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该活成一团情绪

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实,通常我们最害怕做的、问的、说的,恰恰是我们必须做的。 ——题记                                                                                                                                                                                  

01


据科学数据显示,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生中会经历6-10次较为严重的抑郁阶段


它可能发生在升学考试期,毕业求职期,婚姻选择期,又或者会因为突发的重大变故导致一定时期内的情绪抑郁。 那种感觉就仿佛内心有千万只蝙蝠同时展翅,它们在一片黑暗中轮回飞行着,寻找一个光亮的出口。


很多人因不堪重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类似骇人的事件举不胜数,比如梵高割耳饮弹、海明威开枪自杀、三毛用丝袜吊颈、诗人海子卧轨、演员张国荣跳楼等等,还有成千上万名正在饱受抑郁情绪折磨,欲起心动念毁灭自己的普通人群。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因情绪失控导致场面或事件混乱的案例不胜枚举:


  • 一名球员,因为没有接到传球而感到生气,于是输掉了整场比赛;


  • 一位CEO,仅仅因为一个小的错误就对一位极有价值的员工大发雷霆,最终以那位员工离职收场;


  • 一位处在低潮期的大学生,对未来感到无助无望,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情绪失控引发的代价和后果难以预料。


而那些真正的高手,他们从来不会被情绪拉低了自己生活的层次。



回看历史,那些大师早就对我们后人提出了警示。


罗伯·怀特就曾说:


任何时候,一个人不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放过来控制情绪。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也总结出一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即生活中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简单理解,人不该活成一团情绪。


02


也有人曾提出,降低情绪的反应力是控制情绪的一剂良方。


但情绪是非常主观的,当它如潮水般袭来时,我们根本抵挡不住那种力量。因此,如何能为情绪建立一个安全网,从而避免那些自我毁灭的事件发生才是关键。


来听听蒂姆·法瑞斯给我们带来的建议吧。


他提出我们每个人最好要在在事情变得最坏之前提前预想。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提前预想最坏的情景及所恐惧的细节,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来摆脱恐惧。


道理听起来非常简单,如果只停留在思考层面远不够,我们需要写在纸上并去执行。因此他设计了一个写作练习,称之为恐惧设置,就像目标设置一样。


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Page 1

标题:【如果我·····?】


它代表着你所恐惧的,让你焦虑的东西,被拖延的东西。他可能是邀约某人,结束一段关系,提出升职,辞职或者创业,可以是任何让你恐惧的事情。


纵列第一栏为定义,我们需要写下所有预想中会发生最坏的事情,建议写10-20个。


纵列第二个栏目为预防,即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预防这些事情发生,或者至少降低发生的可能性。


纵列第三栏为修复,是指如果最坏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们能做什么来减轻损失,或者可以向谁寻求帮助?


Page 2

标题:【一次尝试或者部分成功会带来哪些好处?】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在正视恐惧的同时,又能保持谨慎。因此,当我们尝试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也许可以建立自信,提高情绪、经济等方面的技能。( 可以花10-15分钟静静地思考一下 )


Page 3

标题:【不行动的代价】


一般来说,人们非常善于设想可能出错的事情,如果我们尝试新的事情,例如加薪,我们通常忽视维持现状所付出的代价。因此要扪心自问,如果我错过这次行动或决定,6个月、12个月、3年后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刚开始或许这些变化非常细微,但从情感、经济、身体等方面长期的变化就会愈加明显。


(对于这个思考工具的使用,蒂姆·法瑞斯建议至少每一个季度都要做一次恐惧设置,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是你会发现有些恐惧真的是货真价实。它虽然不会让每一次困难时期和艰难的选择轻而易举,但是确实会简单许多。)



结束语


4次荣获奥林匹克举重项目冠军,集政治难民和出版诗人身份为一体的美国著名人物杰克西·格雷戈里克的人生格言是——简单选择,痛苦生活;痛苦选择,简单生活。


那些痛苦的选择是指我们最害怕去做的、问的、说的,而这些恰好有可能正是我们最需要做的。


当下我们要多问问自己,我现在正处在人生中的哪个阶段,也许会让我们可以看清那些恐惧而不是目标


愿我们都可以正视我们内心的恐惧,即使在高压环境中也能获得内心的控制感。


共勉。


-END-



关于作者:Emily DONG,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新精英认证生涯规划师&版权课讲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法国埃塞格商学院MBA,简书创作者,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助力个体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
公众号ID: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EmilyDONG_2016)
简书ID:夏虫不可语_D
知乎ID:Emily DONG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