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但是科学家说,那样真的不好

文:译言
译者:Claire
来源:微信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

爱情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情侣常常自问,爱会永恒吗?如果可以永恒,是不是历久弥新?

几年之后,还会像最初那样心动吗?

那种忘记时间流逝的触电瞬间,最终会不会变成无聊厌倦、度日如年?

01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在那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当中,卡洛尔·金向热恋中的人们发出了灵魂的拷问:明天你还会爱我吗?换句话说,“我是你心爱的人”的感觉是以明天太阳升起为限,还是经年累月持久不衰?

大量的研究表明,两性关系中的性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急剧下降。因此,随着关系的持续时间延长,与同一伴侣发生性行为的频率趋于稳步下降。结婚一年后,夫妻间性生活的活跃程度大概只有结婚第一个月时的一半,之后性生活愈趋下降。在同居的异性伴侣和同性恋伴侣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下降模式。因此,持久的浪漫爱情似乎并不常见,通常演变成伴侣式爱情,性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然而,研究也表明,许多长期伴侣仍然深爱着彼此。丹尼尔·奥利里与同事对274名已婚人士进行了调查——“你和伴侣的爱有多深?”据报道,结婚10年以上的人中,有40%自述仍“爱得炽热”。更值得注意的是,结婚30年以上的夫妻中,40%的妻子和35%的丈夫自述“爱得炽热”。

此外,比安卡·阿塞维多和同事向平均结婚21年的10名女性和7名男性展示他们伴侣的面部图像,同时用fMRI扫描了他们的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大脑中的关键激励中心出现显著活跃,与人们在经历新恋情时的大脑模式很相似,但与那些处于伴侣式关系中的人截然不同。

02

变化和熟悉感

“我希望能改善与丈夫之间的不愉快。不过老实说,那样的话,我就没有借口去找小鲜肉情人了……”  ——来自一位已婚女性的自述

当人们意识到自身或身边人员的处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无论变化好坏,人们会产生情感。这似乎与永恒爱情的可能性背道而驰。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变化而非静态的刺激上是有利的。变化表明我们的处境不稳定,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可能就意味着生死一线。单一变化不会长期存在,因为只要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接受这种状态是正常的,而不再产生应激。

除了变化在产生情感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相似性和熟悉感也是情感的诱因。因此,恋爱对象在年龄、政治和宗教态度上高度相似,在教育、一般智力和价值观方面适度相似,而在性格特征上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只有在承诺度偏低的短期关系中,人们才会选择与自己不同的伴侣。长期关系以高承诺和共同活动为特征,两人相似度越高,越有可能两情相悦。

然而,变化而熟悉程度本身并不会导致情感升温。只有在熟悉而稳定的框架内发生的特定变化,才会激发情感强度上升。变化通常会导致产生强烈而短期的情感,而熟悉则会产生更温和而持久的态度。

03

情感的强度和深度

“如果我们期望一直活在最紧张的状态,我们是不会快乐的。幸福不是在于强度,而是在于平衡、秩序、节奏及和谐。”——默顿

情感的深度指的是一种更宽广、更恒常的态度,而不止单纯的强烈程度。要产生情感强度,外部变化非常重要;而要产生情感深度,熟悉、稳定、发展三者必不可少。诚然,新鲜感能够避免厌倦,但熟悉感更能让感情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同样,我们可以区分一时的欢愉和持久的满足。表面的欢愉是一种即时满足、相对短暂的体验,不需要复杂的人类能力参与。这种肤浅的体验只能产生表面的影响,其范围和冲击有限,而如果我们过度参与,又会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深刻的满足感涉及个人能力及态度的最佳运作、调用和发展。比如,暴饮暴食可以给我们带来片刻欢愉,但不太可能使我们成为真正快乐的人。

03

鸡蛋和陈酒

正如俄罗斯谚语所言,爱情和鸡蛋新鲜时味道最好。

说到鸡蛋,我们看重两个方面——味道和营养价值,两者在鸡蛋最新鲜的时候达到顶峰。当爱情面临不确定时,生活就复杂多了。爱情新鲜的时候,刺激的强度(即“味道”)最高,但情感的深度(即“营养价值”)往往在爱情成熟的时候才最是醇厚。老话说“复仇是一盘冷菜”,我相信浪漫的爱情不应该是冷的,但同样不需要热得烫手,温热就好。

当伴侣之间的关系得到滋养时,恋人们会展现出彼此最好的一面,他们会变得更平静、更快乐、更健康,从而在持续的恋爱关系中发现了新的趣味。身处浪漫环境中的人会不断给自己和伴侣带来惊喜,让彼此成为生活中的阳光。

与大多数其他消费品不同,葡萄酒的质量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恋爱关系也是如此。两者都是一个复杂的场景,取决于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拿破仑曾经说过:“只有透过一杯香贝坦红葡萄酒注视的未来才会如此美好。”我们也可以说,只有透过深沉的爱,眼中的未来才会如此美好。


作者简介:译言,译者:Claire,排版:阿桃,监制:April。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