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会被焦虑裹挟?丨影响青少年焦虑的家庭危险因素

文:唐瑀蓁
来源: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
原文标题:“为何我会过着被焦虑裹挟的日子?”|影响青少年焦虑的家庭危险因素

家庭中的发生的一切都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个人,尤其是家庭中尚在成长的孩子们,例如父母之间的交谈的方式,父母对于孩子学习上的关注,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与沟通,这一切事物的发生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如果家庭中存在一些危险的因素,不仅会使家庭中的青少年直接面临一些不利后果(学业上的挫折,人际交往的困境,情绪上的烦扰),也会影响他们长期以来的身心健康。我们即将发布的这一系列推文将表明,家庭中有哪些危险因素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影响的方面包括且不限于孩子的学业水平,社交能力,焦虑倾向等问题,敬请期待。

豆瓣评分9.5+的神剧《我们这一天》(英文名为《This Is Us》)应该是近几年最会煽情的NBC美剧了,它讲述了「同一天出生」的三胞胎与他们父母的故事,毫不避讳黑人、领养、同性恋、肥胖症、焦虑与抑郁等争议性话题。

 (《我们这一天》剧照,图中人物为Randall Pearson)

三胞胎之一的Randall,是生长在这个白人家庭里的的黑人孩子,成年后的他是个出色的天气保险人,与妻子女儿居住在高档街区,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最初看到他,油然而生并感慨于他近乎“完美先生”的形象,慢慢才知道,看似能够处理好一切的他,却自小就在诸多辛酸经历中被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困扰着。

心理学研究持续发现,家庭成员间的焦虑障碍存在巨大重叠。在人际相互作用随时发生的家庭环境中,患有焦虑障碍的父母的孩子们也更容易焦虑(Beidel & Turner, 1997; Biederman, Rosenbaum, Bolduc, Faraone, & Hirschfield, 1991; Merikangas, Dierker, & Szatmari, 1998; Turner, Beidel, & Costello, 1987),相反亦成立(Last, Hersen, Kazdin, Francis, & Grubb, 1987; Last, Hersen, Kazdin, Orvaschel, & Perrin, 1991),这表明了父母与孩子间的焦虑是会双向传递的。那么到底是哪些潜在的家庭因素,在直接或间接地诱发青少年出现焦虑倾向或疾病呢?

父母焦虑

父母焦虑(parental anxiety)是儿童焦虑障碍的家庭危险因素之一。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解释机制是通过基因传递,行为基因的研究发现,有高达50%的焦虑倾向(anxiety predisposition)是可遗传的(Robinson, Kagan, Reznick, & Corley, 1992)。例如“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 BI)”——个体在面对新鲜或不熟悉事物时,警惕和害怕地持续退缩或回避,并体会到害羞、恐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会更容易让孩子发展出焦虑症(毕玉, 王建平, 杨智辉, & 王玉龙, 2007)。

另一个机制则是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榜样作用(parental modeling)。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家人准备一起在周末去野餐。母亲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担心地不停絮叨:

“明天会不会下雨阿?”

“万一野餐途中下雨,会感冒的!”

“来回路上车会不会很多而堵塞呢?”

“不能玩得太晚回来,孩子第二天上学会迟到!”

 ……

作为父母,照顾到孩子生活各处的细节并非不好。但若经常表现出对外部世界过分谨慎、担忧的态度,会让孩子认为生活处处是危险,进而逐渐限制自己在成长中的探索。研究表明,焦虑障碍的母亲在与孩子进行互动时,树立了一种可怕的认知风格(Moore, Whaley, & Sigman, 2004)。可以看到野餐前妈妈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用灾难性的语言预期负面结果,“这个世界随时会发生我们无法预测或掌握的坏事”的观念就这样传递给了孩子。

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指孩子与主要照料自己的人(通常为父母)间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儿童与父母间不安全的依恋类型与焦虑障碍存在联系。依恋理论指出,其主要照料者反应的敏感程度决定了孩子在依恋关系中的安全感,并会依此建立自己的一套形成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模式(Ainsworth, Blehan, Waters, & Wall, 1978)。三种可能形成的不安全依恋类型分别为:(1)焦虑-回避型依恋:个体回避或拒绝亲密关系;(2)焦虑-矛盾型依恋:个体渴望亲密关系,但会感到焦虑而过度卷入其中;(3)紊乱型依恋:个体渴望亲密但又不相信他人,因此可能并不会一直表现出很依赖对方。这其中,只有焦虑-矛盾型的孩子更多地展现出焦虑,且更可能被发现存在焦虑障碍。

Manassis等人(1994, 1995)的研究发现存在焦虑障碍的母亲是不安全依恋的,80%她们的孩子也存在不安全依恋(65%的母亲与孩子的不安全依恋类型是匹配的),且更可能出现焦虑相关的问题。同时,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也在起作用,研究者发现孩子在一岁时的紊乱型依恋可以预测其在学前年龄因为焦虑而退学的情况(Shaw, Keenan, Vondra, Delliquadri, & Giovanelli, 1997);若是同样是存在行为抑制的倾向,不安全依恋的儿童也比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可能发展出焦虑障碍(Warren, Huston, Egeland, & Sroufe, 1997)。

由此可见,父母或儿童自身是不安全的依恋类型,似乎都与儿童的焦虑有关。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悲观,从另一个角度看,若是要干预或治疗青少年的焦虑障碍,可以从提升依恋关系入手:中国家庭里的母亲,大多是孩子的主要照料者,其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可以防止儿童发展出分离焦虑;父亲更多将孩子引入家庭外的社会环境,其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则有助于缓解儿童的社交性焦虑(Pincus & Barlow, 2002)。

婚姻关系

《我们这一天》中三胞胎的父母——Jack和Rebecca是人人称赞的模范夫妻,尽管如此,两人也并非从关系建立的开始就顺风顺水,而是一直在磨合中发展,比如Rebecca曾担心Jack酗酒的问题会影响到家庭,也是在给予信任、真诚沟通,并鼓励其寻求一定外界帮助的情况下才算得以解决。

(《我们这一天》剧照,图中人物为Pearson夫妇,左Jack右Rebecca)

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是家庭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儿童焦虑障碍的发展。

首先,Emery(1989)指出「婚姻冲突」会通过以下四种进程影响孩子形成焦虑障碍:(1)孩子学习了父母无效的冲突解决方式,例如退缩和焦虑;(2)父母采用不统一的规范和处分方式,给孩子一种不可控制的感觉而导致焦虑;(3)父母冲突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4)父母冲突作为孩子生长环境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压力来源,让他们感到不安全。

青少年并非对父母争吵这件事不敏感,一项Mechanic和Hansell(1989)的纵向研究中,青少年报告的家庭冲突(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亲子冲突)与他们随时间增长的焦虑有关(相关系数r = 0.53)。Jekielek(1998)指出婚姻冲突和父母离婚都会预测儿童未来发展出的焦虑,离婚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消逝,但若是不离婚,让孩子持续暴露在高冲突的环境里,他们的焦虑水平也会随时间保持。

其次,个体生命早期父母「婚姻质量」好坏的作用。研究发现,孩子一岁时父母对这段婚姻各方面的满意程度预测了儿童四岁时的焦虑水平(r = 0.38, p < 0.05; McHale & Rasmuseen, 1998)。婚姻质量和母亲对婴儿气质类型的感知也会互相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养育行为。例如,同样是发现孩子4个月大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感觉到丈夫给予情绪上支持较少的母亲,相比较多的母亲,在孩子8个月大时参加母子互动更不积极(Mertesacker, Bade, Haverkock, & Pauli-Pott, 2004),而这也促进了儿童焦虑的发展。

最后,家庭中消极的「共同养育」会影响儿童的焦虑(McHale & Rasmussen, 1998)。共同养育指一方家长向孩子表现出支持或者不支持另一个家长(无论其是否在场),例如母亲对孩子说“支持父亲给孩子减少零花钱的决定”,这种提及父亲的对话,增强了另一养育者在孩子心中的心理形象。消极共同养育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例如母亲感受不到丈夫在共同支持抚养孩子,就更容易控制过度以及被激怒(Brunelli, Wasserman, Rauh, Alvarado, & Caraballo, 1995);如果父母双方不相互支持,孩子也会感到不安全,就像“隐形的婚姻冲突”一样,悄悄影响着儿童焦虑的形成。

家庭功能

家庭是整合了许多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人格,稳定且变化着的持续性的结构(Burgess, 1926)。简单来讲在家庭中,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人际关系,形成的每个“小团体”(子系统)都在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母亲与儿子”就是一个子系统。在家庭功能中,凝聚力和适应力是被看作是最基础的两个维度(Olson, Russel,& Sprenkle, 1983)。Peleg-Popko and Dar(2001)的一项研究表明,较高的家庭凝聚力与儿童的社交焦虑和对负面评价的恐惧有关,而缺乏家庭适应性则与恐惧陌生人有关。Frey和Oppenheimer(1990)也在系统地采访了有一位成员存在焦虑症的11个家庭时发现,这些家庭中‍某些子系统间的功能没有区别,界限是不清晰的。

教养方式

有两类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发展出焦虑障碍:其一是过度控制,它指过度管制孩子的活动和日程,父母的高度警惕和干涉,成为独立解决问题的阻碍。父母过度控制限制了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对环境的感知是不可控的,个人能力或掌握能力是有限的,这些都会促进孩子焦虑的发展。其二是消极教养,它指家庭里缺乏温暖和接纳,较多的父母批评和拒绝。消极的教养方式被认为通过影响孩子的信念和归因方式来影响孩子的焦虑。

建议|父母能做些什么?                 

(1)当发现孩子出现焦虑的情绪或行为时,父母首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言语疏导,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为引起家长的关注。

(2)如果孩子确实出现心理问题的困扰,父母则要在第一时间寻求专家的帮助,进行心理干预等治疗(未成年人用药需十分谨慎)。

(3)接着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需在自身的思维上做出调整。父母需要意识到,孩子随时间增长的个人知识与经验,是如何导致他们依赖于父母无意间维持和加剧儿童焦虑的养育行为。

(4)认知上明确了之后,就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探索和练习新的互动方式。例如减少过度控制,将有助于孩子们发展个人的自主性(Bögels & Brechman-Toussaint, 2006)。当然,鼓励自主并不意味着被动的教养方式,在恰当的时机提供足够的指导,不要过度保护才能帮助孩子培养对环境的掌控感,进而减轻焦虑。

(5)最后,如果父母本身是容易焦虑的,则要从努力改变自身做起。觉得改变孩子很难,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榜样父母”的积极引导。不过多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让他们看到家长的变化,也会对自己“同样能摆脱焦虑”多一份信心对吗?

最后说两句

《This Is Us》中,焦虑和恐慌是Randall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虽然遗传自亲生父亲William,但他责怪自己也影响了女儿Tess。但每每在他感到莫名恐慌时,都会回忆起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女曾带给他的感受,平凡、纯粹、不完美,但异常温暖。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一样,都是会为生活的沉重而焦虑、敏感、脆弱的普通人。生长在怎样的家庭从来都无法轻易选择,但我们可以一直选择的是,如何看待它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愿那些存在的、或曾经存在的美好,能成为你陷入焦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独自坚强时,心中始终为你点亮的那盏灯。

“Maybe sometimes life is a mess, but at least we have each other.”

作者介绍:唐瑀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17级本科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官方微信平台(预约电话:010-58804477) 2、首期中美联合家庭治疗系列培训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小鲸鱼 烊箜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