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这只是你的投射

文:王玺
来源:王玺心理空间(ID:gh_7d0e1df00f0f)

朋友圈晒恩爱的人儿里,比较爱看的,是一个男人晒他和妻子的日常。


认识他和他的妻,是前年去某国旅行时,我们恰好在一个团里。夫妻俩30多岁,不是小年轻了,但两个人相处的状态却年轻到像还没有结婚。


男的在某电视台工作,高大英俊,女的公司职员,温婉秀丽,俩人走到哪儿都牵着手,彼此相望时眼神里有热切和喜悦,有惺惺相惜的味道。话不多,开口都极温和。坐在旅行车上,其他人在大声说话聊天,这一对肩并肩头偎头,不时轻声低语。


回北京的航班上,他们坐我后排,俩人笑着低语,商量下一次旅行准备去哪儿。


男人的朋友圈里,晒的几乎都是他和妻子的各地旅行照,有一天突然晒出个小小子,晒出一家三口的合影,才发现原来俩人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真是难得。儿子都8岁了,夫妻俩相处得还像在恋爱。


仔细想想,对他们有好感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婚姻状态在生活中比较少见。

曾经给一对看上去很般配的男女牵线搭桥,没想到真的成了。


多年来看着他们,从相识恋爱到结婚生子,真是功德圆满。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不和谐音呢?


女方总在电话里跟我抱怨,数落男方一大堆不是,质疑当初结婚的选择是否正确。听得我心生内疚,仿佛要为此承担一些责任。


同时心里也有些疑惑,因为印象中她老公真的是各方面都不错的人,岁月这把杀猪刀再厉害,也不至于把一个人变得如此不堪。


两个人的事,不能仅听一面之词。


正好有一天和他们一起吃饭。


一见我,女的像抓到救命稻草:姐姐,再不见你,我就要崩溃了。


开场白直接得令人有些难堪。她老公顿时一脸不自在。


那餐饭吃成了批斗会。


她不停地说,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一桩桩,一件件,细数老公多宗罪,听来听去最大的罪是冷暴力,具体表现形式:动不动就长达数天不理人,恨不得抓住一切机会在外应酬也不回家,逃避她,逃避孩子,逃避所有家庭事务,没有爱心,没有良心,没有担当,不负责任。


一把鼻涕一把泪,餐桌上很快堆起一堆面巾纸。


听得人心情无比沉重。


如果这都是真的,这个男人还能要吗?

这中间,男方几次想插话,都被她疾言厉色阻止了:别说话,听我说。


偶尔我想说一句,也被她及时阻止:姐,先听我说完。


2小时后,她去上洗手间,我和她老公明显都松了一口气。


和她老公两两对望,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还是他先开口:我承认她有些话说得有道理。我也很痛苦,不明白我们的关系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说,当初他爱的那个美丽温柔的女人,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唠叨、强势,对所有事情都要掌控,大到投资买车买房,小到吃啥用啥穿啥,孩子的教育,老公的工作和交友,老公的兴趣爱好,她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期待别人都满足她。


自从结婚以后,她的嘴就像长在他身上,呱呱呱,嘤嘤嘤,从早说到晚。


恋爱时那个可爱的女人,最后变成了他最害怕最想躲的人。有时他也很自责,很想对她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到,一听到她的抱怨和唠叨声就想远离、逃跑。


为了佐证自己的说法,他跟我讲了一件事。


某次他出差去外地,晚上正想洗澡,她来电话了。


家长里短,越说越来劲,他听烦了,撂下电话,径直洗澡去了。


等他洗完出来,拿起手机,竟然,竟然……


她还在另一头喋喋不休地说,对他的中途溜掉根本毫无察觉。


我忍不住笑了,他则苦笑着摇头。


看着这个曾经浪漫、俊朗的男子,突然想起亦舒的话:好好的一个男人,把他逼成了一个丈夫,真有些于心不忍。


某天读到蔡澜写女人的一段话:


女人以为男人已经没有脑袋存在,一切都要她教导:你这么向他说,你说……


这些男人多比老婆早死,因为这是惟一的解脱。


女人悲哀,不是因为丈夫死了,而是她们再也没有可以安排的东西,于是在晚上祈祷:上帝呀,叫我丈夫安息吧,你这么向他说,你说……

 

蔡澜这个鬼东西,把他的书几乎全部收罗了来读,不是没有缘由的。


常有人问我:为何选择这个职业,心理学能带来什么?


比较正能量、高大上的回答:宛如重生啊。通过心理学,更多地了解自己了,很多心结打开了,很多创伤疗愈了,个人得到了提升和成长,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方式改变了……


比较直白、接地气的回答:家庭关系好多了。一个人成长,全家人获益。个人情绪、状态的稳定,带动了家庭成员的稳定。


毕竟亲密关系的实质,就是彼此向对方投射焦虑啊。

从事心理工作之前,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也忍不住要叨叨。


从事心理工作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不爱说话了。


多余的能量已消耗在工作中,回家后,没有力气说话。


能用眼神或肢体语言表达的,决不轻易开口。


结果歪打正着,大家都觉得轻松多了。


但不说话,不代表没意见。


即便有意见,也不像从前那样轻易发脾气了。


遇到生气的人和事,自己会本能地去觉察,去反思,在脑子里分析一遍之后,接下来要说的话和应对方式就比较理智、客观了。


如果偶尔不太冷静,身边人长期耳濡目染,早学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亲爱的,这只是你的投射……


嗯,这招很灵,眼看快要失控的人,立马老实多了。

作者简介:王玺:女,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十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北京《科学新生活周刊》心理栏目、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
责任编辑:Spencer   林立洲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