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冲突时,父母该怎么做?

大家好!我是壹心理的咨询师周凤琴,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今年11岁,老二4岁了。作为二孩养育的亲历者,我深感过程的艰辛、不易与甜蜜。这篇文章重点和大家分享二孩养育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二孩冲突


01

“二孩冲突”

是一份特别的“心灵礼物”

        

二孩之间发生冲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研究发现:

       

3-7岁的兄弟姐妹平均每小时发生3.5次冲突。”“2-4岁的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次数最多,高达6.3次,即每10分钟超过1次。”

        

一般而言,孩子间冲突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争夺父母的注意力,二是维护物品的所有权。在维护物品所有权方面,“玩具争抢”“空间争抢”和“游戏争议”是最典型的三大主要原因。

         

“二孩冲突”表面上是一个问题,但实际上确是送给父母与孩子的一份“礼物”。《正面管教》的作者尼尔森所说:“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1. “二孩冲突”带给父母的心灵礼物

        

都说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对于二孩的父母来说,修行一场接着一场,一场比一场深入,一场比一场精彩。  

        

我们可以看到,二孩之间的冲突引起父母的愤怒,以至于父母对着孩子“河东狮吼”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愤怒其实是二级情绪,而不是一级情绪,愤怒是为了逃避自己不能面对的无助、绝望、痛苦等情绪而已。

        

大人们对孩子发怒,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大人们借由发怒来止痛以免对方再触及他们脆弱的一面。当大人们受到了威胁、伤害或感到无能为力,都会让人有非常无助的感觉,以至于会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把它们掩盖起来。

        

第二,愤怒会带给大人虚假的力量感,让孩子有罪恶感,以此有效控制孩子的行为。


当大人们咆哮、怒吼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做错了。当孩子有了这份罪恶感,会很自然地因为可能被处罚而感到恐惧,而人在恐惧的时候是非常容易被操控的。

       

假如我们在愤怒、生气的时候,能够顺着这份表面的愤怒看到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那份脆弱与伤痛,并借此进行自我成长,那么我们就收获了二孩冲突时送给父母的一份最重要的“心灵礼物”!



2. “二孩冲突”带给孩子们的心灵礼物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早期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冲突的产生正是与自我中心有关。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学会了观点采择,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看问题,还要考虑对方的需要。这为人际间的理解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显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事实上,当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同伴冲突就是孩子之间吵吵嘴、打打架,除了孩子不高兴家长闹心之外一无是处之时。同伴冲突却在默默地用它那不怎么美好的外表,承载着孩子们丰富而又美好的成长

        

事实上,当我们允许孩子们自行解决冲突的时候,他们会通过探索,发展出丰富的策略来解决同伴间的冲突。比如谦让、攻击、威胁、坚持、协商、求助、示好等。



02

看透“二孩冲突”

背后真实的心理需求

        

在孩子们解决冲突的诸多策略中,最不受大人们待见的,是孩子的攻击行为。大人们会视孩子的攻击行为为“洪水猛兽”,是不好的,是需要改变的。

        

那么该怎样从心理层面理解攻击的含义呢?


著名的儿科专家、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一书最后一章讲到了孩子攻击的根源。极其简单地说,小孩攻击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它是对挫折直接或间接的一种反应;


另一层含义是,它是个体活力的两个主要来源之一(另一个来源是性)。

        

所以,当孩子呈现攻击性的时候,一是代表他很有活力,二是他只是在表达“我受挫了”。


假如能够透过孩子的“攻击”看到背后那份“受挫”,那么孩子马上会感觉到自己被看见了,理解了,整个人也会安静下来。假如只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进行反应,用更强烈的“攻击”去压制孩子的“攻击”,则会带来非常糟糕的后果。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要记住不良行为是孩子在用一种密码试图告诉我们,他们想要的是归属感。

        

其实每个孩子都天然渴望拥有父母的爱,如果对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对物质的争夺就会永无止休。孩子们表面上争的是东西,其实争的是爱、是理解、是关注。


由此可见,当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法官”,评判错,而是看见彼此的需要,并帮助双方表达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会因为自身的原因,下意识地阻断了这种冲突的呈现。也许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法反抗父母,不得不遵守父母的某些约定,某些显性的冲突暂时消失了。


但是,这种冲突的消失是有代价的。因为作为某个孩子来说:不被看见的愤怒和委屈,迟早会以其他更加令人棘手的形式呈现出来。



03

二孩冲突时,

智慧的父母会怎么做?

        

日本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明桥大二在《快乐家庭育儿》中说过,“孩子通过吵架的方式学习社交,即使吵了架他们也会若无其事地一起玩,如果大人强行介入,可能只会使矛盾升级。”

        

实际上,当孩子们没有求助的时候,家长的干预恰恰打断了孩子们体会冲突的过程,干扰了他们从中获得经验,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在二孩冲突中,老大通常最容易被当成“坏蛋”,老小则往往是让妈妈介入后的最大受益者因而,小的惹大的,这种招惹可以是任何事情,从对老大扮个鬼脸,到跑到老大的屋里捣乱。

当老大中了圈套,并且追赶老小的时候,老小就会高声尖叫,向妈妈抗议。妈妈就会过来责骂老大,介入争端。

当老大想让妈妈相信是老小挑起的时,妈妈就会说:“我不管他做了什么。你是老大,你应该更懂事。”

 

        

所以说,让孩子们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父母们不断地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父母们很难相信,孩子们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父母介人。那些能按兵不动,对孩子们之间的争执置身事外的父母,都发现打架会大量减少。


当然凡是都有例外。当孩子们来向父母求助;或者孩子之间冲突比较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肢体伤害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介入的。

        

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再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孩子的感受可以自由表达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被理解、被尊重,这时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想办法解决的过程中。


04

写在最后的话

        

育儿不易,育二孩更不易。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也会唤起我们的内疚感。比如把孩子行为中的变化,归结为自己做得不好。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父母亲,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变成完美的父母。孩子们更期待的是一个真实的、能与他们共同成长的父母。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真诚地跟孩子说一句对不起,然后再着眼于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曾在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妈妈才8岁,原谅她不够好。”文章的作者是刘娜,她首先讲了在育儿道上所犯下的错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把对完美的需求投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在控制和恐慌中无所适从。当妈妈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向孩子道歉之后,改变也就开始了。

        

他的儿子在一次开放日中做了如下分享:


“这是我的妈妈,她今年8岁了。


我之所以说她8岁了,是因为,生下我之前,她只是一个女孩子,生下我之后,她才是一个妈妈。我今年8岁了,所以,我的妈妈也8岁了。


8岁的妈妈,有时也不够好,做事有点追求完美,偶尔还爱发脾气,难过时会哭鼻子,生爸爸和我的气时,竟然惩罚自己不吃饭。


但是,我很爱她。因为,8岁的妈妈和8岁的我一样,都不够好,但都很努力。”

        

生而为人,我们都不够完美。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接纳自己,足够坦诚与努力,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周凤琴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