让你真正感到快乐的决定,不管别人说什么。

另一件事儿是不要停止探索。


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我看了一本名字很特别的书:《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是一本天体物理学的科普读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时常想起刘慈欣在《三体》里的那句“你们是虫子”。


确实,从宇宙角度而言,人类的渺小程度和一个虫子并无二致,就像这次的新型肺炎,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人类的脆弱与渺小。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渺小的生命变得更加开阔和宏大呢?就是要不断探索,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怎么去探索呢?去做更多的事情,看更多的地方,读更多的书。比如,如果你能把每天刷抖音的时间都节省下来,专门研究某一个科目的话,那么在今年年底,你可能就已经能够成为某个科目的专家了。

好了,今天的人生难题特效药已经开完了,一个叫“算了吧”,另一剂叫“去干吧”。


拿好药方,对症下药,百病全消。

-The end-

作者简介:杨思远,又名拉姐。心理咨询师,心理科普作者,追求有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思远心舍(ID:siyuanxinshe)。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